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

月刊

1674-4152

zhqkyx@163.com

0552-3051890

233004

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中华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营养及炎症指标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李雨佳项洁张丽洁孟文文...
    1310-1312,1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外周血中营养及炎症相关指标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2023年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1 351例,根据随访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治愈或好转,1 091例)和预后不良组(放弃治疗或死亡,26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BMI、血清学营养及炎症指标等,计算并比较2组患者炎症、营养相关指标及复合指标.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合并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中性粒细胞计数、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预后不良组BMI、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晚期肺癌炎症指数(ALI)、预后营养指数(PNI)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ALI、高PNI均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白蛋白、血小板的AUC分别为0.707(95%CI:0.672~0.742,P<0.001)、0.728(95%CI:0.694~0.762,P<0.001)、0.720(95%CI:0.686~0.753,P<0.001)、0.645(95%CI:0.607~0.684,P<0.001);复合指标 ALI、PNI 的 AUC 分别为 0.783(95%CI:0.744~0.821,P<0.001)、0.744(95%CI:0.705~0.782,P<0.001).复合指标的曲线下面积更大,即复合指标的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血清学营养及炎症指标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预后相关,复合指标如ALI、PNI可以作为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且预测价值更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炎症营养评价预后

    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对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袁永瑾唐璟范忠敏马臻杰...
    1313-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术后肌松药残留会导致呼吸功能不全,本研究拟评估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对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拮抗效果,并评估二者对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拟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择期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共计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更葡糖钠组(S组)和新斯的明组(N组),每组各45例.S组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 mg/kg;N组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5 mg/kg(最大剂量5 mg)+阿托品0.02 mg/kg.记录患者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护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于入PACU后15 min评估患者各部位肌力;比较术后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组拔管时间、PACU 停留时间分别为 8.1(6.1,10.9)min、11.8(8.9,19.7)min,明显短于 N 组[8.6(6.4,16.5)min、13.3(10.0,23.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89、2.853,P<0.05).S组抬头成功人数、握持成功人数明显多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完成凝视的人数(43例)明显多于N组(3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新斯的明相比,舒更葡糖钠更有助于拮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罗库溴铵的肌松效果,但对术后肺部并发症无明显改善.

    舒更葡糖钠新斯的明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罗库溴铵肺部并发症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纤维蛋白1在舌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鑫如韩瑞徐锦程
    1317-1320,1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舌癌组织及舌癌细胞中纤维蛋白1(FBLN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基于HPA数据库分析FBLN1在头颈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GEPIA数据库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FBLN1与MKI67两者在头颈部癌中表达的关联;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在线分析FBLN1表达水平与头颈部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FBLN1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构建过表达FBLN1舌癌细胞株,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 实验检测FBLN1对舌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HPA数据库检索和免疫荧光显示,FBLN1在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在头颈部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低表达(P<0.05).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FBLN1在头颈部癌与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KI67在头颈部癌中高表达(P<0.05),且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表达不相关(P=0.280).Kaplan-Meier Plotter生存分析表明,FBLN1表达与头颈部癌总生存率无关(log-rank P=0.190),而FBLN1高表达时无病生存率更高(log-rank P=0.00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BLN1在癌旁组织中的染色强度和阳性面积均高于肿瘤组织(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10例舌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FBLN1蛋白水平在癌旁组织中表达更高(P<0.001).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FBLN1显著抑制舌鳞癌细胞Cal-27的迁移、侵袭能力(P<0.05).结论 FBLN1基因在舌癌组织中低表达,而过表达FBLN1抑制舌鳞癌细胞Cal-27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提示其可作为评价舌癌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舌癌头颈部癌纤维蛋白1生物信息学细胞迁移细胞侵袭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学习曲线分析

    王运涛王森虎王雨杰李紫旋...
    1321-1324,1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DRA)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操作数量与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关系,并分析穿刺置管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单一术者经DRA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 000例,根据操作时间和先后顺序分为10组,每100例为一个阶段,主要研究终点为每100例患者的穿刺置管成功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每100例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穿刺置管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DRA穿刺置管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 1 000例患者中,DRA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2.3%.200例操作后,DRA的穿刺置管成功率可达93.0%以上(P=0.07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从最初的74.0%增加至96.0%(P<0.001),穿刺置管中位时间从3.00 min减少到2.00 min(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RA直径(P=0.020)与左侧入路(P=0.046)均为DRA穿刺置管失败的影响因素.结论 DRA路径需200例操作经验后穿刺置管成功率可达93.0%以上并维持稳定状态,小DRA直径和左侧入路是DRA穿刺置管失败的主要因素.

    远端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学习曲线穿刺置管成功率

    外周血炎性因子IL-10、IL-32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

    吴梦琦时鹏李倩倩田家玲...
    1325-1327,1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进行外周血1L-10、IL-32水平测定以及认知功能及非运动症状的评估,分析IL-10、IL-32水平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及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作为PD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IL-10、IL-32浓度水平;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和运动症状评价量表评估2组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及非运动症状;使用秩相关法分析外周血炎性因子IL-10、IL-32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PD组患者外周血中IL-10水平[136.60(117.05,169.70)pg/mL]高于对照组[110.90(92.15,129.50)pg/mL,P<0.01],PD 组 IL-32 水平[32.35(28.83,37.68)pg/mL]高于对照组[21.80(20.60,23.35)pg/mL,P<0.01];PD 患者外周血 IL-10 水平与 MMSE[(20.68±6.33)分]评分及 NMSS[(103.17±11.25)分]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PD患者外周血IL-32水平与MMSE评分及NM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PD患者外周血中炎性因子IL-10、IL-32水平较健康对照者高,并且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及非运动症状有密切的相关性.

    帕金森病白介素-10白介素-32认知功能障碍非运动症状

    原发性肝癌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王苗苗余慧茜傅凌雪马元锦...
    1328-1331,1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随访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变化轨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3月-2022年4月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首次治疗的243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出院前(T0)完成第1次问卷调查,首次治疗后1个月(T1)、3个月(T2)及6个月(T3)随访完成依从性量表调查.结果 肝癌患者在T0、T1、T2和T3时点的饮食治疗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7.62±6.53)分、(37.82±6.34)分、(37.12±6.10)分和(34.43±5.76)分,T0-T1、T0-T2 和 T1-T2 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T0-T3、T1-T3、T2-T3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可识别3个潜在轨迹类别:"紧紧跟随组"占比30.87%(75例),"放松警惕组"占比33.33%(81例),"重视不足组"占比35.80%(87例).宗教信仰、营养不良风险、独居和健康信念是肝癌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潜在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结论 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帮助重度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形成正确的疾病认知,配合社区开展独居患者精准关爱服务,准确评估患者的健康信念状况,提高饮食治疗的依从性.

    原发性肝癌饮食治疗依从性纵向研究

    A型肉毒毒素联合剥脱性点阵激光对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观察

    范白露徐静田丽韩志强...
    1332-1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激光对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就诊的50例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分别给予3次激光,激光治疗中均选择双模式覆盖,每次激光治疗间隔8~10周.其中观察组在第1次激光治疗后的7~14d内在瘢痕下注射1次A型肉毒毒素.治疗前、治疗结束3个月后,分别采用痤疮瘢痕临床评分量表和调查人员视觉评分(IVS)对患者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进行评价,并记录患者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痤疮瘢痕临床评分为60.0(45.0,60.0)分,其中平均秩次为21.96,对照组治疗后痤疮瘢痕临床评分为60.0(60.0,60.0)分,其中平均秩次为29.04,观察组治疗后的痤疮瘢痕临床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4,P=0.044).观察组治疗前后痤疮瘢痕临床评分差值为15.0(0.0,15.0)分,对照组为0.0(0.0,7.5)分,观察组治疗前后痤疮瘢痕临床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6,P=0.038).观察组IVS评分[3.0(2.0,3.0)分]高于对照组[2.0(1.0,2.0)分],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3.0(3.0,4.0)分]高于对照组[2.0(2.0,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联合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疗效较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皮肤油脂分泌,干预痤疮及其瘢痕发展,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A型肉毒杆菌毒素剥脱性点阵激光痤疮瘢痕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对后入路腰椎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炎症状态的影响

    武晓旭罗树军仇秋苹吴安石...
    1336-1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后入路腰椎手术患者开展镇痛治疗,并探究对患者镇痛及炎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优化后入路腰椎手术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收治的108例拟行后入路腰椎手术患者,根据简单化随机法(单双号法)分为ESPB组(单号,54例)与TEAS组(双号,54例).比较2组患者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围手术期情况、炎症指标、疼痛情况(VAS)、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T1-T2时,TEAS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高于ESPB组(P<0.05);TEAS组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ESPB组(P<0.05);术后1 d,2组炎症指标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而TEAS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ESPB组(P<0.05);术后24 h内,2组VAS显著下降(P<0.05),且TEAS组术后6 h、12 h、24 h VAS均显著低于ESPB组(P<0.05);TEAS组并发症发生率(12.96%,7/54)与ESPB组(24.07%,13/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S联合ESPB可稳定后人路腰椎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减轻术后疼痛感与炎症反应,值得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手术经皮穴位电刺激

    基于营养相关指标的髋部骨折患者不良预后风险模型效能分析

    黄一笑周雪来王永乐张魁贤...
    1340-1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监测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营养水平,并基于营养相关指标构建不良预后风险模型,探讨其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72例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比2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髋部骨折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模型,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截至末次随访时间,共失访3例患者,51例患者死亡纳入死亡组,118例纳入生存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血肌酐水平降低均是髋部骨折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预测(AUC=0.989,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96.6%,准确率为95.86%)的预测效能高于单项指标的预测效能.结论 基于四者营养相关指标构建的不良预后风险模型对预测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发生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髋骨骨折预测模型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

    气道阻力和静态肺顺应性测定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脱机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祁彬姜宇辉张贺杜文杰...
    1344-1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机械通气延迟脱机和困难脱机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难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气道阻力和静态肺顺应测定在呼吸机脱机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缩短此类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方法 选取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2023年1-1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所有患者均予以脱水降颅压、维持脑灌注、雾化祛痰、镇静镇痛、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依据传统脱机筛查方法实行呼吸机脱机,实验组在气道阻力(Raw)≤10 cmH2O·L-1·s-1,静态肺顺应性≥40 mL/cmH2O基础上应用传统呼吸机脱机筛查方法实行呼吸机脱机,比较2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自主呼吸试验(SBT)次数、48 h呼吸机再次上机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住院总时间、医疗总花费.结果 实验组ICU住院时间为11(6,16)d,短于对照组[13(15,19)d,P<0.05];实验组呼吸机通气时间为141(46,230)h,短于对照组[212(151,254)h,P<0.05];实验组SBT次数少于对照组[1(1,1)次vs.2(1,3)次,P<0.05];实验组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29(20,44)d vs.41(32,62)d,P<0.05];实验组医疗总花费、VAP发生率和48 h再上机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测定联合传统呼吸机脱机筛查方法更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脱机,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花费及VAP的发生率.

    重型颅脑损伤呼吸机脱机气道阻力静态肺顺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