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丛丹江

半月刊

1671-7813

syzynk@126.com

024-86803478

110034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60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辽宁省卫生厅主管,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惟一以中医内科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本刊将以最高的标准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力争求新、求精,更具有实用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肝-血-心-脉"整体观探析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规律

    张薇张艳张楠翟智慧...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心脏功能和(或)结构异常,致使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受损的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慢性心力衰竭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患者一旦患有慢性心衰,不但严重影响生存质量,且与其家庭经济关联巨大。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水液潴留、活动受限等。慢性衰竭在中医学中属于"喘证""心悸""水肿"等疾病范畴。中医治疗多以"心病治心"的思想为主,常忽略与之关系密切的肝及血脉的预防诊疗。文章基于肝、血、心、脉的生理联系,即"肝心相连,和合为用""心主血脉,营润周身""肝血心脉,相互为用"与病理联系,即"肝气阻络,发为心衰""血虚脉滞,心气不行""肝心不合,心衰日甚""神魄失养,加重心衰"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阐述"肝-血-心-脉"一体观理论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从"肝-血-心-脉"整体观浅谈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规律。

    慢性心力衰竭肝-血-心-脉病理生理辨治规律

    虫类药在胃癌防治中的应用

    曹晓丁李卫强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研究表明其病机以气阴不足、毒瘀交阻为主。虫类药多具补益培元、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之功效,且为血肉有情之品,兼具养血活血、解毒散结的攻补一体之功,与胃癌之核心病机相一致,在胃癌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优势。文章就虫类药在胃癌中的应用加以总结,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虫类药胃癌病机应用

    浮针治疗骨科软组织痛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张贺李可大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科软组织痛症是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的疾病,浮针治疗骨科软组织痛症疗效确切,比传统针刺更具优势,查阅近年来浮针治疗骨科软组织痛症的相关文献,对浮针疗法的机理及疗效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新方法。

    浮针软组织痛症骨科综述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

    左欣蕾左莹刘光辉王洋...
    10-14,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探索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新思路,研究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2022年6月1日前发表在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文献,筛选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文献且经过随机数对照实验验证明确有效者,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纳入的处方进行药物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 研究纳入处方85首,中药148味;高频药物有丹参、山楂、茯苓等,常用药对有丹参-山楂、丹参-陈皮等,药物关联规则中茯苓,陈皮→丹参、山楂→丹参等的置信度较高,最终得到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核心药对11个、新候选处方5首。结论 通过对高频药物、功效归类、新候选处方的分析,发现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常使用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及利水渗湿药相配伍,标本兼治,增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研究可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数据挖掘冠心病高脂血症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眼针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机制探讨

    李兆桦王鹏琴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风后认知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中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认知功能受损严重影响中风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及日常生活。眼针作为一种微针疗法,由彭静山教授创立,文章通过阐述脏腑、眼、脑、经络的相互关系,深剖眼针"络脑通脏腑"理论,并通过分析眼针作用于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动物实验,进一步探讨眼针治疗PSCI的机制,以便眼针疗法能更好发挥其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眼针中风后认知障碍络脑通脏腑血管性痴呆机制

    基于肠肝轴理念探讨"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与2型糖尿病关系

    曾施琪陈文辉李双蕾蒋云霞...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认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在消渴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主要通过:①胆主决断,调控人体精神活动;②和解少阳枢机;③主少阳春升之气;这三个环节调控人体的新陈代谢。若枢机失常,气血不畅,则气滞、痰凝、血瘀产生,进而发为消渴。现代医学发现"肠-肝轴"与2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其内在机制可能与肠道机械屏障破坏通透性增加、化学屏障不足代谢失常、生物屏障失调能量紊乱等因素相关。因此,从"胆"出发辨证论治,结合"肠-肝轴"功能特点,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 一个新视角。

    2型糖尿病肠肝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理论探讨

    基于经络、营卫学说探讨神经环路调控睡眠-觉醒的机制

    张婧李小黎刁华琼王敏...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其发病率逐年攀升。研究显示,以腹侧被盖区(VTA)为核心的多巴胺能系统调控着伏隔核(NAc)、前额叶皮质(PFC)、缰核(Hb)及吻内侧被盖核(RMTg)等相关脑区,构成了 VTA-NAc-PFC及Hb-RMTg-VTA神经环路,该神经环路在睡眠-觉醒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与脑内神经环路在解剖及生理功能上具有相似性。经络调控着营卫、阴阳、气血津液,维持机体的营养代谢和信息传递,与脑内神经环路从各脑区不同类型神经元,投射不同神经纤维,释放多种神经递质,参与细胞、体液间的信息传递是极为相似的。中医整体观念认为不寐的病机为营卫失和、阴阳失调。调和营卫、阴阳的正常出入才能使人"昼精夜瞑",而营卫又与经络密切相关,调控着经络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文章试从经络、营卫学说阐释脑内神经环路对睡眠-觉醒的调控,为中医药防治失眠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经络学说营卫学说神经环路睡眠觉醒失眠

    中医药调节炎症因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周丽洁黄适田维方威龙...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给患者带来了许多困扰。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持续性低度炎症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生有密切联系,炎症因子水平影响炎性反应的发生。西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长期疗效不佳、容易复发。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调控炎症因子,降低炎性反应,减轻内脏敏感性,改善IBS症状,不良反应小、疗效高、复发率低。文章旨在探讨炎症因子与IBS发生的相关性以及中医药调节炎症因子治疗IBS的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炎症因子中医药研究进展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虚""痰""瘀"与肺纤维化的关系

    李世霞张旭辉李红梅杨亚茹...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的间质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很难治愈的疾病之一。目前,西医治疗手段有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进展速度,而无法从根本上治愈PF。中医"久病入络"理论体现的是疾病复杂生变的病理过程,其中"虚""痰""瘀"是其重要的病理体现。中医认为,PF日久不愈,易致正气不足,肺气虚弱,肺络失养,从而进一步导致痰瘀互结,形成本虚标实之证,与"久病入络"密不可分。文章基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虚""痰""瘀"与PF的关系,以期从中医领域探索防治PF的可能手段,进一步扩展PF的治疗措施,为PF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改善预后,提高PF患者生活质量。

    肺纤维化久病入络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研究进展

    王怡然张文静张伟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迁延性、难治性肺疾病,病死率高且治疗手段有限。中医的不断发展为IPF患者症状的缓解与生存质量的提高带来了福音。文章对IPF的中医病名、病机、中医药治疗进行了综述,并从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血管新生、自噬、抗上皮间质转化、抗衰老、抗内质网应激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IPF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痹肺痿中医药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