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夏莉

双月刊

1009-8534

szjy2003@263.net

0557-3603519

234101

安徽省宿州市宿符路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本院。面向全国,以学术性、师范性、地域性为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科类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质效化育人路径探究

    王玲霞蒙思静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精准思政的铸魂工程,也是创新高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以工科类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实践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实践调研等研究方法,梳理"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的基本情况。针对"五育并举"不均衡、多元主体协同驱动力不强、学生主体性与个性化发展不充分等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质效化育人路径:搭建实践基地,创设育人环境,聚焦五育互育;朋辈帮扶引领,培养自育能力,强化自我发展;基层学院牵头,锻造优质队伍,驻扎育人一线;数字技术赋能,凸显工科特色,增强育人底蕴;完善质量评估,生成跟踪反馈,提升育人质量。由此,破解"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困境,为促进高质量育人、深化铸魂育人实效提供参考与借鉴。

    工科类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质效育人路径

    近十年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热点、演进、展望

    陈淑玉陈淑婷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掌握近十年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研究热点、趋势,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研究得出:近十年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教学实效性、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四个领域,其研究演进路径为教学内容与现实不断结合、教学研究与信息技术加深融合、教学研究逐渐重视学生,而展望未来,应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供给;强化系统意识,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关注学生需求,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针对性;综合运用研究方法,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科学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CiteSpace

    内涵·价值·路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政治能力建设探赜

    李润田朱晓晓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加强政治能力建设是高校辅导员提升业务素质的首要条件,是高校辅导员履行使命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辅导员主动担当作为的检验标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政治能力建设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夯实思想根基,为锤炼政治品格和强化政治忠诚筑牢坚固防线,更为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引领。新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政治能力建设,需要从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着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等方面入手,努力使高校辅导员成为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高校辅导员政治能力价值意蕴优化路径

    TPB视角下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劳动意向的影响研究——以宿州学院为例

    林啸啸韩传龙
    28-3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框架,引入劳动教育变量,构建了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劳动意向的影响模型。选择宿州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验证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以及劳动教育等四个解释变量对大学生劳动意向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以及劳动教育均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劳动意向,且劳动教育对劳动意向的影响最大;行为态度受到主观规范和劳动教育的双重影响;劳动教育对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劳动教育劳动意向计划行为理论大学生

    地方应用型高校赋能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路径探索——以皖西学院为例

    王欣欣薛民胡中应应海平...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高校推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就是利用自身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支撑服务。那么,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这是地方应用型高校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皖西学院在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利用自身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文化校地合作等举措,对接地方实体产业,开展校地、校企以及政府机构全方位协作与服务,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地方应用型高校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皖西学院

    师范生生命意义感的实证研究——基于陇南师范学院1382名师范生的调查数据

    杜柏玲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师范生生命意义感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采用Steger编制、王孟成等人修订的《生命意义感问卷》和自编的调查问卷,对陇南师范学院的 1382 名大一的师范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生命意义感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受性别、生源地、班级成绩排名、人际关系、专业满意度和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应着力从师范生自身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入手,努力提升师范生生命意义感。

    师范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对策

    高校非中文专业写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及机制探究

    罗毅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研究以及课程体系和机制的建设是高校非中文专业写作课程开设所面临的最基本问题。写作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和职业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且还能提升其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从课程定位、师资配置、教学改革、课外资源保障等四个方面来建设写作课程,以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写作人才。

    非中文专业写作课程必要性机制

    本科刑事诉讼法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以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实践为例

    高诚刚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事诉讼法学一流课程建设需确立OBE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理念重塑;需修订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等,进行教学内容重组;以产出为导向,关注过程性考核与评价,完善试卷库,实现教学评价重构;加强课程思政,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完善教学方法等,实现教学模式重构,从而有力彰显出刑事诉讼法学一流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经过系统建设和持续改进后,将其逐步建设成为一门能够与国家级法学一流专业相匹配的、质量高、特色亮的"金课"。

    OBE理念刑事诉讼法学一流课程建设路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创意写作"公共通识课设置的必要性

    魏逸扬邵一平
    58-6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主要诉求之一。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将"创意写作"纳入通识课程体系之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在,创意写作的基本理念与写作课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的地位为其提供了逻辑前提与现实可能性,同时,书面表达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为其提供了需求和动力支撑。此外,将"创意写作"纳入通识课程体系乃新文科建设的题中之义,还有助于矫正工具理性在高等教育中的强势地位,助推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创意写作"新文科通识课程人文素养课程体系

    融入创新创业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以家居空间设计课程为例

    祝磊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皖西学院为例,对环境设计专业家居空间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分析,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当中,通过教学内容建设、实践项目驱动、学科竞赛等,提高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明确教学课程设计的创新点,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及创新性特点,架构专业教育与创新实践的双向模式,实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切实提高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创新实践能力。

    环境设计创新创业专业技能项目驱动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