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

月刊

1674-4152

zhqkyx@163.com

0552-3051890

233004

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中华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营养状况指标构建简易模型对北京地区老年体检人群认知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

    李海静朱峰刘慧娟关锐...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营养状况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是研究热点,本研究建立基于营养状况指标的简易模型并分析对北京地区老年体检人群认知功能损害(C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劳模健康管理中心的670名老年体检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为认知障碍组(MoCA<26分,CI组)和无认知障碍组(n-CI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和血清白蛋白(ALB)指标,分析营养状况指标与受检者CI发生的关系.结果 670名受检者CI发生率为9.10%(61/670),MoCA 评分为(22.78±3.15)分.CI 组受教育程度、MNA 评分[(18.47±3.57)分 vs.(23.92±3.95)分]、血清ALB[(30.25±3.86).g/Lvs.(38.70±4.26)g/L]均低于 n-CI 组(P<0.05).随着 MNA 评分、血清 ALB 水平逐渐下降,CI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MoCA评分与MNA评分、血清ALB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较低的MNA评分、血清ALB均为老年体检人群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MNA评分、血清ALB构建简易模型筛查CI发生的AUC为0.891,均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 营养状况与老年CI密切相关,基于MNA评分、血清ALB构建简易模型对北京地区老年体检人群CI发生的筛查预测价值显著.

    体检老年认知功能营养状况简易预测模型

    MRI联合CDK4、Ki-67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游会婷晋茂生刘健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联合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Ki-67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0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101例,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组(LNM组)30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NLNM组)71例.比较2组患者MRI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宫旁及阴道受累情况、CDK4、Ki-67表达情况以及一般资料,多指标分析联合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肿瘤直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间质浸润深度、脉管浸润、MRI淋巴结转移、CDK4及Ki-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SCC-Ag、间质浸润深度、Ki-67均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DK4、Ki-67、SCC-Ag及MR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7、0.740、0.792、0.857;灵敏度分别为0.967、0.833、0.700、0.967,特异度分别为0.282、0.592、0.845、0.634;SCC-Ag的最佳截断值为3.60 ng/mL,约登指数为0.545;MRI联合SCC-Ag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90,小于MRI联合CDK4、Ki-67联合诊断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AUC(0.917),小于多指标联合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的AUC(0.943,P<0.05).结论 MRI单独用于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较低,CDK4的灵敏度较高但是不具有特异性,当MRI、CDK4、Ki-67三者联合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有明显提高,对于术前淋巴结转移具有预测价值.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影像学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Ki-67

    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社会疏离与元认知在症状困扰和癌症复发恐惧中的链式中介作用

    周娟陈丹李博雅张媛媛...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社会疏离与元认知在症状困扰与癌症复发恐惧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以期为临床癌症复发恐惧的管理及干预提供新视角.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2-8月新疆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就诊的330例中青年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复发恐惧量表简表(FCRI-SF)、元认知问卷(MCQ-30)、一般疏离感量表(GAS)、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进行调查,通过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Process插件)进行变量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得分(14.64±6.37)分,57.27%的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癌症复发恐惧(FCRI-SF≥13分).症状困扰与癌症复发恐惧(r=0.495,P<0.01)、社会疏离感(r=0.397,P<0.01)、元认知(r=0.197,P<0.01)均呈正相关关系.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的症状困扰、社会疏离及元认知能显著正向预测其癌症复发恐惧(β=0.107、0.430、0.156,均P<0.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社会疏离与元认知在症状困扰、癌症复发恐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效应量为0.009,总效应占比为4.27%.结论 中青年宫颈癌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癌症复发恐惧,社会疏离感和元认知在症状困扰与癌症复发恐惧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

    宫颈癌化疗癌症复发恐惧元认知社会疏离症状困扰

    Monaco系统调强模式下Constrained、Pareto优化方式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张坤杨健牛书雷许新明...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动态调强(DMLC)、容积旋转调强(VMAT)下Monaco系统中2种优化方式在宫颈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调强放疗40例宫颈癌患者,在IMRT、VMAT 后,分析 2 种模式的影响.结果 Constrained 模式中 Dmean[(5 225.41±32.53)cGy vs.(5 205.84±32.99)cGy]、Dmax[(5 585.46±51.64)cGy vs.(5 635.99±62.12)cGy]、膀胱 V20[(78.07±6.31)%vs.(85.68± 9.42)%]、直肠 V20[(87.58±6.14)%vs.(88.75±5.21)%]、直肠 V40[(34.21±6.71)%vs.(37.77±5.41)%]、骨盆V20[(84.74±4.91)%vs.(82.18±4.78)%]、骨盆 V30[(51.77±6.73)%vs.(54.73±6.02)%]、左股骨头 V20[(42.16±8.40)%vs.(37.37±8.68)%]、右股骨头 V30[(9.90±3.43)%vs.(12.32±4.46)%]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LC强调下,Constrained模式的机器跳数低于Pareto模式(P<0.05),VMAT强调下,Pareto模式子野数低于Constrained模式(P<0.05),机器跳数高于Constrained模式(P<0.05).结论 VMAT技术能够满足宫颈癌患者放疗需求,且Pareto模式对危及的器官保护更优.

    Monaco系统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靶区优先模式

    CD38影响Treg/Th17平衡促进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林海丽杜孝康王依璐蔡成松...
    18-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小鼠模型组织中分化簇38(CD38)的表达和CD4+T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Tregs)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比例,探讨CD38促进RA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构建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模型(CIA),每组3只,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荧光定量PCR检测滑膜组织、脾脏、淋巴结中CD38蛋白、mR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从小鼠脾脏分离出幼稚CD4+T细胞,分化后,检测CD38蛋白的表达,计算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极化幼稚CD4+T细胞,检测PI3K、AKT、p-AKT、mTOR、p-mTOR的蛋白表达,分析CD38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CIA中各滑膜组织、脾脏、淋巴结中CD38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极化组+sh-NC相比,极化组+sh-CD38的Th17细胞比例降低,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1);p-AKT、p-mTOR蛋白表达量在极化组+sh-NC(3.00±0.08、3.18± 0.12)均高于极化组+sh-CD38(2.48±0.09、1.70±0.10,P<0.01).结论 CD38 在 CIA 中高表达,抑制 CD38 的表达CIA炎症得到改善;在特定分化条件下,CD38高表达使得Th17细胞比例升高,Treg细胞比例下降;经极化处理,CD38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Treg/Th17平衡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炎症的发生发展.

    分化簇38信号通路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平衡类风湿关节炎

    消痔散联合艾盐包预防吻合器痔上黏膜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回顾性研究

    潘建丹陈春丽胡阿丽蔡丹凤...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研究中医治疗技术在预防吻合器痔上黏膜切除术(PPH)后尿潴留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行PPH治疗的混合痔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消痔散联合艾盐包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排尿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尿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治疗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术后8 h膀胱残余尿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最大尿流量、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容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小腹膨满感消失时间及术后8 h尿潴留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2.0%,46/50)高于对照组(72.0%,36/50,x2=6.775,P=0.009);2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消痔散联合艾盐包能够有效调节PPH术后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缓解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促进术后排尿,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风险.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混合痔尿潴留消痔散艾盐包尿动力学

    动脉流域分析定位法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的应用

    周少朱潇杏福宝王伟...
    26-2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应用动脉流域分析定位法定位肺磨玻璃结节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7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46例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3例,传统CT扫描弹簧圈定位)和观察组(73例,动脉流域分析定位),比较2组患者的定位效果.结果 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因结节位置特殊经安全评估后不宜行CT扫描定位,转入观察组行动脉流域分析定位.观察组的住院费用[(24 808.66±1 762.28)元]低于对照组[(25 776.73±1 723.9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0,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69%(6/7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7%(18/68),x2=9.326,P<0.05];观察组首次切除成功率[94.87%(74/78)]高于对照组[83.82%(5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10,P<0.05).2组的定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拔管时间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流域分析定位法是一种有潜力的新型肺结节定位方法,可以有效保证安全手术切缘,提高结节首次切除成功率,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且定位简单,尤其适用于特殊位置的肺结节,便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动脉流域分析定位法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肺磨玻璃结节定位

    骨关节炎中C0L1A2分子作为诊断预测标记物及其在免疫浸润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杨冬冬赵萌杜家琇史宇...
    30-3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OA的关键诊断标记物和免疫微环境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OA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使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的OA软骨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69077进行分析研究,并使用基因表达数据集GSE55235进行关键诊断标记基因的验证筛选,同时分析数据中的免疫细胞浸润表达.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共获得402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30个上调表达基因和172个下调表达基因.经过筛选验证后,最终得到1个关键诊断标记基因,即COL1A2.结合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后发现,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OA免疫微环境中高度表达.结论 本研究发现COL1A2基因可能是OA的关键诊断标记基因,COL1A2可能通过细胞外基质受体通路和黏着斑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生物学效应,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在OA的免疫微环境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OA的发病机制,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骨关节炎诊断标记物COL1A2免疫浸润

    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早期血常规炎症指标及康复的影响比较

    郑客松康芳韩明明杨成伟...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炎症标志物及康复的影响,为剖宫产手术选择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急诊剖宫产产妇1 759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20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1 559例),按纳入排除标准及倾向性评分法1∶1匹配后比较2种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白细胞(WBC)、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MLR)及康复的影响.结果 E组患者术后WBC、NLR及MLR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G组患者术后WBC、PLR、NLR及MLR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与E组相比,G组手术前后 PLR 差值[16.78(0.16,29.36)vs.-2.20(-21.69,15.17)]升高(P<0.05).与 E 组比较,G 组患者麻醉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6(3,12)minvs.43(32,54)min]和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3(2,7)minvs.7(6,12)min]均缩短(P<0.05),术后肠道通气时间[44(39,46)h vs.39(36,43)h]延长(P<0.05).切皮前5 min和切皮时E组的MAP和HR均明显低于G组(P<0.05)o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可能更利于产妇康复,全身麻醉适合需紧急娩出胎儿的情况.

    剖宫产术麻醉方法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流式细胞术外周血CD22参考区间的建立

    余晾赵皓袁晓英宋英...
    39-4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成人外周血中CD22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采用国际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28-A3c的要求分析并建立适合健康成人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收集2022年7-1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3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CD22水平,同时依据EP28-A3c文件中分组要求按地区、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并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建立对应的生物参考区间.结果 健康成人外周血CD22水平呈正态性分布,北京地区与安徽地区健康成人外周血CD22阳性率分别为(10.87±4.37)%和(12.62±4.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6,P=0.205);男性、女性组外周血CD22阳性率分别为(11.76±4.86)%和(11.85±3.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1,P=0.911);按年龄分为≤ 35周岁组、36~60周岁组及>60周岁组,3组外周血CD22阳性率分别为(11.53±3.20)%、(11.61±3.80)%和(12.73±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61,P=0.469).参照国际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90%可信区间确定CD22占淋巴细胞比例(流式细胞术)的参考值范围为4.82%~18.80%.结论 CD22占淋巴细胞比例(流式细胞术)的参考范围在不同地区、性别、年龄的结果较为一致,可以合并建立健康成人外周血中CD22阳性率的参考区间.

    CD22流式细胞术参考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