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乔杰

月刊

2096-2916

randc_journal@163.com

021-64438169

200032

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2140号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计生委的第一本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0年,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国内外生殖医学领域内的基础及应用成果、研究动态和进展、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同时展开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生殖医学和计划生育科研、避孕药具研制、遗传优生和生殖生物学、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国内外科技、医务人员和广大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iR-515-5p靶向ITLN2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刘庄孙颖王钦张琳...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515-5p(miR-515-5p)是否可靶向内凝集素2(lectin 2,ITLN2)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ESCs)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治疗的24例EMT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及18例行腹腔镜手术的非EMT患者的正常内膜组织.RT-qPCR检测内膜组织miR-515-5p、ITLN2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内膜组织中ITLN2蛋白表达量.原代分离、培养EMT患者的ESCs,利用Lipofectamine 2000试剂转染ESCs,并将其分为空白组、miR-515-5p抑制剂组、miR-515-5p抑制剂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实验分别评估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515-5p和ITLN2的靶向关系;RT-q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miR-515-5p、ITLN2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ITLN2、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EMT患者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miR-515-5p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均P<0.001),ITLN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子宫内膜组织ITLN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均P<0.001),EMT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ITLN2蛋白质水平显著低于EMT在位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均P<0.001),EMT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ITLN2蛋白质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1).miR-515-5p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54.71±2.78)%]、划痕愈合率[(38.31±3.78)%]及侵袭数[(286.67±25.15)个]、miR-515-5p相对表达量、IL-1β、IL-6、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空白组[(100.00±0.00)%,P<0.001;(84.08±5.14)%,P<0.001;(515.67±22.19)个,P<0.001;P<0.001;P=0.012;P=0.010;P<0.001],ITLN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01;P<0.001).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ITLN2为miR-515-5p的潜在靶基因.结论 降低miR-515-5p水平可抑制EMT患者ESCs增殖、迁移和侵袭,这可能与靶向提高ITLN2表达进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微小RNA-515-5p内凝集素2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不同暴露窗口空气污染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张洪秀杜慧迪王明磊李夏男...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窗口期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与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患者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对空气污染物暴露敏感的时间窗.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首次新鲜卵裂期胚胎移植的2 071例40岁以下不孕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日是否供暖将患者分为供暖季组和非供暖季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和妊娠结局.按IVF/ICSI治疗时间线划分为4个离散的暴露时间窗:暴露窗1,即Gn启动前75 d到Gn启动日;暴露窗2,即Gn启动日到取卵前一天;暴露窗3,即取卵日到第3天胚胎移植日;暴露窗4,即胚胎移植日到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日.分别计算每个患者在各个暴露窗口期6种空气污染物[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NO2)、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和臭氧(ozone,O3)]的日平均水平.主要结局指标是持续妊娠率.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不同暴露窗口期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联,并针对重要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结果 供暖季组的生化妊娠率[51.7%(465/900)]、临床妊娠率[45.2%(407/900)]、持续妊娠率[38.2%(344/900)]和活产率[36.1%(325/900)]均显著低于非供暖季组[56.3%(659/1 171),P=0.037;51.2%(599/1 171),P=0.007;44.3%(519/1 171),P=0.005;41.3%(484/1 171),P=0.016].在4个时间窗都可以观察到SO2和NO2暴露与持续妊娠呈显著负相关,SO2每增加一个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对应a OR和95%CI分别为0.92(0.85~0.99)、0.92(0.87~0.99)、0.93(0.87~0.99)和0.93(0.87~0.99).对于NO2,每个IQR增量的a OR和95%CI分别为0.83(0.72~0.95)、0.87(0.77~0.97)、0.90(0.81~1.00)和0.85(0.77~0.95).在暴露窗1和4,PM10暴露与持续妊娠可能性降低显著相关(a OR=0.86,95%CI:0.75~0.98;a OR=0.89,95%CI:0.80~1.00).在暴露窗1,PM2.5 暴露与持续妊娠呈显著负关联(a OR= 0.86,95%CI:0.75~0.99).此外,在除暴露窗3之外的所有暴露窗口中都观察到NO2 暴露与临床妊娠失败显著相关(暴露窗1:a OR=0.85,95%CI:0.74~0.97;暴露窗2:a OR=0.88,95%CI:0.79~0.99;暴露窗4:a OR=0.89,95%CI:0.81~0.99).没有显示CO和O3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论 空气污染物暴露会降低IVF/ICSI鲜胚移植周期持续妊娠的可能性,并且在IVF助孕之前的窦前卵泡到窦卵泡阶段,这种影响同样存在.在几乎所有暴露窗口中都观察到,NO2暴露与临床妊娠和持续妊娠失败显著相关,提示NO2可能是与IVF妊娠结局相关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受精,体外空气污染二氧化氮持续妊娠

    人卵泡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年龄、卵巢功能及IVF实验室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魏仑骆超伯乐周安稳...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人卵泡液(human follicular fluid,hFF)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与年龄、卵巢功能及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实验室结局的相关关系.方法 设计非干预的观察性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单纯因男方因素接受IVF女性患者的hFF及不包含个人身份的病历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hFF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ACE2、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和Ang 1-7的水平.一元线性回归用于RAS组分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用于RAS组分与卵巢功能及IVF实验室结局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共获139例可分析样本.②年龄与肾素(Pearson's r=-0.313 3,P<0.001)、ACE(Pearson's r=-0.183 6,P= 0.031)、AngⅡ(Pearson's r=-0.218 6,P=0.010)、ACE/ACE2(Pearson's r=-0.319 2,P<0.001)、AngⅡ/Ang1-7(Pearson's r=-0.224 3,P=0.008)存在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ACE2、Ang1-7的线性关系不显著(均P>0.05).③基础卵泡刺激素与年龄(β=0.636,P<0.001)、ACE2(β=0.267,P=0.026)和AngⅡ(β=0.268,P= 0.001)呈正相关,与ACE(β=-0.320,P<0.001)和Ang1-7(β=-0.217,P=0.014)呈负相关;黄体生成素与AngⅡ(β=0.330,P=0.003)呈正相关,与Ang1-7(β=-0.395,P=0.002)呈负相关;窦卵泡计数与Ang1-7(β= 0.153,P=0.049)呈正相关,与年龄(β=-0.869,P<0.001)和ACE2(β=-0.082,P=0.004)呈负相关;基础抗苗勒管激素仅与年龄(β=-0.349,P<0.001)呈负相关;基础雌二醇、孕酮、泌乳素、睾酮与年龄及RAS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均P>0.05).④获卵数与肾素(β=0.146,P=0.014)、AngⅡ(β=0.113,P=0.034)和Ang1-7(β=0.185,P=0.002)呈正相关,与年龄(β=-0.717,P<0.001)呈负相关;MⅡ卵成熟率与AngⅡ(β=0.207,P=0.019)和Ang1-7(β=0.217,P=0.026)呈正相关,与年龄(β=-0.518,P<0.001)呈负相关;双原核胚胎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仅与年龄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卵泡局部RAS受到年龄影响,且与卵巢功能及IVF实验室结局存在一定关系.

    受精,体外卵泡液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年龄卵巢

    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表型、致病基因及辅助生殖治疗结局分析

    李耀宣张小慧李大文黄悦悦...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临床表型、精子形态特征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效率.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就诊的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采集外周血进行遗传学检测,全外显子测序挖掘致病基因,并对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联合人工卵子激活(artificial oocyte activation,AOA)治疗.选取同日取卵的行常规ICSI周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采用时差动态监测系统监测发育全程动态参数,分析2组受精及胚胎发育效率、发育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治疗结局.结果 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4例,对照组9例.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均合并精子活力低下、精子DNA碎片率升高,精子形态及顶体荧光染色均显示头部呈小圆形伴顶体区缺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圆头精子头部顶体完全缺失且多见核质松散、空泡化等异常,颈部线粒体鞘数量减少且排列杂乱,鞭毛轴丝"9+2"结构多见异常.4例患者中1例为DPY19L2基因纯合缺失,1例为DPY19L2基因新发纯合移码变异.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受精率、双原核受精率、第3天优质胚胎率、第6天囊胚形成率、第6天优质囊胚形成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全型圆头精子症组胚胎发育早期时间参数第二极体释放时间、原核消失时间,2至6-细胞各时期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胚胎分裂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完全性圆头精子症患者中,2例新鲜胚胎移植各活产健康男婴1名,2例解冻周期移植活产健康男婴、女婴各1名.结论 完全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子形态学异常表型特征明显,ICSI联合AOA是有效的辅助生殖治疗手段.

    精子注射,细胞质内延时成像圆头精子症卵子人工激活

    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中应用的初探

    史亚楠王晓高艳飞单淑芝...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采用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作为初始治疗的7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一次性摄像吸引管同步观察吸引,术前3 h放置一次性宫颈扩张器,术后3 d复查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及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宫腔镜治疗.结果 7例CSP患者中Ⅰ型3例,Ⅱ型4例,年龄为(33.9±4.7)岁,范围为27~40岁,停经时间范围为38~47 d,中位时间是43 d.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中位出血量30 mL,术后中位出血量20 mL,术后中位出血时间3 d,无子宫穿孔和术中大出血发生,术后所有患者血β-hCG均下降满意,6例复查超声未见明显异常,1例Ⅱ型患者因超声提示瘢痕部位强回声伴随丰富血流信号行宫腔镜电切术.结论 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借助其内置于吸引管头端的高清摄像头,能真正做到观察与吸引同步,有望应用于停经≤47 d的Ⅰ型及部分Ⅱ型CSP的治疗.

    剖宫产瘢痕妊娠宫腔观察吸引手术技术一次性摄像吸引管

    高龄妊娠对孕产妇心理及子代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刘芳李梦诗田甜傅郁...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活方式、婚育观念及生育政策的变化,我国高龄孕妇比例快速攀升.高龄妊娠和高龄所致的母体压力状态是孕妇心理健康及其子代神经行为发育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系统阐述了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5-羟色胺系统、催产素等影响高龄孕产妇心理及子代神经行为发育的作用机制及潜在干预手段,目前的干预手段主要包括人工补充剂、抗抑郁药物、体育锻炼、营养素补充等,但疗效有限且部分治疗措施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目前尚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干预措施.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深入探究相关发病机制并提出更加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保障高龄孕产妇心理健康及其子代的长期健康发展.

    母亲年龄孕产妇健康发育障碍神经行为学表现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清素催产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外泌体治疗宫腔粘连的研究进展

    鄢然刘苡萱颜宏利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泌体是一类细胞外囊泡,是近年来子宫内膜损伤后再生与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外泌体可由多种细胞释放,能通过miRNA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调节受体细胞功能,从而有效促进组织的再生修复.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一种常见的由于子宫创伤、感染、遗传因素等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的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常因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而引起月经异常、不孕或反复流产等临床问题,是女性生育困难原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并且现有的治疗措施无法实现满意的子宫内膜损伤后修复效果.因此,近年来有研究对外泌体促进IUA中内膜修复、生育力恢复的作用进行新探索,证明了外泌体修复内膜损伤的有效性,并逐渐摸索出其中的作用机制.外泌体凭借抑制细胞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及纤维化、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参与免疫调控等作用,可增加受损内膜的厚度和腺体数量,并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及生育力,将来有望成为IUA的新型治疗手段.本文将对外泌体治疗IU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外泌体上皮间质转化宫腔粘连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

    汪沙段华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疾病,主要症状为痛经、月经量增多、子宫增大和不孕等.近年来随着ADS确诊患者的年轻化及生育政策的调整,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重视.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以其非侵入性、高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较好地保留了子宫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在保留生育功能的ADS治疗中展现出优势.HIFU消融治疗明显改善ADS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妊娠结局,提高HIFU消融治疗ADS病灶的消融率更有益于上述结果.此外,HIFU消融相较其他微创治疗在保护生育力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围绕HIFU消融治疗ADS保留生育功能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总结作一综述.

    子宫腺肌病妊娠结局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生育功能

    自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杲莹相珊连方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临床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疾病,是导致女性不孕症的原因之一,影响女性健康的多个方面.目前医学界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仍没有明确定论.自噬作为一种进化上保守、高度调节的分解代谢过程,能够影响卵泡生长,调控子宫内膜功能,与PCOS中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肥胖、慢性炎症、氧化应激等内分泌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几年文献报道的关于自噬在PCOS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对PCOS、不孕症等生殖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自噬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代谢紊乱发病机制

    基质细胞衰老在子宫内膜蜕膜化及容受性建立中的作用机制

    龙一婧齐家孙贇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胚胎着床过程复杂而精密.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两者的同步发育是决定胚胎着床的关键因素.蜕膜化是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转变为分泌型的蜕膜基质细胞的过程,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异常蜕膜化可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或不良妊娠结局.最新研究表明子宫内膜蜕膜化中存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衰老的现象,一定程度的基质细胞衰老促进蜕膜化和容受性建立,而过度或不足的基质细胞衰老则可能导致蜕膜化异常和容受性受损.本文旨在对基质细胞衰老在子宫内膜蜕膜化及容受性建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容受性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胚胎植入细胞衰老子宫内膜蜕膜化子宫内膜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