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韩盛玺

双月刊

1672-6170

syyylc@vip.sina.com

028-87714683

610072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2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Journal Practic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个综合性的医学杂志,由201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其中由3名院士担任本刊名誉主编, 学术委员和编委由全国医学领域各专业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巧迪李越肖清清刘道德...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髓功能及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51 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按照入院次序单双号法分为A组(n=25)及B组(n=26).A组行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TLIF术治疗,B组行常规TLI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腰腿部疼痛与功能障碍状况,脊髓功能,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 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B组(P<0.05);术后4 周两组腰腿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Oswestry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7d两组各项脊髓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A组改善幅度优于B组(P<0.05);术后 3dA组血清SP水平高于B组,而血清PGE2 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TLIF术可显著改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髓功能以及疼痛介质水平.

    腰椎退行性疾病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脊髓功能P物质前列腺素E2

    鼻肠管管饲法在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蒋蓉余艳张丁丁吴红英...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保留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某三甲医院及医联体医院收治的 32 例晚期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留置鼻肠管管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二周后,观察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实验室检查指标、肌张力评分以及胃食道返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并发症发生例次,运用SF-36 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留置鼻肠管管饲法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血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较前显著升高(P<0.05),球蛋白有上升但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肌张力降低,胃食道返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例数明显降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鼻肠管管饲法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能减少因进食引发的并发症发生,有临床应用价值.

    鼻肠管肠内营养帕金森病并发症

    地佐辛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对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作用

    朱丽杨自力陈静王润...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地佐辛对老年围术期神经认知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 60 例股骨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佐辛组(Dez组)及氯化钠组(NS组)各30 例,记录患者入室时(T0)、手术结束时(T1)的生命体征变化,测定阻滞平面,并记录平面至T10、T8 的时间.在T0、T1、手术后24h(T2)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皮质醇、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表达水平.在术前1 天、术后第1 天及第7 天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进行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评估.结果 与NS组比较,Dez组患者T1、T2 时皮质醇、CRP、SOD表达增高而MDA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天、7 天,与NS比较,Dez组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较低(P<0.05).NS组患者术后1 天MMSE评分与皮质醇、SOD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地佐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术后老年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从而减轻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地佐辛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氧化应激骨折

    基于格林模式的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健康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王良江小燕王旋严双...
    1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格林模式构建心房颤动(AF)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的健康干预方案,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RFCA治疗的AF患者7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格林模式健康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6 个月的知识、态度、行为维度水平变化;以及干预前、干预6 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房直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指标变化;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干预3个月、6 个月后,知-信-行总得分及知识维度、态度维度、行为维度得分均显著增加(P<0.05);在心功能方面,干预6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LAD、LVED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减小,LVEF水平显著增加(P<0.05);干预 6 个月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格林模式构建的AF患者RFCA后健康干预方案,在项目内容上可行性较好,能够极大满足患者术后护理需求,有效提高了患者预防AF知、信、行水平及生活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格林模式健康干预应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ncRNA MEG3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分析

    徐丽玲黄剑良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ncRNA MEG3 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CR<30 mg/g)45 例、微量蛋白尿组(UACR 30~300 mg/g)47 例、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48 例.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50 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收集 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患者血清LncRNA MEG3 水平,分析血清LncRNA MEG3 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患者血清LncRNA MEG3 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LncRNA MEG3 高于正常蛋白尿组,且大量蛋白尿组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5).大量蛋白尿组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血清LncRNA MEG3 水平与T2DM病程、FPG、Fins、HOMA-IR、HbA1c、SBP、DBP、TC、LDL-C、SCr、UACR、IL-6、TNF-α、TGF-β1 呈正相关(P<0.05).血清LncRNA MEG3 水平诊断糖尿病肾病的AUC为 0.960,以 1.5 为阈值,其诊断的灵敏度为94.74%、特异度为84.44%.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LncRNA MEG3 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相关,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糖尿病肾病LncRNAMEG3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

    磺达肝癸钠预防骨肉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程明付选明贾龙邓力...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磺达肝癸钠预防骨肉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骨肉瘤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5 例.两组均于术后6~8h开始接受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试验组采用磺达肝癸钠注射液治疗,均持续用药至术后10~14 d.比较两组DVT发生率,治疗前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表达,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的变化,以及两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DVT发生率及治疗后APTT、FIB、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LT明显高于对照组,S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磺达肝癸钠、低分子肝素均能有效预防骨肉瘤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改善凝血功能,但磺达肝癸钠对PLT、肾功能的影响更小,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骨肉瘤深静脉血栓磺达肝癸钠低分子肝素凝血功能

    社区老年人口腔衰弱风险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潘放樊敏苟丹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人口腔衰弱风险调查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对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200 例社区老年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制作调查问卷,分析口腔衰弱风险相关的影响因素,制定对应的改善措施.结果 200 例患者中,低风险人数 54 例(27.0%),中等风险 44 例(22.0%),高风险 102 例(22.0%);患者的EAT-10 得分(1.09±0.25)分,20 例(10.0%)发生吞咽障碍.MNA-SF得分(11.15±2.77)分;营养不良 13例(6.5%),有营养不良的危险88 例(44.0%),正常营养25 例(12.5%).GSEOH得分(53.49±4.45)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口腔衰弱风险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口腔健康自我效能、年龄、月收入、吸烟(P<0.05);口腔衰弱风险与口腔健康自我效能、年龄、月收入、吸烟呈正相关(P<0.05).结论 通过对社区老年口腔衰弱的调查问卷发现影响口腔衰弱发病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口腔健康自我效能、年龄、月收入、吸烟,通过对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口腔衰弱的发病风险预防提供必要支持.

    社区老年人口腔衰弱风险调查影响因素

    小儿肾母细胞瘤患者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取样数量与其预后的关系

    薛萍黄成强熊耕刘铭...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肾母细胞瘤(WT)患者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取样数量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WT患儿157 例,分析患儿淋巴结受累情况及取样数量对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影响.结果 淋巴结受累患儿5年EFS为50.00%(10/20),淋巴结未受累患儿5年EFS为87.59%(120/137),淋巴结未受累患儿5年EFS明显高于淋巴结受累患儿(P<0.05);在不同病理类型亚组中,淋巴结受累的预后不良型(uFH)患儿生存情况明显低于预后良好型(FH)患儿(P<0.05);未受累患儿的淋巴结取样数量中位数为 3 个(0~18 个),淋巴结受累患儿取样数量的中位数为 9个(2~23 个).当术中取样超过7 个时检出阳性淋巴结的概率越高,当术中取样数量在10 个及以上时,淋巴结阳性率无明显增加.不同病理类型、术前是否进行化疗的WT患儿术中淋巴结取样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的WT患儿术中取样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 13.46%的Ⅰ期患儿及 27.14%的Ⅱ期患儿术中采集淋巴结数量达到7 个及以上,而40.00%的Ⅲ期患儿术中采集至少 7 个淋巴结.不同取样数量的Ⅱ、Ⅲ期WT患儿 5年E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结受累是导致WT患儿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而淋巴结取样数量对患儿预后不具有独立预测价值,当取样超过7 个时检出阳性淋巴结的概率大大提升.

    肾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结受累情况预后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杨柳谢瑞刘锦平
    170-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全球确诊率最高的癌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是乳腺癌的驱动基因.长期以来,HER2 低表达乳腺癌(HER2-low BC)未能从传统抗HER2 靶向药物中获益,被归类于官腔型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其治疗策略未能满足精准治疗的需求.然而,最近的临床试验充分证实了新型抗HER2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在治疗这一乳腺癌亚型中表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正式提出HER2-low BC概念,对传统HER2 二分类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就HER2-low BC的定义、检测方法、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生存预后以及未来治疗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更全面地了解HER2-low BC,并为其精准治疗提供支持.

    乳腺癌抗体药物偶联物HER2低表达乳腺癌亚型

    线粒体微囊泡作用的研究进展

    黎炳护刘良明
    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粒体是人体的能量工厂,参与了糖类、脂肪和氨基酸等物质的代谢.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线粒体可能通过芽生的方式产生微囊泡,即线粒体微囊泡(mitochondrial-derived vesicle,MDV).MDV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定的内容物,MDV形成机制及作用意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综述将首先概述MDV的形态、大小及特点;其次介绍MDV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Pink1/Parkin、Rab9 以及线粒体Rho激酶等蛋白分子在MDV产生中的可能作用;最后从MDV通过包裹MAPL靶向过氧化物酶调控线粒体分裂和生长、包裹氧化的蛋白靶向溶酶体降解调控线粒体质量、包裹线粒体抗原发挥抗原递呈作用、包裹超氧化物歧化酶2 靶向吞噬体杀灭细菌等方面介绍MDV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线粒体线粒体微囊泡线粒体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