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时珍国医国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时珍国医国药
时珍国医国药

朱保华 周虹

月刊

1008-0805

shizhenchina@163.com

0714-6224836;6225102

435000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大道874号

时珍国医国药/Journal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弘扬和发展中国中医药事业为特色,以探讨研究中医药传统学术及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为重点,坚持“二为”方向、理论与实践并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讲求科学性与实用性。是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和中医药生产专业人员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交流工作经验的园地,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GSEA阐释补肺方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配伍机制

    关庆洲赵鹏田燕歌李康沉...
    1633-1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从通路水平探析补肺方及其配伍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LPS诱导巨噬细胞建立炎症反应模型,给予补肺方所含中药分别处理,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得到相应的基因表达谱数据。通过GSEA方法,筛选在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样本中显著扰动的通路,基于富集评分(NES)鉴定每味中药处理后失调方向发生显著逆转的通路,揭示补肺方及其配伍对炎症的干预机制。结果 以得到的244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相关通路为基础,结果显示补肺方显著逆转通路的NES为-720。02,其中补肺气配伍为-163。72,止咳化痰配伍为-369。75,活血配伍为-186。55;补肺方可显著逆转158条通路(逆转率为64。75%),其中补肺气配伍、止咳化痰配伍、活血配伍显著逆转的通路分别为87、133、100条,逆转率为35。66%、54。51%、40。98%。Regulation of T cell mediated immunity等51条通路在三个配伍中均被显著逆转。Positive regulation of interleukin 12 produc-tion 等通路在补肺气配伍中特异逆转。Negative regulation of viral entry into host cell等通路在止咳化痰配伍中特异逆转。Chronic inflammatory response等通路在活血配伍中特异逆转。结论 补肺方各配伍逆转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相关通路的数量及强度均依次为止咳化痰、活血、补肺气配伍。补肺方可通过各配伍逆转regulation of T cell mediated immunity等共性通路及positive regulation of interleukin 12 production等特异性通路抑制炎症反应。

    补肺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路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基因集富集分析

    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及组合对烟酰胺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林静苏振宏宋强张正悬...
    1636-1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及组合对烟酰胺凝胶体外透皮吸收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小鼠腹部皮肤作为透皮屏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接收液中烟酰胺的浓度,计算烟酰胺12h的累计渗透量(Q),考察不同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月桂氮?酮、卡必醇、二甲基亚砜、桉叶油、丁香油及它们组合使用的促渗透效果。结果 每种含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烟酰胺凝胶的Q最高的分别是1%月桂氮卓酮(493。23±32。74)μg·cm-2、1%卡必醇(607。14±37。79)μg·cm-2、2%二甲基亚砜(657。6±39。37)μg·cm-2、1%桉叶油(684。26±30。86)μg·cm-2、1%丁香油(714。83±42。92)μg·cm-2,1%桉叶油+1%丁香油(689。38±34。45)μg·cm-2。结论 不论单一透皮吸收促进剂,还是透皮吸收促进剂组合均能促进烟酰胺的透皮渗透(P<0。05),其中1%丁香油对促进烟酰胺凝胶中烟酰胺的体外透皮吸收作用最佳。

    烟酰胺凝胶透皮吸收促进剂透皮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基于正交设计和熵权TOPSIS法优化酒炙甘草炮制工艺

    郭晶晶史彦蕾李硕杨志军...
    1639-1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正交设计和熵权TOPSIS法优化甘草酒炙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甘草酒炙工艺,选择甘草苷、甘草酸、浸出物和总黄酮作为评价指标,结合方差分析和熵权TOPSIS法筛选酒炙甘草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酒炙甘草的最佳炮制工艺参数:100 g生甘草饮片加10 g黄酒,闷润1。5 h,70℃炮制5 min。结论 首次采用熵权TOPSIS法优选甘草酒炙工艺,结果稳定、可行,为酒炙甘草进一步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依据。

    酒炙甘草炮炙工艺正交设计熵权TOPSIS法

    新加香薷颗粒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王楚盈刘婧康爽黄梓骏...
    1643-1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新加香薷颗粒剂制备工艺,并进行新加香薷颗粒质量控制研究。方法 经方义衍化、古代煎煮方法对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尊古煎煮新加香薷饮指纹图谱,并优选出新加香薷饮最佳提取工艺,建立处方含量测定方法;优选其制剂工艺参数,随后采用TLC法、HPLC法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新加香薷颗粒的最优提取工艺为:加水量为12倍,提取次数为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h。新加香薷颗粒的最佳制剂工艺为:以糊精为辅料,浸膏与辅料的比例为1∶1。2,85%乙醇为润湿剂,干燥温度为50~60℃。初步建立了新加香薷颗粒的质量标准,其方法简易可行。结论 建立了新加香薷饮古法煎煮汤剂的指纹图谱,得出新加香薷颗粒的最优提取工艺和最佳制剂工艺,初步建立了新加香薷颗粒的质量标准。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提取工艺制剂工艺指纹图谱质量评价

    水蛭活性肽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

    王雨晴张惠惠李华健李亚男...
    1648-1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体外系统评估三种水蛭活性肽(蚂蟥、柳叶蚂蟥、日本医蛭)的抗凝血活性;并建立新的水蛭活性肽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体外生物活性测定方法APTT法、PT法、TT法、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Fibg-TT)法,对蚂蟥活性肽(APP),柳叶蚂蟥活性肽(APA)和日本医蛭活性肽(APH)的活性进行评估。建立新的以水蛭活性肽作为研究对象的生物活性测定体系,通过建立水蛭标准品,定义并测定效价以及考察方法学,建立适合水蛭活性肽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结果 APP,APA和APH均能够显著延长血浆-TT和Fibg-TT时间;由于Fibg-TT法采用纤维蛋白原代替动物血浆,避免了动物个体差异性引起的实验误差。因此,该研究以Fibg-TT为测定方法,通过优化实验,最终选择加入纤维蛋白原含量为0。2%的改良Fibg-TT法建立APP,APA和APH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效价测定结果以及可靠性检验良好;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性、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好,并建立完整操作规程,可作为APP,APA和APH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结论 建立了新的水蛭活性肽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改良Fibg-TT法,其准确性、重复性和可行性良好,可作为《中国药典》对水蛭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的补充,并反应水蛭活血化瘀的真正起效物质。

    水蛭活性肽生物活性改良Fibg-TT法

    三妙解毒液溻渍治疗湿热壅盛型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筱茜王雁南范琦琛王艮一...
    1652-1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三妙解毒液溻渍治疗湿热壅盛型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湿热壅盛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三妙解毒液局部溻渍,对照组予以康复新液局部溻渍,共治疗14天。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溃疡病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创面面积、中医证候评分和血清TNF-α、IL-6水平;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面积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的创面脓液色泽评分、创面肉芽色泽评分与创面肉芽颗粒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 三妙解毒液溻渍治疗可改善湿热壅盛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肢体局部症状,促进创面愈合,并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

    糖尿病足溃疡三妙解毒液中药溻渍法临床观察

    消疣汤治疗HR-HPV感染相关LSIL的临床观察及其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郑瑞孙一鸣亓丁艾雯霞...
    1656-1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消疣汤治疗湿热下注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相关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临床疗效和对阴道微生态(VM)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集的9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给予消疣汤阴道灌洗,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阴道纳药,治疗周期3个月。停药30天后对比两组患者HR-HPV转阴率、TCT恢复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VM的变化,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安全性事件。结果 试验组HR-HPV转阴率为64。29%,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5);试验组TCT恢复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的42。50%(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VM恢复率为30。95%,高于对照组的10。00%(P<0。05),其中菌群多样性、白细胞、过氧化氢、pH、白细胞酯酶异常检出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安全性事件。结论 消疣汤治疗湿热下注型HR-HPV感染相关LSIL的患者在清除HR-HPV、使TCT恢复正常、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恢复VM方面疗效显著。

    消疣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阴道微生态

    补肾养血方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

    朱康王晓桐尹金旺
    1660-1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补肾养血方加减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6例老年中重度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关节镜下清理治疗,对照组术后24h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养血方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养血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膝关节伸直活动度治疗后下降,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治疗后升高,但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C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治疗后下降,且养血方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治疗后升高,且养血方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厚度治疗后下降,且养血方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视觉模拟(VAS)平分、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治疗后下降,且养血方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下肢Fugl-Meyer(FMA)评分治疗后升高,且养血方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补肾养血方加减治疗老年中重度KOA可促进炎症的吸收,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补肾养血方关节镜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

    内热针联合PRP注射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TNF-α、NF-κB水平的影响

    梅斌饶毅蔡毅吴群...
    1664-1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与分析内热针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注射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核因子 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掷骰子原则把132例患者分为联合组66例与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联合组给予内热针联合PRP注射治疗,两组治疗观察2个月,检测血清TNF-α、NF-κB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8。48%,对照组为87。88%,(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Lysholm评分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2个月的Lysholm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2个月的治疗满意度为98。48%,对照组为86。36%,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血清TNF-α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NF-κB含量高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的血清TNF-α、NF-κB含量与对照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内热针联合PRP注射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应用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也可抑制TNF-α的表达与促进NF-κB的表达。

    内热针富血小板血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κB

    "通经调脏"针刺对中老年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效应研究

    张晓林杨启光赵嘉萌柯宇轩...
    1667-1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脑肠轴理论的通经调脏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便秘患者排便情况的改善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改变。方法 将72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通经调脏针刺组、常规针刺组,各36例,通经调脏针组采用"通经调脏针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两组均采用麻仁润肠丸加常规脑卒中后便秘护理,每周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便秘临床症状、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以及大便双歧杆菌、五羟色胺含量等改善与改变。结果 在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中,通经调脏针刺组在"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度"4项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而在"排便时间""腹胀"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室检查,通经调脏针刺组在大便双歧杆菌、五羟色胺与常规针刺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脑肠轴理论的通经调脏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便秘效果明显,能进一步提高脑卒中便秘临床针刺治疗疗效,有效缩短脑卒中患者康复周期,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通经调脏针法脑肠轴脑卒中后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