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宫颈癌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放化疗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福建省肿瘤医院行放化疗的宫颈癌合并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归纳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比较2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总生存(OS)时间,对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8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的中位诊断年龄为55.5岁,最常见的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病理类型最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74/80,92.5%).96.3%(77/80)来自农村.13例(16.3%)有糖尿病.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分期对所有患者进行重新分期,其中 Ⅱa 期 1 例(1.3%),Ⅱb 期 26 例(32.5%),Ⅲb 期 12 例(15.0%),Ⅲc 期 32 例(40%),Ⅳa 期 5例(6.2%),Ⅳb期4例(5.0%).39例(48.7%)患者无淋巴结转移,41例(51.3%)盆腔淋巴结转移,8例(10.0%)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2.5%)腹股沟、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肿瘤形态呈结节型50例(62.5%),菜花型28例(35.0%),空洞型2例(2.5%).肿瘤最大径≤4 cm的患者13例(16.3%),>4 cm 67例(83.7%).有52例(65.0%)行宫颈或阴道分泌物病原检查,病原学检测阴性18例(34.6%),阳性34例(65.4%).病原学排名前3位的常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18例(53.0%)、粪肠球菌11例(32.4%)、肺炎克雷伯6例(17.7%).病原学阳性的患者中单纯感染占61.8%(2/34),混合感染占38.2%(13/34).35例患者有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实验室检查结果,CRP 中位数 30(3.7~174.0)mg/ml,PCT 中位数 0.05(0.02,0.66)ng/ml.80 例患者的 3 年生存率为 75.0%,5 年生存率43.8%.3年无进展生存率68.8%,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2.5%.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中,分期、贫血情况、肿瘤形态、淋巴结转移情况、治疗前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肿瘤最大径均为患者生存情况的显著影响因素.将单因素模型中显著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发现分期、肿瘤形态、治疗前SCC、肿瘤最大径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癌合并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为革兰阴性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多见,感染患者CRP显著升高,PCT正常或仅轻微升高.宫颈癌合并感染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较晚的分期、结节形态肿瘤、治疗前较高的SCC和肿瘤最大径>4 cm是宫颈癌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放化疗预后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