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管材与仪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管材与仪器
石油管材与仪器

薛榆生

双月刊

1004-9134

syyq1987@126.com

029-68555093 68555094

710082

西安市劳动路115号

石油管材与仪器/Journal Petroleum Instruments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全面介绍和评价国内外仪器、仪表、装备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它集陆地和海上的石油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测井、石油开发、石油机械、石油化工、钻井、采油、油气储运、炼化等方面的仪器、仪表、计算机及应用技术之大全,是获取领先科技信息的桥梁、了解仪器、仪表、装备动态和市场需求的窗口,是用户选购仪器仪表的向导和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读者遍及石油、地矿、冶金、煤炭环保、高等院校及情报、信息等部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石油天然气工业用耐微生物腐蚀特殊钢的研究现状

    冯文昊袁军涛张慧慧付安庆...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注水作业的广泛应用,微生物腐蚀已成为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和设备腐蚀失效的主要原因,耐微生物腐蚀特殊管材的开发是应对这类失效问题的有效措施.根据腐蚀性微生物及生物膜的作用,综述了与微生物腐蚀密切相关的生物膜的性质及演变规律,系统分析了含铜低合金钢、含铜不锈钢等耐微生物腐蚀特殊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合金元素、微观结构在改善耐微生物腐蚀性能方面的作用机制,最后展望了耐微生物腐蚀特殊钢的发展方向,为推动石油天然气工业用耐微生物腐蚀特殊管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微生物腐蚀含Cu低合金钢含Cu不锈钢生物膜合金元素石油管材

    油套管用抗CO2/O2腐蚀的缓蚀剂应用研究进展

    幸雪松冯桓楮陈欢张智...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注缓蚀剂作为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的油套管防腐技术,多年来一直是油田常用的油套管防腐方法.但油田现场工况环境复杂,不同缓蚀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针对不同材质油套管的应用效果具有差异性.综述了油套管钢在服役环境中发生CO2腐蚀和O2腐蚀的机理、抗CO2/O2腐蚀的缓蚀剂种类与应用以及缓蚀剂作用机理.缓蚀剂发挥缓蚀作用是由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于活性位点,抑制活性位点腐蚀.传统缓蚀剂常不能完全适应生产腐蚀中出现的新情况,缓蚀剂研究趋向开发不同种类缓蚀剂复配,复配型缓蚀效果优于单一缓蚀剂.针对抗CO2腐蚀、抗O2腐蚀的缓蚀剂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油套管CO2腐蚀O2腐蚀缓蚀剂缓蚀机理

    油气井可视化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严正国张帆帆刘江波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气井可视化测井技术具有直观高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井眼检测、套管检查、打捞作业、射孔产出及生产监测等场景.介绍了油气井可视化检测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历程,对比了 EVCAM、DHVI、ZERLUX和西安正源井像等国内外公司的可视化测井仪产品的性能特点,举例说明了可视化测井技术在油气开发中的应用效果.最后对可视化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可视化技术定量测量测井高分辨率

    基于知识图谱的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李睿逄通金广义唐步云...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道完整性评价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其中内检测评价法是管道完整性评价3种最基本方法之一,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油气管道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1990-2022年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数据维度分析和聚类、共现、突现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梳理了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其取得的成果,并预测未来的演进趋势,意在为我国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的相关工作提供启发.主要结论为:我国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的研究经历了初步萌芽、快速发展阶段后,目前处于稳定发展阶段,这一趋势将长期存在;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漏磁、超声波、涡流等内检测器的创新研发,以及内检测数据分析2个方面.

    知识图谱漏磁内检测超声内检测涡流内检测数据处理

    《石油天然气工业及低碳能源-非金属敷缆复合连续油管》国际标准获批立项

    《石油管材与仪器》编辑部
    28页

    深层油气藏测井装备提高耐温极限技术研究进展

    刘嘉肖圣金敏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浅层油气藏开发日渐枯竭,深地深海油气已成为重要的接替能源.深层油气井的高温井况要求测井仪器具有耐高温性能.针对上述问题,基于近年来深地深海测井装备的研究成果,从电子线路热管理方案开发、耐高温电子器件开发和封装、新型传感器和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测井施工方案优化以及仪器技术鉴定5个方面对提高设备耐温性能的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建议,为深层油井测井装备研制中提高设备耐温极限提供参考.

    深地深海热管理测井高温高压耐温极限

    基于深度学习的晶间腐蚀试验温度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

    刘青李航石凯解小燕...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耐蚀合金晶间腐蚀试验中试验装置和温度控制存在的问题,应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试验温度的自适应控制.首先,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得了腐蚀溶液表面沸腾运动特征图,形成了训练数据集;随后搭建了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并利用搭建的数据集进行了训练,基于CNN模型和modbus TCP协议开发了协同温度控制算法;最后形成了原型试验系统并对其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数据集训练后的CNN模型能够以95%以上的准确率对溶液沸腾状态进行识别.在晶间腐蚀验证试验中,开发的智能控制算法能够根据溶液沸腾状态输出正确的温控指令,实现随沸腾状态变化的自适应温度控制.

    耐蚀合金石油管材晶间腐蚀试验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

    储气库注气提量安全评估方法及应用

    宋成立闫敏辉袁海涛张炳余...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保证储气库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高在役储气库运行产量是快速、经济、有效增加调峰气量的一种方式.提出一种储气库提量运行安全评估的方法,以压力调压阀、旋风分离器、过滤分离器、压缩机、工艺管道和集输管道等关键设备设施为评估对象,分析各设备设施提量运行后关键参数发生的变化,并计算校核各个关键参数以评估整个系统是否均在负荷范围内.以国内S储气库为应用实例,核算了其注气规模从1 200 × 104 Nm3/d提量至1 250 × 104 Nm3/d后的各关键设备设施的适应性,结果显示:S储气库已建调节阀阀门开度在20%-85%范围内,已建的2台旋风分离器、2台过滤分离器、8台电驱往复式压缩机组最大处理量均大于1 250 × 104 Nm3/d,站内工艺管道和站外集输管道流速均小于15 m/s,集输管道的起末点压降小于1.5 MPa,且提量后各设备设施的运行压力也小于设计压力.由此表明,S储气库已建注气系统提量后各关键设备设施均在负荷范围内运行,提量后运行参数通过安全评估.

    储气库注气系统提量运行安全评估

    《石油管材与仪器》期刊封面照片或封面故事设计作品征集

    《石油管材与仪器》编辑部
    48页

    基于ISSA-ELM模型的起伏管道携液临界流速计算方法研究

    张宏高娜周继昌张虎...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温度、压力及起伏地形的影响,在管道低点及上倾管段容易产生积液,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避免这一情况,基于扩展双流体模型和最小压降法确定携液临界流速,结合拉丁超立方抽样完成实验设计,通过改进初始化种群和加入余弦权重因子实现常规SSA算法的优化,利用ISSA-ELM组合模型计算携液临界流速,并依据实际管道的起伏高程、路由情况、起伏次数等数据实现对模型的持续修正.结果表明,ELM模型的最佳结构为6-11-1型,激活函数应采用Tanh函数;与其余模型相比,ISSA-ELM模型的预测值与计算值的吻合性最高;临界携液流速随起伏次数的增加呈幂指数减小趋势,随着总起伏高程的增加呈波动上升趋势;模型修正后,修正值的保守性更强,准确率可达83.3%.研究结果可为管道防积液工业参数的设定提供参考.

    优化麻雀算法(ISSA)极限学习机(ELM)起伏管道临界流速拉丁超立方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