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韩盛玺

双月刊

1672-6170

syyylc@vip.sina.com

028-87714683

610072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2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Journal Practic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个综合性的医学杂志,由201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其中由3名院士担任本刊名誉主编, 学术委员和编委由全国医学领域各专业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阴极经颅直流电治疗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郭航天顿华帅张明张秀芳...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作业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 年5 月至2022 年12 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 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作业治疗和任务导向性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健侧大脑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ctDCS),连续治疗3 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3 周后进行康复评定,并在 9 周后进行随访评定.评估方式为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Jebsen Taylor 手功能测试(JTT)、改良Barthel指数(MBL)、表面肌电图(EMG).结果治疗3 周后评定及9 周后随访,两组FAMUE和EMG评分均较前有所改善,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TT和MBI评分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3 周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 周后随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能进一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

    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脑卒中上肢康复

    远程指导验配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江文捷伍晓辉冯怡黄旭...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远程指导验配角膜塑形镜与传统"面对面"验配方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初步评估远程指导验配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同一医师远程指导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儿65 例(122 眼)为试验组,同期"面对面"验配的近视患儿 71 例(139 眼)为对照组,配戴后 1 天、1 周、1 个月、3 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种验配方式的有效性(包括戴镜视力、戴镜球镜度数、镜片配适分级、裸眼视力、镜片偏心距离)和安全性(角膜上皮点状着色分级).结果 两组戴镜1d时戴镜视力、戴镜球镜度数及镜片配适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戴镜后1 天、1 周、1 个月、3 个月的裸眼视力、镜片偏心距离、角膜上皮点状着色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指导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角膜塑形镜远程医疗有效性安全性

    新型食管细胞采集器-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李彦蓉帅平王洛伟张涛...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新型食管细胞采集器-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纳入四川省人民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盐亭县人民医院符合条件的体检人群,进行胃镜检查和新型食管细胞采集器检查,以胃镜-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该检查在不同食管病变中的诊断效能;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对早期食管癌的筛查效能.结果 新型食管细胞采集器-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筛查能力最好(灵敏度90.91%,特异度99.737%);对于早期食管癌的筛查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0.899~0.994),灵敏度为84.20%,特异度为96.20%,约登指数0.804.结论 新型食管细胞采集器-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各食管病变筛查的特异度超过90%,适合成为早期食管癌的筛查手段.

    早期食管癌食管癌癌前病变新型食管细胞采集器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效能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肺移植术治疗对终末期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高改青王鑫朱金霞王慧敏...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肺移植术治疗对终末期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4 月至2022 年6 月我院开展的87 例ECMO辅助肺移植术治疗的终末期肺病患者,其中44 例行静脉-动脉(V-A)转流为VA-ECMO组,43 例行静脉-静脉(V-V)转流为VV-ECMO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分析影响终末期肺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VA-ECMO组平均肺动脉压及重度动脉压占比显著高于VV-ECMO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高于VV-ECMO组,ECMO流转时间显著低于VV-ECMO组(P<0.05);两组术后PGD率、术后72h内休克率、再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率、术后6 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动脉压、ECMO转流时间、术后PGD、再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是影响终末期肺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CMO辅助肺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肺病采用V-A转流和V-V转流患者短期预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肺动脉压、ECMO转流时间、术后PGD、再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是影响终末期肺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体外膜肺氧合转流方式肺移植术终末期肺病预后影响因素

    糠酸莫米松喷鼻联合鼓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石思玲范红梅毛庆杰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糠酸莫米松喷鼻联合鼓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22年6 月于我院就诊的100 例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 例.两组均行腺样体切除术+鼓膜切开术,观察组再予糠酸莫米松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纯音听阈、生活质量[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量表(OSA-18)]及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声导抗鼓室图、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治疗后两组纯音听阈、OSA-18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OSA-18 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纯音听阈、声导抗鼓室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IL-2、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28.00%(P<0.05).结论 糠酸莫米松喷鼻联合鼓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听力及生活质量,抑制炎症反应,并发症较少.

    糠酸莫米松鼓膜切开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

    血清可溶性CD276与晚期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预后及肿瘤免疫浸润相关性分析

    蒋艳黎雪梅邹吴春任丽...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276(sCD276)与晚期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预后及肿瘤免疫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7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晚期HGSOC患者73 例纳入A组,选取同期入院治疗的其他类型卵巢癌患者80 例纳入 B 组,另选择 80 名健康人群作为健康人群组,检测三组血清 sCD276 表达水平.并依据血清sCD276 表达水平中位数将A组分为高表达组(≥451.26 pg/ml)与低表达组(<451.26 pg/ml).分析血清sCD276 水平变化与晚期HGSOC患者不同临床特征的关系,并采用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血清sCD276 与晚期HGSOC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组和B组血清sCD276 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组(P<0.05),且A组血清sCD276 水平高于B组(P<0.05);卵巢癌患者sCD276 低表达与高表达的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组中,低表达组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高于高表达组(P<0.05),无病生存时间≥12 月组的血清sCD276 表达水平低于无病生存时间<12 月组(P<0.05);A组患者中sCD276 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术后残余病灶、CD3+阳性、FoxP3+阳性等方面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得出,有术后残余病灶、CD3+阳性、FoxP3+阳性、血清sCD276≥451.26 pg/ml均是晚期HGSO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经免疫组化法对肿瘤组织检测得出,A组中有 59 例患者膜CD276 表达为阳性,14 例患者膜CD276 表达为阴性,膜CD276 阳性组的血清sCD276 表达及FoxP3+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膜CD276 阴性组(P<0.05).结论 血清sCD276 在晚期HGSOC呈高表达水平,其水平升高与TILs标志物FoxP3+T细胞数量均是晚期HGSOC患者复发或死亡的危险因素,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血清 sCD276 为晚期 HGSOC新辅助化疗期间的免疫应答监测提供了可能性.

    血清sCD276晚期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预后肿瘤免疫浸润相关性

    颈围对四川省保健对象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杨玉梅刘玉萍马孝湘郭姝瑾...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四川省保健对象颈围预测代谢综合征最佳分界值及预测风险.方法 对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2月年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3345 例四川省保健对象的资料进行分析.代谢综合征根据 2004 年中国糖尿病协会的标准诊断.结果 四川省保健对象的颈围与体重指数及腰围显著相关(P<0.01).ROC 曲线分析提示颈围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最佳临界值,男性为37 cm,女性为33 cm.在调整了年龄、吸烟、饮酒、运动、民族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颈围分界值以上比颈围分界值以下,MetS风险男性增加5.107 倍,女性增加 6.102 倍.结论 颈围是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辅助筛查四川省保健对象MetS的人体测量指标,尤其是位于颈围最佳分界值以上的人群,其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成倍增加.

    颈围保健对象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代谢综合征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孟玉聂贝贝金歌孟玉杰...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2022 年1 月我院收治的98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脑白质疏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蒙特利尔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比较脑室旁(PVH)和深部白质病变(DWMH)阳性组与阴性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等一般情况.分析认知功能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MoCA、MMSE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VH阳性42 例、阴性9 例,DWMH阳性43 例、阴性8 例,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H阳性组及DWMH阳性组的MoCA和MMSE评分均低于阴性组(P<0.05);MoCA、MMSE认知功能与PVH和DWMH呈负相关(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当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白质疏松患者病变程度越严重时,其认知功能障碍也越严重.

    缺血性脑卒中脑白质疏松认知功能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

    内脏型肥胖男性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朱晶郭峻臣毕兵吴礼贤...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男性内脏型肥胖患者血清25 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男性内脏型肥胖患者 264 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分为单纯内脏型肥胖组(VO组)150 例及内脏型肥胖合并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组(VO-ECAS组)114 例.根据血25(OH)D的四分位数进行维生素D水平分级,将受检者分为Q1 组[25(OH)D≥24.70 ng/ml]、Q2 组[19.70 ng/ml≤25(OH)D<24.70 ng/ml]、Q3 组[16.10 ng/ml≤25(OH)D<19.70 ng/ml],Q4 组[25(OH)D<16.10 ng/ml]各66 例.收集各受试者年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尿酸、25(OH)D、内脏脂肪面积(VFA)等资料,分析男性内脏型肥胖患者血清 25(OH)D水平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VO-ECAS组血清 25(OH)D水平较VO组明显降低(P<0.05),Q1、Q2、Q3 和Q4 组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分别为24.24%、46.97%、51.52%和 65.15%(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内脏型肥胖者血清25(OH)D与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内脏脂肪面积及体质指数呈负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水平的25(OH)D是男性内脏型肥胖患者合并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内脏型肥胖合并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男性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较单纯内脏型肥胖者明显降低,25(OH)D水平的下降是内脏型肥胖男性患者发生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内脏型肥胖男性颈动脉粥样硬化25羟维生素D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酪氨酸激酶受体-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沈阳费伟骆敬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分化程度、颌骨侵犯情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 110 例OSCC患者标本作为试验组,30 例正常患者的口腔黏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ie-2 在OSCC组织与正常口腔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ie-2 在OSCC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OSCC组Tie-2 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SCC血管内皮细胞及癌细胞胞浆中Tie-2 为阳性表达,骨旁肿瘤组织的OSCC细胞表达更高.Tie-2 在低分化OSCC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中分化、高分化OSCC.存在淋巴结转移的OSCC中Tie-2 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的OSCC显著增加,存在颌骨侵犯的OSCC中Tie-2 表达率较无颌骨侵犯的OSCC显著增加(P<0.05).结论 Tie-2 在OSCC中高表达,Tie-2 在不同OSCC病理分级、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及颌骨侵犯中存在差异性表达.

    口腔鳞状细胞癌酪氨酸激酶受体-2临床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