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夏有为

月刊

1006-7167

sysy@mail.sjtu.edu.cn;sysyyt@163.com

021-62932875

200030

上海华山路1954号交大教学三楼456、457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ournal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技术刊物,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之一。本刊始终追踪实验室工作中的新技术、新经验、新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在推动高校的素质教育和创新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刊物已入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虚拟仿真在"生物技术药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张倩倩徐立朋马志国郭钟雪...
    171-174,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许多实验环境无法满足新冠病毒取样和检测的要求,且病原微生物新冠病毒具有强传染性和致病性,学生很难开展感染性实验操作.因此,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新冠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结合构建了虚拟实验平台,其中涵盖实验导学、临床取样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等主要内容,重点模拟RNA提取、病毒序列获取与分析、引物设计、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及结果分析等操作.通过虚拟环境,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基础上,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新冠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大大提高了生物技术药物学实验教学的效率.

    虚拟仿真技术生物技术药物学实验新冠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汽车试验学"实验教学思政育人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许文娟
    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解决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汽车试验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实验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构建"三视域""四融入""五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建立知识能力与政治素养之间的联系,实现以课程思政教育为先导、实验内容为重点、实验考核重思政的全链条课程思政育人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汽车试验学"实验教学思政育人模式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课程测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整体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可为其他课程实验教学开展教学思政提供借鉴与参考.

    课程思政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基于事故案例分析的课程教学探索

    李永华陈宝魁吴斯亮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土木工程电算实训"课程为例,以工程事故案例为载体,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实践能力嵌入课程目标体系.采用实验仿真方式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力学原理将工程案例合理抽象化,建立正确的力学分析模型及设定合理的边界条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工程问题及把控关键工程问题的能力.最后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构建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充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融会贯通.

    复杂工程问题工程认证事故案例实验教学

    工程训练中心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高校实践

    李昕
    185-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夯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高校育人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建设高质量的文化与实践协同育人平台,研究并分析了若干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案例,系统地阐述了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打造有形实践创新空间与无形文化育人空间的建设路径及运作成效.研究发现,高校可以依托工程训练中心推进文化建设,将实践育人与文化育人融合互动、相互赋能,融通有形和无形,在工程实践创新教育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培养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该研究立足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实际,深挖并丰富其自身文化属性与教育功能,对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生动案例与创新举措.

    习近平文化思想工程训练中心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实践育人文化育人

    工程教育视角下C-CDIO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环设计

    权双璐王永泉胡改玲张海霞...
    190-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近年来高校"专创融合"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工程知识、专业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相融合的C-CDIO(Circular-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实践课程环新模式.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指标定义了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能力内环和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能力外环.以方程式赛车设计项目为教学案例介绍了具体教学环节设计、混合式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等,并形成了一套任务驱动、动态跟踪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和动态考评.通过教学实践,有效支撑了课程目标的达成,为面向工程的双创人才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工程教育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环课程设计

    "电机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与实践

    李建文梁海峰纪璇朱新凯...
    194-197,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电机学"在电气工程的重要地位及其工程应用性强的课程特点,以提升学生创新素养为目标,提出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探索从基础实验知行互促、综合实验融会贯通到拓展延伸项目学以致用,递进式实践教学路径;通过知识内化、迁移、重构、创新应用的"理论+基础实践—综合+课程交叉—拓展+多项目引导"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创造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能力.

    创新素养电机学实践教学体系化

    聚集诱导雾化显现潜在指印综合实验教学设计

    梁帅郭凌杰
    198-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设计了一个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配方制备、光谱表征、AIE与微网雾化融合显现指印的综合性实验.该实验阐释了实验原理,探究了 AIE分子的光学性能,微网雾化技术显现指印的高效性和AIE分子对指印可视化识别的有效性、客体普适性;采用基于"O-PETES"的翻转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主体作用,并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全过程融入和目标性、过程性考核相统一的综合实验评价体系.通过开展该实验教学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战水平,又可以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其他实验课程设计、建设提供方法借鉴.

    聚集诱导发光微网雾化技术潜在指印综合性实验教学设计

    基于电测法的电子秤设计与标定实验

    郭静潘秋月马利蒋豪杰...
    205-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电测法的基本原理,结合材料力学中梁弯曲变形的理论知识,通过对静态应变仪参数的标定与校准,将静态应变仪改造成电子秤,从而实现对标定物重量的准确测量.该实验选择梁作为受力的载体,将应变片黏贴在梁上下表面,通过对灵敏系数的调整建立静态应变仪所测得的应变与标定物重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静态应变仪作为电子秤使用时,能够准确测量出标定物的重量,实验数据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均得到了验证.实验将材料力学的理论知识与电测法相结合,拓宽了电测法在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范围,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研究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材料力学电测法创新实验教学应变仪改造电子秤

    面向新工科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熊平
    210-21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典型生物药生产为例,从生物制药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创新、素质拓展和思政教育等角度,探讨了引导学生构建"创新生物药研发链"为主线的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际生产的无缝对接.提出了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艺设计,注重跨学科融合,将当今世界新兴技术、颠覆式科技变革引入实践教学以提升教学内涵等,这些改革举措对于解决高校制药工程实践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问题,促进当今产教深度融合有借鉴意义.

    新工科细胞工业制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DEMATEL-ISM的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发展影响因素关联测度

    马来好乔卫亮邢鹏飞崔建峰...
    215-219,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识别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发展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关系,从个人层面、组织层面以及社会层面3个维度建立了高校实验教师发展影响因素集,应用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测算出实验教师发展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原因度、影响度以及被影响度,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构建了实验教师发展影响因素的4级层次递阶结构,进而揭示了实验教师发展影响因素之间的深层次逻辑关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人事政策与管理体制、行业与产业需求、教研资源投入、科技创新环境以及技术更新与迭代是影响实验教师队伍发展的原因类因素,而实践创新能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实验教学经验、学术水平以及职称等级是影响实验教师队伍发展的结果类因素.本研究可为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发展改革提供决策支持.

    高校实验教师影响因素层次结构决策实验室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