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

月刊

1674-4152

zhqkyx@163.com

0552-3051890

233004

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中华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育龄期不孕症女性的膳食模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雪云王婕妤王春艳程静娴...
    252-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育龄期不孕症女性的膳食模式现状,并探究其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不孕症女性制定合理的饮食指导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在安徽省某三甲医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拟行辅助生殖技术的育龄期不孕症女性,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3天24小时膳食回顾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利用因子分析建立膳食模式,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 育龄期不孕症女性共有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高油盐模式、荤素混合模式、谷类-蛋奶模式以及水果-坚果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油盐模式与年龄有相关性(OR=0.488,95%CI:0.254~0.938);荤素混合模式与在职状态和BMI有相关性[OR(95%CI)分别为3.954(2.047~7.636)、3.392(1.486~7.744)];谷类-蛋奶模式与长期居住地、不孕年限及助孕治疗有相关性[OR(95%CI)分别为2.758(1.129~6.740)、3.539(1.113~11.250)、0.400(0.172~0.929)];水果-坚果模式与长期居住地有相关性(OR=4.884,95%CI:1.892~12.603).结论 育龄期不孕症女性目前更倾向于谷类-蛋奶模式,其膳食模式类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不同的膳食模式特点,为其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

    不孕症饮食膳食模式影响因素

    光动力与二氧化碳激光治疗阴道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分析

    马晓团申庆文王玲玲
    257-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特征,探讨光动力(ALA-PDT)与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VaI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阴道镜下活检确诊为VaIN进行ALA-PDT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65例行CO2激光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后定期复查HPV、TCT,同时行阴道镜下活检,回顾性分析VaIN的临床特征,探讨ALA-PDT与CO2治疗VaIN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进行1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ALA-PDT组有85例(69.1%)实现HPV完全清除,CO2激光组有32例(51.6%)实现HPV完全清除,2组HPV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LA-PDT组有112例(82.4%)病变完全清除,5例(3.7%)病变持续存在,12例(8.8%)部分缓解,3例(2.2%)进展,4例(2.9%)出现复发.CO2激光组有42例(64.6%)病变完全清除,3例(4.6%)病变持续存在,8例(12.3%)部分缓解,2例(3.1%)进展,10例(15.4%)出现复发.ALA-PDT组总体病变完全缓解率高于CO2激光组(P<0.05),ALA-PDT组复发率低于CO2激光组(P<0.05).ALA-PDT组有6例(4.4%)出现不良反应,CO2激光组有9例(13.8%)发生不良反应,ALA-PD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O2激光组(P<0.05).结论 ALA-PDT治疗VaIN病变完全缓解率更高,能有效清除HPV感染,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光动力二氧化碳激光阴道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

    白噪声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刘丽萍王丹丹王红利高峰...
    26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噪声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筛查操作性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治疗的早产儿2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噪声组50例、吸吮组52例、白噪声联合吸吮组(联合组)56例以及对照组54例.4组均行眼底筛查,筛查过程中4组分别给予白噪声干预、非营养性吸吮干预、白噪声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和常规体位安抚干预.应用早产儿疼痛评估量表(PIPP)评定筛查操作性疼痛程度,比较4组筛查前后的PIPP评分、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结果 筛查后1 min和5 min,白噪声组、非营养性吸吮组、联合组PIPP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联合组PIPP评分均明显低于白噪声组和非营养性吸吮组(P<0.01);筛查后1 min和5 min,白噪声组、非营养性吸吮组、联合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联合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白噪声组和非营养性吸吮组,心率明显低于白噪声组和非营养性吸吮组(P<0.01).结论 白噪声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明显减轻ROP筛查操作性疼痛,稳定早产儿生命体征,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早产儿视网膜病非营养性吸吮白噪声疼痛

    短时二次取精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胡旭姚冠颖张琍钧韩中将...
    265-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取卵日短时二次取精对精液质量、最终授精方式、受精率及优胚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拟行常规体外受精的32个取卵周期,男方均完成第1次取精(第1次取精精液优化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1.0×106个)和短时二次取精(第1次取精后2 h内),分析2次精液质量及最终授精方式.对以上周期按最终授精方式分为体外受精(IVF,5例)、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11例)、IVF+早补救ICSI(16例)3组,分析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以及优胚率等.结果 短时二次取精的精液体积显著小于第1次[(1.56±0.55)mLvs.(2.56±1.33)mL,t=5.847,P=0.038],精子浓度、总活力、前向运动及非前向运动精子比率与第1次取精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最终授精方式,IVF、ICSI、IVF+早补救ICSI比例分别为15.6%、34.4%、50.0%.3组女性患者的年龄、BMI、不孕年限、不孕类型及获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早补救ICSI组的正常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ICSI组(P=0.009、0.010),余各组间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时二次取精虽能够有效补充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但行常规体外受精时早补救ICSI比例明显上升,一次取精精液质量欠佳时改行ICSI授精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短时二次取精精液质量授精方式受精率优胚率

    妊娠前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联合胱抑素C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价值

    史晓娟李东风张小伟
    269-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前妇女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TG/HDL-C)、胱抑素C(Cys-C)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TG/HDL-C及胱抑素C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孕产妇1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GDM分为观察组(发生GDM)98例与对照组(未发生GDM)100例.收集2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与GDM的关系.结果 2组妇女学历、家庭经济、饮食控制、运动量、吸烟史、饮酒史、腰围、SBP、DBP、空腹血糖(FPG)、ALT、AST、肌酐(Cr)、尿酸(UA)、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BMI、Cys-C、TG、TG/HDL-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年龄、高水平的血清Cys-C及高水平的TG/HDL-C值均为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111、3.190和3.97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G/HDL-C值和Cys-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P<0.001)和0.667(P<0.001);两者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848(P<0.001),诊断效能优于单项检测.结论 妊娠前血清TG/HDL-C值和Cys-C水平高的女性更容易发生GDM,该两项指标有望用于备孕期女性发生GDM的风险评估和预测.

    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胱抑素C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合作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272页

    DOSE指数对社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受损的评估价值

    杨露露时明慧何佳泽曲木诗玮...
    273-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DOSE指数为核心指标,探究一种适合基层医疗单位用于简易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力受损的方法.并确定该指标对于预测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力受损的价值及其临界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中日友好医院2019年9月-2022年4月进行随访的117名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T),以6分钟步行距离(6MWD)<350 m认为运动耐力受损.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肺功能、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吸烟情况和过去1年急性加重情况并计算DOSE指数.根据6MWD进行分组,比较2组间肺功能、6MWD、mMRC评分和DOSE指数的差异.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6MWD与DOSE指数间的关系;通过ROC分析DOSE指数评估慢阻肺患者存在运动耐力受损的价值.结果 117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6MWD为(416.94±117.16)m,DOSE指数为3(1,5)分.其中6MWD<350 m者29例,6MWD≥350 m者88例,2组患者年龄、FVC%pred、FEV1%pred、6MWD、mMRC评分、DOSE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MWD与DOSE指数呈负相关关系(r=-0.456,P<0.001).DOSE指数为5分时对应的约登指数最大,是其评估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力受损的Cut-off 值.结论 DOSE指数可作为评估慢阻肺患者是否存在运动耐力受损的重要补充,其预测临界阈值为5分.由于DOSE指数简便易行,适合推广到基层医疗机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分钟步行试验DOSE指数基层医疗

    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下京郊村卫生室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

    陈静静王海利彭迎春
    27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京郊村卫生室服务现状,从人员队伍、服务及管理角度分析在乡村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方法 对北京市怀柔区171名在岗乡村医生、433名常驻居民以及26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进行调查与访谈,了解村卫生室服务提供及绩效考核情况、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及其对服务利用情况等;同时,从镇村两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和数据上报系统调取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数量数据,了解村卫生室服务开展情况.结果 在岗乡村医生中,155名(90.6%)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者取得了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170名(99.4%)乡村医生从事或从事过务农、养殖等非医疗工作;村卫生室月总门诊量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的4.21%(967人次/年),其中72.49%(701人次/年)为单纯测量血压;诊疗服务是居民需求率最高的服务项目,乡村医生对于绩效考核关注不够,绩效考核过程不规范,结果激励作用不明显.结论 村卫生室的机构职责界定不清晰、服务内容标准不统一、不规范,影响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推进;同时,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的职能有待明确.建议明确村卫生室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标准实现服务的同质化,优化村卫生室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实现药品、财务的一体化管理,加快乡村医生培养,推进服务人员和绩效考核的一体化管理.

    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申变红汪程鹏张开元高可润...
    281-283,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rTMS真刺激)和对照组(行伪刺激),各48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量表(RBANS)]、社会功能[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RBANS量表中即刻记忆、延时记忆、言语功能、视觉空间结构、注意力及RBANS总分分别为(45.69±2.31)分、(46.79±3.15)分、(33.87±2.25)分、(35.81±2.91)分、(53.75±3.82)分、(237.75± 9.79)分,对照组分别为(38.62±1.29)分、(42.65±3.78)分、(27.75±2.91)分、(28.62±2.79)分、(48.85±3.95)分、(203.96±9.89)分;观察组SSPI量表中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动性和交往情况、SSPI总分分别为(7.84±0.63)分、(11.76±1.73)分、(12.72±1.52)分、(32.95±1.87)分,对照组分别为(6.58±0.31)分、(9.82± 1.79)分、(10.58±1.42)分、(28.89±1.98)分,观察组RBANS和SSPI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1.25%,15/48)与对照组(27.08%,1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2,P=0.653).结论 rTMS能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和社会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精神分裂症重复经颅磁刺激认知功能社会功能

    团体正念认知疗法在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惠玲钱超陈莹杨晓妍...
    284-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团体正念认知疗法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及正念觉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9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93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9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团体正念认知疗法.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质量[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及正念觉知能力[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SDS、HAMD、AIS、ISI 得分分别为(51.20±3.64)分、(17.46±2.52)分、(11.05±2.33)分、(12.24±2.80)分,对照组分别为(55.64±4.71)分、(19.72±3.43)分、(14.11±3.14)分、(15.91±3.17)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FMQ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正念认知疗法能明显缓解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正念水平.

    抑郁症睡眠障碍团体正念认知疗法正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