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预防医学
实用预防医学

李俊华

月刊

1006-3110

zhppm@vip.163.com

0731-84305942

410005

长沙市芙蓉中路一段450号

实用预防医学/Journal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预防为主,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推广国内外医学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新动态,为疾病控制、预防保健事业发展服务”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5-2021年常州市大气PM2.5暴露对人群超额死亡的风险评估

    陈志永易仁玲陈小岳谈立峰...
    641-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2015-2021年常州市大气PM2.5暴露对人群超额死亡的风险.方法 收集全市人口死因、环境空气质量、气象等监测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PM2.5对人群死亡的影响,从而估算因PM2.5暴露导致的人群超额死亡数.结果 2015-2021年常州市大气PM2.5浓度每增加10 μg/m3时,人群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 0.71%(95%CI:0.36%~1.05%)、0.91%(95%CI:0.37%~1.46%)和 1.14%(95%CI:0.16%~2.13%).按照WHO指导值,常州市大气PM25浓度超标天数为2 469 d,因PM2.5暴露产生的人群非意外超额死亡数为3 951人,占非意外总死亡人数比例为2.23%,2021年超额死亡数比2015年减少37.86%.其中,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数分别为2 004人(2.90%)、725人(3.95%).结论 2015-2021年常州市大气PM2.5浓度及其导致的人群超额死亡数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产生较好的健康收益.

    细颗粒物超额死亡健康风险评估时间序列分析

    2018-2021年PM2.5与呼和浩特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分析

    贾芯芮杨升美张晨光亢伟伟...
    645-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018-2021年呼和浩特市PM2.5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2021年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物、气象以及死因监测资料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拟合单污染物模型和双污染物模型分析呼和浩特市PM2.5与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 呼和浩特市大气PM2.5在滞后1日(lag1)时,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数影响最为显著.PM2.5浓度每升高10 µg/m3,呼和浩特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上升6.31%(95%CI:2.39%~10.24%).在>65岁人群中,超额危险度(excess rish,ER)为7.79%(95%CI:2.90%~12.69%);在≤65岁人群中,滞后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人群中,lag2时对其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最为显著,ER为7.43%(95%CI:1.61%~13.25%);在女性人群中,在滞后当日(lagO)时对其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最为显著,ER为10.89%(95%CI:4.24%~17.55%).结论 2018-2021年呼和浩特市大气PM2.5对居民循环系统存在急性超额死亡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PM2.5浓度升高可能导致呼和浩特市居民循环系统死亡风险增加,>65岁人群可能为敏感人群.

    空气污染PM2.5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时间序列分析

    2021年呼和浩特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李欢杨升美高昇张卿...
    650-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21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赛罕区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污染及分布特征,评估其经呼吸途径对人群健康造成的风险.方法 于2021年每月10-16日,在两城区监测点采集大气PM2.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16种PAHs质量浓度,利用毒性当量质量浓度评估PAHs增量终生致癌风险,并对其中有经吸入途径毒理学参数的PAHs开展非致癌和致癌性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两区PM2.5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Hs质量浓度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在冬春季两城区占比最高的均为4环PAHs,主要来源为燃煤、交通排放以及生物质燃烧.全市PHAs增量终生致癌风险值男性为2.47×10-6,女性为2.26×10-6.苯并[b]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在冬季和全年时致癌风险值为1.0×10-6~1.0×10-4,处于人群可接受范围内,存在潜在致癌风险,男性致癌风险均大于女性.秋季与冬季苯并[a]芘非致癌风险值分别为1.28、2.10,但全年非致癌风险<1.2021年呼和浩特市PM2.5中PAHs致男性预期寿命损失14.44 min,女性15.10 min.结论 2021年呼和浩特市两城区大气PM2.5中PAHs具有季节性差异,且对人群存在潜在致癌风险,冬季时苯并[a]芘存在非致癌风险.

    细颗粒物多环芳烃污染健康风险

    2021年湖南省四个城市宾馆(酒店)室内PM2.5浓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张敏李悦李四海寻寒...
    656-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湖南省四个城市宾馆(酒店)室内PM2.5浓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在湖南省浏阳市、湘潭市、衡阳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选择67家宾馆(酒店)开展调查,收集基本情况数据,并监测室内空气指标.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三星级及以上宾馆(酒店)、三星级以下宾馆(酒店)、快捷酒店的室内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9、56、51 μg/m3.宾馆(酒店)总体超标率为34.20%,最高超标倍数达到5.62.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温度、经营客房面积、本场所最近两年是否装修过、湿度是影响三星级及以上宾馆(酒店)室内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湿度、风速是影响三星级以下宾馆(酒店)室内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经营客房面积、温度是影响快捷酒店室内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2021年湖南省四个城市监测的宾馆均存在超标情况,三星级及以上浓度最高,不同宾馆(酒店)室内PM2.5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

    宾馆(酒店)细颗粒物室内空气影响因素

    2021年呼和浩特市大气PM2.5中重金属及类金属污染特征、来源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武多多杨升美蒲云霞魏娜娜...
    661-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大气中PM2.5中重金属及类金属的污染特征,分析主要来源,评估其健康危害水平.方法 2021年,按月在呼和浩特市城区进行空气PM2.5采样,分析质量浓度特征及变化规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12种金属及类金属的来源进行解析;用美国环保署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其中9种污染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 在收集到的146份样本中,PM2.5、As、Ni、Mn分别有41、2、1、7份超过了标准限值,Cr超标103份(占70.55%),实际超标7.4倍;PM2.5中重金属及类金属主要来源有燃煤源、交通源、钢铁冶金工业源和地壳源;非致癌健康风险水平较低.As和Cr致癌风险均处于10-6~10-4,潜在致癌风险.结论 呼和浩特市大气PM2.5及其重金属、类金属的质量浓度在采暖期较高,且PM2.5中重金属及类金属的主要来源为复合源,需多方面加强管控措施.成年人健康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0岁以上老人、儿童的健康风险水平均较高.

    PM2.5重金属类金属来源分析健康风险评价

    2017-2022年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

    华华胡泉博陈淑红田育文...
    667-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三间分布特点、空间聚集性,为HFRS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HFRS病例数据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对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HFRS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在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空间聚集特征上进行描述.结果 2017-2022年黑龙江省共报告HFRS病例5 855例,2017-2019年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之后逐年下降;41~50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2021年以后51~60岁男性病例占比增加,居各年龄组首位.60岁以上人群发病比例达到20%以上,男性病例数高于女性病例数(x2=143.76,P<0.01),在职业分布上农民占绝对优势,全年12月均有病例报告,有春夏、秋冬两个发病高峰;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在县区水平(除2018年外)发病呈现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P<0.05),提示HFRS发病(除2018年外)在地理区域上存在聚集性.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2017-2022年"高-高"聚集区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在整体上"高-高"聚集区域有从东北向东南再向西南移动的趋势.在死亡病例中90.63%感染了 SEO型HFRS,均未接种疫苗,发病到诊断时间差的中位数大于非死亡病例发病到诊断时间差的中位数.结论 2017-2022年黑龙江省HFRS总体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但发病仍排在全国前列,应继续在全省高发聚集县区的重点人群中加强健康教育和HFRS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对"高-低""低-高"聚集模式县区的病例进行数据质量核查,分析出现这一模式的原因.应在SEO型HFRS流行区域提高疫苗覆盖率和就诊意识.

    肾综合征出血热空间聚集流行特征

    1990-2019年中国女性高血糖相关卵巢癌的疾病负担趋势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分析

    周静蒋青桃王芹孙薇...
    672-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女性高血糖相关卵巢癌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并对2020-2029年情况做出相应预测.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GBD 2019)公开的数据,从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等多个维度分析1990-2019年中国女性高血糖相关卵巢癌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情况,并与全球人群进行比较,预测2020-2029年国内高血糖相关卵巢癌的发病与死亡趋势.结果 2019年中国人群高血糖相关卵巢癌的发病数、死亡数、DALY数分别为2 751、1 758、44 615人年,较1990年分别增长352.5%、356.6%、329.0%,增幅均高于全球水平(189.7%、184.2%及180.9%);2019年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分别为0.270/10 万、0.164/10 万、4.103/10 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分别为 2.3%、2.0%、2.0%,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3%、1.1%及1.1%).高血糖相关卵巢癌的疾病负担在25~44岁间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45岁后开始快速上升,整体在55~74岁间达到高峰.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显示,该病的发病与死亡在下一个10年周期仍处于高位上升趋势.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女性高血糖相关卵巢癌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全球人群相应比重较大,且标化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逐年上升.应持续关注高血糖等代谢因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做好三级预防,努力减少健康损失.

    卵巢癌高血糖疾病负担预测

    MMC模式下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宋江南张丹丹才蕊田明杰...
    678-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MMC)模式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唐山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后通过MMC平台提供综合管理,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收集T2DM患者基本资料以及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合并情况.利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Bootstrap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对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测能力.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0例T2DM患者,随访过程中失访14例,最终纳入286例.286例T2DM患者中共有微血管并发症123例(43.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BMI(OR=1.167,95%CI:1.062~1.283)、糖尿病病程(OR=1.328,95%CI:1.130~1.562)、TBIL(OR=0.937,95%CI:0.899~0.977)、BUN(OR=1.300,95%CI:1.086~1.555)、收缩压(OR=1.029,95%CI:1.015~1.044)等是T2DM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0.726~0.826),特异度为0.767,敏感度为0.67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也表明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x2=10.386,P=0.239).决策曲线提示,当阈值概率为0.06~0.68范围内,使用列线图预测T2DM微血管并发症风险的净收益更高.结论 本研究基于5个常规预测指标构建了 MMC模式下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研究结果还需进一步的外部验证.

    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列线图

    老年住院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分析

    刘妮韩正风
    685-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住院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9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临床资料调查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和衰弱筛查量表(Frail Scale,FS)收集老年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估老年认知衰弱现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建立危险因素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模型对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预测价值.结果 92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认知衰弱为45例,发生率为4.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OR=2.050,95%CI:1.337~3.143)、每周锻炼<3 次(OR=2.394,95%CI:1.378~4.161)、共病(OR=2.342,95%CI:1.296~4.233)、抑郁(OR=1.931,95%CI:1.312~2.841)、营养不良(OR=2.370,95%CI:1.256~4.473)、血红蛋白水平高(OR=0.486,95%CI:0.297~0.797)是老年住院患者认知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构建回归模型:logit(P)=-12.024+年龄大×0.718+每周锻炼<3次× 0.873+共病×0.851+抑郁×0.658+营养不良×0.863+血红蛋白水平高×-0.721.按照诊断概率logit(P)绘制预测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认知衰弱的ROC曲线,当logit(P)>13时,AUC值为0.876,敏感度为73.33%,特异度为86.86%.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认知衰弱发生风险.老年住院患者认知衰弱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大、每周锻炼<3次、共病、抑郁、营养不良、血红蛋白水平高等,据此构建预测模型预测价值高.临床需要对存在认知衰弱高危因素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针对性防治,以降低认知衰弱发生风险.

    老年病科认知衰弱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衰弱筛查量表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

    2岁以下婴幼儿母乳喂养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陈雪吴薇岚肖小明丘小霞...
    690-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2岁以下婴幼儿母乳喂养现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21年6-12月到防城港市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就诊的592名2~2岁3个月幼儿及幼儿家长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幼儿3、6、12、18、24月龄母乳喂养现状,6月龄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12、18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536名2~2岁3个月幼儿中,有466名幼儿3月龄时纯母乳喂养,3月龄纯母乳喂养率86.9%;有329名幼儿6月龄时纯母乳喂养,6月龄纯母乳喂养率61.4%;12、18、24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率分别为29.9%(160/536)、4.3%(23/536)、0.6%(3/536).多因素 logistic 逐步回归模型显示,家庭居住地为城市(OR=1.678,95%CI:1.126~2.501)、主要看护人为母亲(OR=2.208,95%CI:1.357~3.593)、出生后第一口食物为母乳(OR=2.417,95%CI:1.482~3.942)是促进2~2岁3个月幼儿12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出生后≤1 h开始吃母乳(OR=3.005,95%CI:1.203~7.504)及添加辅食时间<4个月(OR=4.392,95%CI:1.479~13.039)是促进2~2岁3个月幼儿18月龄继续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结论 6月龄纯母乳喂养率已达《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的要求,母乳喂养率随婴幼儿月龄增长降低,提示防城港市的6月龄以下纯母乳喂养卫生政策和措施实施效果较好,需加强基层卫生保健工作人员宣传继续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建议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

    婴幼儿纯母乳喂养继续母乳喂养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