首页期刊导航|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科技
交通科技

张谢东

双月刊

1671-7570

jtkjxx@263.net

027-86551251

430063

武汉市武昌和平大道1178号

交通科技/Journal Transport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科技部批准创办,由交通部主管,武汉理工大学主办的科学技术期刊。《交通科技》遵循“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水陆运输并举,路桥、航道建设兼顾,为交通运输全行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刊宗旨,全面、具体地反映交通动态、技术经验、科研成果,多视角地介绍国外交通科技、先进技术,全方位地传递交通待业产品的开发与市场信息。《交通科技》面向交通全行业服务,刊载的内容有: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综合运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大深埋隧道三维地应力场多元回归反演分析

    李剑李旋颜良宇王潇...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长大深埋隧道围岩地应力状态,文中采用水压致裂法,以拟建的某公路隧道为例,在隧道洞身钻孔内进行现场地应力测量试验,根据现场各试验段的压力-时间关系曲线,经过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测试孔地应力场的大小、方向,以及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与深度的关系式,并采用有限元数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法,对依托隧道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地应力实测值与计算值总体上比较一致,相对误差较小,正应力整体上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深部基本上呈线性关系变化,但浅部受地形地貌影响大,测孔在埋深范围内均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并根据现行规范,结合土工试验成果和隧道围岩条件,对隧道洞身最大埋深段进行岩爆预测分析.

    水压致裂法构造应力地应力反演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岩爆

    基于YOLOv8的铁路隧道渗漏水智能检测

    邓琳朱杰黄超闫龙宾...
    110-11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隧道渗漏水会影响隧道的结构稳定性和运营安全,渗漏水病害的自动化检测亟待解决.传统的人工巡检方法自动化程度较低,检测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错检漏检,无法满足大规模隧道的快速检测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YOLOv8 网络的铁路隧道渗漏水智能检测方法,并在自建的铁路隧道渗漏水数据集中进行模型训练和参数调优.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版本的模型实验中,YOLOv8-n网络的综合性能最好.在不同模型对比实验中,YOLOv8 模型的F1 分数、AP值分别为 81.28%,81.38%,相比于 YOLOv7、YOLOv5、SSD 模型.分别提高了 6.85%,6.89%,9.40%、8.19%,12.19%、10.57%.综合分析可得,YOLOv8 模型综合性能最优秀,适用于铁路隧道工程的渗漏水检测任务.

    铁路隧道隧道渗漏水深度学习目标检测

    变质岩隧道锚下穿隧道稳定性分析及工程应用

    陈芳平张玉广周科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特大桥隧道锚的承载能力,文中基于原位试验相关岩土力学参数,通过 FLAC3D对澜沧江特大桥隧道锚施工和运营时与主线隧道相互作用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缆力施加引起地表的最大位移约为 0.35 mm,锚塞体的最大位移为 0.97 mm;缆力施加后,锚洞围岩和索鞍支座围岩的点安全度均有降低,而索鞍支座下方围岩的点安全度降低更明显;隧道锚施工后,主线隧道塑性区范围明显增大;缆力的施加引起主线隧道二衬的最大变位和最大主应力值均较低,对主线隧道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变质岩隧道锚数值模拟塑性变形区拉格朗日分析

    基于反馈机制的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量预测研究

    赵益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精细化管理对掌握交通流规律提出了更高要求,交通流量预测是提高交通控制与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针对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量预测忽视运用实时检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反馈的问题,文中提出由反馈模块和预测模块 2 部分组成的预测方法,并运用上海市数据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均小于基于反馈机制的单一模型及没有反馈机制的单一模型或组合模型,有效地提高了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量的预测精度.

    智能交通系统城市道路混合预测模型反馈机制时空关联

    钢渣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抗滑性能研究

    宋建军吴少鹏卓武极谢君...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沥青路面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的再利用可以减少天然集料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但高 RAP掺量的再生沥青混合料(recycled asphalt mixture,RAM)存在着路用性能不足的问题,需要提高 RAP 的利用效果和质量.文中采用 RAP 和钢渣集料取代天然集料,以环氧沥青作为胶结料,制备钢渣 RAM.设计不同 RAP 掺量的 RAM,在最佳油石比条件下,对RAM的体积性能、力学性能、抗水损害性能、高温抗车辙性能及抗滑性能进行研究.对比研究不同RAP掺量、不同固化温度及时间下,RAM的路用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钢渣集料和环氧沥青胶结料有利于提高RAM的力学性能、抗水损害性能,并显著提高抗车辙性能.在 120℃下保温5d后,RAM-40 比 RAM-100 的马歇尔稳定度高 30.2%,3 种 RAM的动稳定度均超过 8 000 次/mm.

    钢渣RAP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基于离散元的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细观仿真分析

    武建军马鲁宽
    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细观层面探究单轴压缩过程对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的影响,基于离散元理论,仿真模拟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试验,分析沥青混合料应力-应变、空隙率、颗粒位移、裂隙发展,以及接触力的变化特征,验证了离散元模拟单轴压缩试验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单轴压缩试验过程中,试件空隙率先缓慢减小后迅速增大,经历从压实-裂缝产生并发展-破坏的阶段;试件颗粒位移方向与加载力的方向相同,加载过程中位移大小由试件两端向中间递减,且近似呈现对称分布,加载结束时颗粒位移分布呈现 45°倾斜角;与颗粒位移对应,裂隙的产生也呈现由两端向中间发展的规律,最后形成 X形裂纹带;单轴压缩过程中颗粒间接触力分布较为均匀,随着加载的进行,颗粒间接触力逐渐变得稀疏,进而导致抗压强度的降低.

    沥青混合料离散元单轴压缩细观结构

    抑烟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孙良好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抑烟沥青及其性能评价已成为道路基建行业的研究热点.文中选取 2 种抑烟剂并设计其不同掺量的试验组,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前期试验对其抑烟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抑烟剂对沥青物理性能、流变性能、老化性能和存储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进行研究.综合考虑抑烟效果、沥青性能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确定抑烟剂 A最佳掺量为 0.3%,抑烟剂B的最佳掺量为 1%.

    抑烟沥青抑烟效果沥青性能沥青混合料性能

    硫酸盐侵蚀对沥青黏附性能的影响研究

    周宏云熊志江柯友权吴勇...
    142-14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拉拔试验,分别从纳观和宏观 2 种尺度探究分析硫酸盐对沥青黏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基质沥青在纯水和硫酸钠盐溶液 2 种环境下的黏附性能;在此基础上结合拉拔试验对比基质沥青、SBS 改性沥青和 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等 3种沥青在硫酸钠溶液存在时与集料的黏附性差异.结果表明,硫酸盐侵蚀降低了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使沥青的水稳定性下降;在相同硫酸盐侵蚀条件下,SBS/胶粉改性沥青相比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表现出更强的水稳定性,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能更加优异.

    硫酸盐侵蚀分子动力学改性沥青黏附性

    基于细观尺度下布敦岩沥青混凝土低温开裂特性研究

    尤光辉安丰伟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详细地描述布敦岩沥青的低温特性及裂缝发展规律.采用数字散斑成像技术(DIC),对布敦岩沥青混凝土试件在低温弯曲破坏试验中的裂缝扩展过程进行细观尺度下的观测和分析,通过DIC技术捕捉试件在加载过程中裂缝的形成、扩展,以及裂缝尖端的位移和应变变化.结果表明,①从DIC位移云图来看,裂纹从小梁试件底部开始萌生,随着加载进行,试件散斑点向两侧水平方向位移增大,跨中区域散斑面积变窄,出现散斑区域尖端,裂缝向上部开始延伸,散斑位移变化率减小,直至裂纹扩展至破坏;②从应变云图来看,试件在水平及竖直方向均存在拉应变与压应变,初期试件底部出现多个小范围受拉区域,衍生出若干细小裂纹,受拉区域汇聚、增大,随着加载增大,两侧对称的拉应变向跨中移动,底部压应变范围迅速增大,裂缝不断扩展直至破坏;③同条件下最终裂缝长度排序为 SBS改性沥青>布敦岩沥青>基质沥青,裂纹破坏所需加载时间排序为 SBS改性沥青>布敦岩沥青>基质沥青,表明布敦岩沥青的低温抑制宏观裂缝性能优于基质沥青.

    细观尺度布敦岩沥青沥青混合料低温特性

    废塑料改性沥青的分散性研究

    张金华陈艺璇潘攀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已有研究发现废塑料掺量在 6%以上时废塑料改性沥青会出现严重的离析问题,因此文中在 6%废塑料掺量前提下,探究废塑料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分散性最优的制备参数(剪切时间、剪切速率、剪切温度).结果表明,制备参数无法改善废塑料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离析问题,但通过荧光显微镜试验发现,当剪切温度为 180℃、剪切速率为 4 500 r/min、剪切 2 h 时,能使废塑料改性沥青的分散性达到最佳状态.

    废塑料制备参数热储存稳定性分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