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时珍国医国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时珍国医国药
时珍国医国药

朱保华 周虹

月刊

1008-0805

shizhenchina@163.com

0714-6224836;6225102

435000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大道874号

时珍国医国药/Journal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弘扬和发展中国中医药事业为特色,以探讨研究中医药传统学术及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为重点,坚持“二为”方向、理论与实践并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讲求科学性与实用性。是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和中医药生产专业人员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交流工作经验的园地,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本草纲目》探析李时珍对课程思政的贡献

    许强孙健梁爽吴秀彩...
    22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对其进行探析对立德树人具有重要意义.从《本草纲目》探讨李时珍对课程思政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心系民众、仁心仁术的大医情怀;严谨治学、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科学家精神;尊古不泥古、追求真知的探索精神;细致观察、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从《本草纲目》探讨李时珍对课程思政的贡献,对立德树人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创新、提高本草文献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本草纲目李时珍课程思政元素贡献

    基于Sirt1/NF-κB通路探讨电针对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大鼠海马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秦晓宇张笑佳张斌森逯晓婷...
    223-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对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大鼠海马线粒体功能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PN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6只雌性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激动剂组,每组24只.每组再按照术后3、7 d分为两个亚组,每亚组12只.模型组、电针组和激动剂组行剖腹探查术建立PND大鼠模型.电针组给予"百会"和双侧"内关"电针治疗,术前2天开始,每天1次,每次20-30 min.激动剂组认知训练开始时腹腔注射白藜芦醇(10 mg/kg),每天1次,连续7d.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海马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和Ⅳ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irt1、NF-K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7 d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P<0.05),平台穿越次数明显减少(P<0.01,P<0.05);术后3、7 d海马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和Ⅳ含量、MMP水平、Sirtl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NF-κB p65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术后3 d电针组和激动剂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P<0.05),平台穿越次数明显增加(P<0.01,P<0.05);术后7 d逃避潜伏期缩短,平台穿越次数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海马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术后7 d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海马MMP、Sirt1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NF-κB p65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电针可以调控PND大鼠海马线粒体功能,改善认知功能,Sirt1/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中.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电针百会穴内关穴Sirt1/NF-κB信号通路线粒体功能

    电针预处理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研究

    蒋薪吉李美平陈卓彬黄丽...
    228-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预处理"额旁1线"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发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3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通过背部皮下多点位注射ISO诱发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电针预处理组电针小鼠头穴双侧"额旁1线"区域,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强度2mA,每次电针30min,每天1次,连续7天,第6天和第7天电针后注射ISO造模.末次给药造模2h后,对小鼠进行心电图检测;取心肌组织经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心肌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小鼠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cTnⅠ含量.结果 模型组小鼠造模后心电图T波高度降低、J点位移明显(P<0.01),电针预处理组小鼠造模后心电图T波高度、J点电压减小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心肌TNF-α、IL-6以及血清CK-MB、cTnⅠ均显著增高(P<0.01),形态学观察显示缺血心肌组织出现明显损伤.与模型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小鼠血清,CK-MB、cTn Ⅰ及血清心肌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形态学观察缺血心肌损伤程度显著减轻.结论 电针预处理"额旁1线"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小鼠心电图T波及J点偏移,减轻心肌病理损伤程度,降低心肌CK-MB、cTnⅠ及血清IL-6、TNF-α含量等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心肌缺血电针预处理异丙肾上腺素额旁1线

    基于功能化适配体与双重恒温扩增反应的荧光传感技术用于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超灵敏检测研究

    王松谢粤浩罗荣吕姮梓...
    23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功能化适配体与双重恒温扩增反应结合的荧光传感技术,对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进行精准检测.方法 通过可行性分析,验证双重恒温扩增反应和本传感器的理论正确性与实验准确度;对Vent(exo-)DNA聚合酶浓度、Nt.BstNBI切口酶浓度、反应时间进行实验条件优化,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建立标准曲线,确定检测范围;检测多种毒素,以验证本方法的特异性;通过与商品化试剂盒检测范围比较,研究该方法的优越性;检测多种中药饮片中的黄曲霉毒素,探究该方法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潜力.结果 最佳反应条件是Vent(exo-)DNA聚合酶浓度为 0.06 U·μL-1、Nt.BstNBI 切口酶浓度为 0.2 U·μL-1、反应时间为 75 min.标准曲线为 Y=1141.6162X+4271.1145(R2=0.9935),检测范围为0.02 ng·mL-1至10.00 ng·mL-1.该方法对黄曲霉毒素响应好,其他4种无关毒素无荧光响应.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的标准曲线为Y=2.2768X+0.4594(R2=0.9818),检测范围为0.1 ng·mL-1至1.0 ng.mL-1,对12种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为41.67%;该方法对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为50%.结论 该法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比商品化试剂盒的检测范围更宽、检测限低,且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更大的应用潜力.

    黄曲霉毒素生物传感技术恒温扩增反应适配体中药饮片

    金钗石斛根茎叶转录组测序及木脂素合成相关基因分析

    于莹陈宏宇王媛王欣睿...
    236-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金钗石斛根、茎、叶基因表达差异情况,同时分析木脂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特性,为金钗石斛木脂素合成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金钗石斛为材料,分别提取根、茎、叶的总RNA,利用DNBSEQ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金钗石斛根和叶相比差异表达基因较多,叶和茎相比差异表达基因较少,有879个基因是3个样本比较组所共有的.GO分类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学过程中,KEGG富集分析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被富集到α-亚麻酸代谢途径、甘油磷脂代谢途径、氰基氨基酸代谢途径等途径中.在木脂素合成相关基因中,发现2个CAD基因、1个DIR基因、4个UGT基因在根、茎、叶中的表达模式与木脂素含量分布一致.结论 该研究获得了金钗根、茎、叶中差异表达基因信息,筛选到了与木脂素合成相关基因,初步构建了金钗石斛木脂素合成网络图,为开展金钗石斛木脂素合成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金钗石斛木脂素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代谢通路

    基于临床数据挖掘的中药对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的影响及用药规律探讨

    李容容苟悦刘宁宁陈日润...
    243-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对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的影响和用药规律,为中医药防治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提供经验性干预方药和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在肿瘤科住院治疗并接受中西药治疗的肿瘤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分为未发生肝损伤组和肝损伤组,对两组患者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类别进行频数统计比较,采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Apriori算法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最后采用Cytoscape3.9.1软件对分析得数据进行可视化.结果 两组患者共纳入240个中药处方,涉及中药286种,累计使用频次4539次;其中,未发生肝损伤组使用频次≥20%的中药26味;肝损伤组频次≥20%的中药30味.将使用频次排名居前30位的药物作为高频药物,两组频次排名居于前10味的均为甘草、半夏、山慈菇、白术、人参、黄芪、茯苓、黄芩、白芍、柴胡;但未发生肝损伤组南沙参、补骨脂、厚朴、玄参、鹿角频次排名靠前,肝损伤组干姜、附子、桂枝、鳖甲、猕猴桃根频次排名靠前.两组药物均以补虚药、清热药、消食药最为常用,肝损伤组温里药使用更频繁,非肝损伤组较多使用化湿药.关联规则分析及关联网状图显示,肝损伤组支持度>60%的核心药物组合有"白术→甘草""山慈菇→甘草",非肝损伤组支持度>60%的核心药物组合有"半夏→甘草".两组高频药物均可以系统聚类为3类.结论 在抗肿瘤药物治疗同时,常联用甘草、半夏、山慈菇、白术、人参、黄芪、茯苓、黄芩、白芍、柴胡等中药,干姜、附子、桂枝、猕猴桃根未能抑制或可能促进肝损伤的发生,配伍特点是大辛大热,易化燥伤肝;而阴阳并补、温化调中的配伍可能对抗肿瘤药物相关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常用补骨脂、鹿角、玄参、南沙参、厚朴等.

    抗肿瘤药物药物性肝损伤中医药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探讨中药剂肝复乐治疗肝硬化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作用机制

    兰艳石锴周仲实舒成仁...
    247-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预测中药剂肝复乐的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通路,建立其"化合物-靶点-通路"的网络模型.方法 利用网络药理学,获得肝复乐中抗肝硬化的活性成分及其相关靶点.通过与MalaCards、OMIM数据库中肝硬化相关基因以及从基因芯片筛选比对,选择既关键的靶点基因进行后续分析,靶点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后,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肝复乐"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网络.结果 对该网络进行分析发现,预测出60个化合物、16个靶点蛋白和15条通路与肝硬化相关.中药方剂肝复乐可能通过作用于炎症、物质代谢、肿瘤发生相关的蛋白/基因靶点及通路,起到治疗肝硬化的作用.结论 该研究初步揭示了中药剂肝复乐治疗肝硬化的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以后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药剂肝复乐肝硬化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

    中医临床数据知识化与病例知识库构建研究

    张盼毛树松田双桂宋淑洁...
    25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的总体规划要求,开展中医临床数据知识化与中医临床病例知识库构建研究,探讨中医临床数据知识化与临床病例知识库构建的目标与技术方法,规范中医临床知识化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详细阐述中医临床数据知识化标准操作流程、中医临床病例知识库(CDF库)的构建以及应用价值.

    中医临床数据数据知识化知识库知识编码

    基于甲状腺-卵巢轴针刺干预HT模型大鼠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研究

    齐映峡李煜甘水咏刘建民...
    25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对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模型大鼠卵巢储备功能影响的差异性.方法 SPF级SD大鼠雌性20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每组5只.建立HT模型,药物和针刺干预4周后,进行血清TSH、FT3、FT4、TPOAb及TGAb浓度;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观察卵巢组织组织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FSH、LH、E2、GnRH、AMH、IL-17A和IL-6水平.结果 针刺组和药物组TSH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FT3、FT4、TPOAb及TGAb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外周血清TSH、FT3、FT4、TPOAb及TGAb浓度下降的显著(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FSH、LH、GnRH、AMH水平低于模型组,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E2水平高于模型组,低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IL-17A、IL-6低于模型组,且针刺组低于药物组(P<0.05).光镜下模型组大鼠卵泡组织整体结构异常,组织生长卵泡数量急剧减少,组织可见大量黄体,组织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针刺组卵巢组织整体结构轻度异常,组织生长卵泡数量明显减少,组织可见个别闭锁卵泡,组织髓质血管丰富,可见部分血管充血扩张,组织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针刺和硒酵母可以纠正甲状腺功能紊乱,针刺可降低HT模型大鼠IL-17A、IL-6水平,清除炎症因子对甲状腺和卵巢的炎症反应,达到提高FSH、LH、GnRH、AMH水平,修复卵巢组织,激活卵巢储备功能.

    卵巢功能储备功能桥本氏甲状腺炎针刺内分泌紊乱

    张鸣鹤教授"清热活血"法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赵福雨刘英姜萍
    封3-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疾病,病变部位主要累及脊柱及骶髂关节.该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张鸣鹤教授结合临床多年实践经验,提出热毒瘀血为其根本病机,同时根据患者寒、热、虚、瘀不同临床倾向,主张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胜湿、补肾强督为主要治疗法则,自拟辨病主方,如:葛根、蒲公英、大血藤、虎杖、羌活、独活、续断、川牛膝、鬼箭羽、红花、地枫皮,并根据患者体质及热毒轻重辨证用药,疗效显著.

    强直性脊柱炎热毒瘀血名医经验张鸣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