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医技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董海原

月刊

1671-5098

syyjzznew@163.com

0351-4155095,4155062,7554063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9信箱

实用医技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
查看更多>>报道医疗卫生单位医技专业学术论文及临床实践经验,反映国内外医技领域发展动态及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柴胡桂枝干姜汤诊断模型研究

    李娜李乐愚
    685-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有效的相关病例进行数据挖掘.方法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选取《中华医典》数据文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截至2022年8月31日前发表临床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有效的病例,通过数据整理后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得出临床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数字模型.结果 入组301组病例以淡舌、红舌、淡红舌分布居多;舌苔以薄白苔、白腻苔、白苔居多;脉相以弦细、弦滑、弦居多,临床症状以口苦、口干、纳可、乏力、纳差、腹胀、心烦、入睡困难、咳嗽、便溏频次多见等.结论 "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可将古今中医临床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数字模型客观掘总结.

    古今医案云平台柴胡桂枝干姜汤数字化中医经验总结应用规律

    宫颈癌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放化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谢星韵陈文娟曹桂华
    690-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宫颈癌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放化疗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福建省肿瘤医院行放化疗的宫颈癌合并生殖道感染的患者,归纳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比较2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总生存(OS)时间,对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8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的中位诊断年龄为55.5岁,最常见的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病理类型最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74/80,92.5%).96.3%(77/80)来自农村.13例(16.3%)有糖尿病.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分期对所有患者进行重新分期,其中 Ⅱa 期 1 例(1.3%),Ⅱb 期 26 例(32.5%),Ⅲb 期 12 例(15.0%),Ⅲc 期 32 例(40%),Ⅳa 期 5例(6.2%),Ⅳb期4例(5.0%).39例(48.7%)患者无淋巴结转移,41例(51.3%)盆腔淋巴结转移,8例(10.0%)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2.5%)腹股沟、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肿瘤形态呈结节型50例(62.5%),菜花型28例(35.0%),空洞型2例(2.5%).肿瘤最大径≤4 cm的患者13例(16.3%),>4 cm 67例(83.7%).有52例(65.0%)行宫颈或阴道分泌物病原检查,病原学检测阴性18例(34.6%),阳性34例(65.4%).病原学排名前3位的常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18例(53.0%)、粪肠球菌11例(32.4%)、肺炎克雷伯6例(17.7%).病原学阳性的患者中单纯感染占61.8%(2/34),混合感染占38.2%(13/34).35例患者有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实验室检查结果,CRP 中位数 30(3.7~174.0)mg/ml,PCT 中位数 0.05(0.02,0.66)ng/ml.80 例患者的 3 年生存率为 75.0%,5 年生存率43.8%.3年无进展生存率68.8%,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2.5%.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中,分期、贫血情况、肿瘤形态、淋巴结转移情况、治疗前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肿瘤最大径均为患者生存情况的显著影响因素.将单因素模型中显著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发现分期、肿瘤形态、治疗前SCC、肿瘤最大径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癌合并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为革兰阴性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多见,感染患者CRP显著升高,PCT正常或仅轻微升高.宫颈癌合并感染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较晚的分期、结节形态肿瘤、治疗前较高的SCC和肿瘤最大径>4 cm是宫颈癌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放化疗预后危险因素.

    宫颈肿瘤生殖道感染生存分析

    钳夹联合宫腔镜下电切治疗0~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疗效

    汪学美王泽青郑凤娇潘丽贞...
    696-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宫腔镜下电切联合钳夹治疗0~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0~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卵圆钳、胆囊取石钳钳夹为主宫腔镜下电切为辅,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为主的方法切除子宫黏膜下肌瘤,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术后肌瘤残留率、宫腔粘连率及肌瘤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膨宫量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宫腔粘连率、肌瘤残留率及肌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卵圆钳、胆囊取石钳钳夹为主宫腔镜下电切为辅的方法切除0~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膨宫量,降低宫腔粘连率、肌瘤残留率及复发率,不增加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显著.

    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钳夹临床疗效

    眼科患者住院择期手术取消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王晶晶田娇妮韩天碧
    700-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眼科住院患者择期手术取消原因,提出可行性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相关信息系统,回顾性分析某眼专科医院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住院患者中择期手术取消的病例资料,统计手术取消率并分析取消原因.结果 共398例(1.37%,398/29 052)取消手术.取消原因归类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因素241例(60.55%,241/398)、医护因素152例(38.19%,152/398)和医院因素5例(1.26%,5/398).针对各种因素具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结论 通过对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大部分择期手术的取消可通过加强医患沟通、术前评估和提高医务人员能力等措施得以避免,从而降低择期手术取消率.

    择期手术取消手术绩效考核术前评估

    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实用医技杂志》编辑部
    704页

    3.0 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值 表观弥散系数值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陈钦力张文昌范剑荣刘振华...
    705-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3.0 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脑转移瘤(BM)、高级别胶质瘤(HGG)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定本院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就诊的120例BM患者设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本院就诊的70例HGG患者设为对照组,均给予DTI检查,比较2组肿瘤实性区域以及瘤周水肿区域FA值、ADC值,比较2组DTI影像学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A值、ADC值对BM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肿瘤实性区域FA值(0.13±0.05)、ADC值(1.13±0.25)× 10-3 mm2/s与对照组(0.14±0.05)、(1.12±0.27)×10-3 mm2/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瘤周水肿区域 FA 值(0.23±0.06)、ADC 值(1.52±0.26)×10-3 mm2/s 均较对照组(0.14±0.07)、(1.25±0.14)×10-3 mm2/s 更高(P<0.05).观察组肿瘤部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瘤内出血、形态规则、坏死囊变、强化方式、瘤周水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值、ADC值联合诊断BM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0.876(0.841,0.947),FA 值、ADC 值联合诊断 BM 的灵敏度(93.02%)较单一检测(72.04%、75.96%)更高(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82.13%)与单一检测(81.96%、8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DTI通过定量检测FA值、ADC值,可提高对BM的诊断灵敏度,在鉴别诊断BM、HGG方面临床价值较高.

    脑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表观弥散系数颅内转移瘤胶质瘤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卒中发生的预测价值研究

    龚碧云
    708-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序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短期卒中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TIA患者进行研究,均进行多参数MRI检查,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患者进行为期90 d随访,根据其是否发生卒中分为卒中组与非卒中组,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TIA后卒中发生的相关MRI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MRI特征预测TIA后卒中发生的临床效能.结果 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颅内动脉狭窄、颅内颅外多支动脉狭窄、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2级、深部白质高信号2级、DWI阳性、T2血管高信号征阳性为TIA后卒中发生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显示,MRI示颅内颅外多支动脉狭窄、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2级、深部白质高信号2级、DWI阳性对TIA后卒中发生的预测效能良好,其灵敏度分别为50.0%、75.0%、66.7%、75.0%.结论 MRI参数见多支动脉狭窄、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深部白质高信号2级、DWI阳性预测TIA后短期卒中发生的临床效能良好,可为临床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磁共振成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预测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及脂肪定量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

    程梦莹蒋兴华陈辉张颖...
    712-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DCE)及脂肪定量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62例,全部患者均接受DWI、DCE及脂肪定量技术检查,比较活动期与稳定期患者的各项结果,同时分析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与各影像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患者BASDAI、ESR、CRP、表观弥散系数(ADC)、细胞外间隙容积与血管内容积比、对比度传递系数、细胞外间隙容积值更高,脂肪分数值更低(P<0.05);BASDAI、ESR、CRP与ADC、细胞外间隙容积与血管内容积比、对比度传递系数、细胞外间隙容积、脂肪分数值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DWI、DCE及脂肪定量技术可有效评价AS骶髂关节病变活动性.

    脊柱炎,强直性骶髂关节炎关节活动度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脂肪定量分析

    血清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与老年脓毒症患者急性肺损伤程度的关系研究

    吴丽春郑文玲吴丽珍李智杰...
    716-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老年脓毒症患者急性肺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老年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100名(观察组),另选取100名体检科健康志愿者(健康组),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IL-6、CRP、PCT,并进行肺部超声检查.结果 相较健康组,观察组血清IL-6、CRP、PCT水平均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IL-6、CRP、PCT水平明显升高,且各指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IL-6、CRP、PCT水平与肺部超声评分均呈正相关(r=0.85、0.43、0.76,P<0.01);结论 血清IL-6、CRP、PCT与老年脓毒症患者急性肺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且三者水平升高可作为患者肺损伤程度评估的潜在指标.

    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病情

    宫颈癌前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及鳞状细胞抗原相关研究

    乔倩
    719-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宫颈癌前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鳞状细胞抗原(SC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宫颈病变患者及在本院治疗的宫颈炎患者(对照组)7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20例宫颈病变患者的相关资料,按不同的病情分为宫颈癌组(45例)、癌前病变组(75例),所有参与者均开展HPV检测、SCC检测,对比3组HPV阳性率、HPV病毒载量、SCC阳性率及SCC水平,并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宫颈癌前病变与HPV感染、SCC之间的关系.结果HPV阳性率相比,宫颈癌组93.3%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88.0%、对照组20.0%,癌前病变组又高于对照组(P<0.05),且HPV病毒载量宫颈癌组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对照组(P<0.05);SCC阳性率相比,宫颈癌组91.1%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80.0%、对照组26.8%,癌前病变组又高于对照组(P<0.05),且SCC水平宫颈癌组高于癌前病变组、对照组(P<0.05);经Pearson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呈正相关关系(P<0.05);经Pearson分析,SCC与宫颈癌前病变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针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HPV、SCC阳性率进行分析,发现当阳性率越高,宫颈癌前病情越严重,可以将其作为评估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治疗.

    宫颈活检癌前病变人乳头瘤病毒鳞状细胞抗原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