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黄瑞

双月刊

1673-0399

xbyk@suda.edu.cn

0512-65225512

215006

苏州市十梓街1号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Suzhou University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著名血栓与止血研究专家、苏州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教授任主编。张学光副院长任编辑委员会主任。血液流变学专家王天佑教授任编辑主任,执行主编。学报曾多次获国家、省级奖项,在国内学术地位已得到肯定。1992年开始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源期刊之一。并被《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以及《中国医学文摘》各学科分册二十多种数据库及文摘刊物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Rac1及其突变体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康乃馨朱爱思曲静徐晓静...
    494-498,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大鼠Rac1及其突变体Rac1Q61L、Rac1G12V、Rac1T17N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制备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Rac1在间充质干细胞(MSCs)迁移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以pMD-19-T-Rac1、pMD-19-T-Rac1Q61L、pMD-19-T-Rac1G12V、pMD-19-T-Rac1T17N为模板,扩增Rac1及其突变体Rac1Q61L、Rac1G12V、Rac1T17N,酶切连接到带有GFP标记的pAdTrack-CMV上,PmeI线性化重组质粒pAdTrack-CMV-Rac1及其突变体重组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BJ5183细菌,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经PacI线性化后转染QBI-293A细胞包装病毒,收获腺病毒重组病毒子,检测病毒滴度并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病毒感染复数的鉴定.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Rac1及其突变体Rac1 Q61L、Rac1G12V、Rac1T17N序列正确,成功包装出重组病毒子后经2~3次扩增得到约为107 pfu/ml高效价重组病毒子,感染间充质干细胞后发现150 MOI为最适病毒感染复数.结论 成功构建了Rac1及其突变体重组腺病毒载体pAdEasy-1-pAdTrack-CMV-Rac1、pAdEasy-1-pAdTrack-CMV-Rac1Q61L、pAdEasy-1-pAdTrack-CMV-Rac1G12V、pAdEasy-1-pAdTrack-CMV-Rac1T17N,获得了Rac1重组病毒子Ad-Rac1、Ad-Rac1Q61L、Ad-Rac1G12V、Ad-Rac1T17N.

    Rac1腺病毒载体构建鉴定

    流感疫苗脂质体干粉黏膜免疫研究

    徐勇军马波代云波陈建雯...
    499-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H3N2单价流感疫苗脂质体诱发呼吸道黏膜免疫的效果,并比较呼吸道不同部位产生抗体水平的差异.方法 将实验小鼠分为非脂质体疫苗原液组、脂质体疫苗冻干粉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n=5).非脂质体疫苗原液组和脂质体疫苗冻干粉组各以每只4 μg和6 μg血凝素含量(H3N2亚型)滴鼻免疫,同时以非脂质体疫苗原液腹腔给药和脂质体疫苗冻干粉腹腔给药作为阳性对照,以未免疫小鼠(磷酸盐缓冲液给药)作为阴性对照.免疫28 d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IgG和呼吸道黏膜sIgA分泌水平.结果 脂质体滴鼻给药诱导的黏膜sIgA水平高于腹腔给药免疫组(P<0.05),上呼吸道(鼻咽部)黏膜sIgA水平明显高于下呼吸道(肺部)(P<0.01);与非脂质体组滴鼻免疫相比,上呼吸道脂质体组诱发的sIgA水平较低(P<0.01),而下呼吸道脂质体组诱发的sIgA水平较高(P<0.05).结论 流感疫苗脂质体滴鼻给药能有效诱发体液免疫和呼吸道黏膜免疫,上呼吸道黏膜免疫水平高于下呼吸道,但与非脂质体相比,脂质体在下呼吸道(肺部)能表现出更好的免疫佐剂效应.

    流感疫苗冻干脂质体滴鼻给药黏膜免疫

    人胚胎生殖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冯琦朱旻陈永珍
    504-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诱导人胚胎生殖细胞(hEGC)向心肌细胞分化,初步探讨其定向分化过程及调控机制.方法 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hEGC,采用抗坏血酸诱导hEGC向心肌细胞分化,通过CCK-8法测定诱导后心肌细胞增殖率,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利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鉴定hEGC和诱导后心肌细胞GATA-4和ACTC1等基因的表达;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推断分化过程中各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 诱导后细胞阳性表达Cx43,且表现出一定的增殖能力;其表达GATA-4、ACTC1等基因的强度与未经诱导的hEGC均有所不同;GATA-4、Nkx2.5与各类心肌肌钙蛋白有着密切的联系.结论 hEGC能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蛋白质组学方法可以协助探讨其分化过程及调控机制.

    人胚胎生殖细胞细胞分化生物信息学RT-PCR

    运动对成年小鼠肌肉氧自由基和自噬水平的影响

    卞龙艳蒋丹林芳
    510-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运动对成年小鼠肌肉氧自由基和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自由运动2个月后处死,取骨骼肌、心肌.检测骨骼肌SOD、MDA水平以观察氧自由基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骨骼肌、心肌LC3、p62蛋白水平以观察自噬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小鼠肌肉中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小鼠骨骼肌中LC3-Ⅱ/LC3-Ⅰ比对照组高约14%,p62比对照组低约40%;实验组小鼠心肌LC3-Ⅱ/LC3-Ⅰ比对照组高约20%,p62比对照组低约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运动能够提高骨骼肌的抗氧化酶的活性,激活骨骼肌和心肌的自噬,提示运动抗衰老与自噬的激活有关.

    运动肌肉自噬氧自由基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陆轶群鲁燕李慧娟成兴波...
    514-517,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在不同时间和浓度AGEs干预下所培养的MSCs的吸光度和增殖活力,同时测定细胞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AGEs加入细胞培养后,可显著抑制MSCs的增殖(均P<0.01),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关系.随着AGEs-BSA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内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而细胞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却受到了抑制(均P<0.01),具有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AGEs通过增强MSCs内的氧化应激,破坏MSCs内环境稳定性,从而抑制MSCs的增殖.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

    糖基化终末产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氧化应激

    小鼠IL-35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房红莹赵李祥吴燕胡博...
    518-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克隆小鼠白细胞介素-35(IL-35)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方法 用RT-PCR方法从小鼠脾脏扩增出IL-35的两个亚基Ebi3和p35的成熟肽基因片段,采用重叠PCR法将Ebi3基因和p35基因通过(Gly4Ser)3接头连接,得到的融合基因片段先克隆于pMD19-T载体,再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b(+),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用Ni螯合层析方法纯化表达产物.结果 从小鼠脾细胞总RNA中扩增出Ebi3和p35的基因片段,重叠PCR法得到的融合基因经鉴定含预期序列;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ET-30b(+)-IL-35在BL21(DE3)中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约50kd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能与抗6×His的单克隆抗体发生反应;经Ni螯合层析方法纯化获得单一蛋白条带.结论 小鼠IL-35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应用价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白细胞介素-35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小鼠

    BA-ELISA定量检测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CD62p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

    张有涛赵益明朱明清蒋敏...
    524-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功能的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BA-ELISA)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GPⅡb/Ⅲa)单抗7E3和抗血小板CD62p单抗SZ51及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建立BA-ELISA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检测50名健康志愿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急性脑梗死(ACI)和30例糖尿病(DM)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功能,并与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应用该方法对抑制性单抗SZ21和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功能效果进行测定.结果 该方法检测血小板计数敏感度低达3.13×109/L(7E3包被板)和6.25×109/L(SZ51包被板),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23%~8.35%和4.38%~5.78%.测得AMI、ACI和DM患者ADP诱导的(未诱导的)血小板的GPⅡb/Ⅲa和CD62p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均P<0.01).BA-ELISA测定表明,SZ21和阿司匹林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功能(但P>0.05).该方法和FCM同时测定健康志愿者、AMI、ACI和DM患者的GPⅡb/Ⅲa和CD62p表达水平.测定数据经直线回归分析得r =0.86.结论 BA-ELISA检测血小板的膜糖蛋白,可精确判断血小板的功能状态,为指导临床预防、诊治、评估疾病提供简便、可行的方法.活化的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可从凝血的角度对上述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进展的判断、抗血栓药物的评估及疾病预后的判断起到辅助作用.

    血小板膜糖蛋白生物素-亲和素系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糖尿病

    乳腺癌中COX-2、Bax、Bcl-2的表达及熊果酸的干预作用

    徐新伟郭玲玲顾振纶蒋小岗...
    528-531,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熊果酸(UA)对人乳腺癌SK-BR-3细胞COX-2、Bax、Bcl-2 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合人体乳腺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检测,探讨其作用机制,为UA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RT-PCR技术检测SK-BR-3细胞中COX-2、Bax、Bcl-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人乳腺癌组织中COX-2、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UA作用48 h后能使乳腺癌SK-BR-3细胞中COX-2、Bcl-2 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使Bcl-2/Bax比值减小(P<0.05),而对Bax mRNA的表达未见明显影响;COX-2、Bcl-2、Bax蛋白在ER(-),HER-2(+)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67% (26/30),63.33%(19/30),56.67%(17/30),COX-2与Bax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Bcl-2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UA可抑制COX-2、Bcl-2 mRNA表达,使Bcl-2/Bax减小;ER(-),HER-2(+)的人乳腺癌组织中COX-2中阳性表达率较高,COX-2与Bax表达呈明显负相关,与Bcl-2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

    熊果酸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OX-2BaxBcl-2SK-BR-3细胞

    宫颈癌组织中CD40分子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肿瘤血管生长的相关性

    黄沁瞿秋霞谢芳胡建铭...
    532-536,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CD40、人乳头瘤病毒(HPV)、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CD34在不同宫颈组织上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239例子宫颈组织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正常子宫颈组织38例,慢性宫颈炎4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102例,宫颈鳞状上皮癌标本5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不同宫颈组织中CD40、HPV16/18-E6、VEGF的表达以及以CD34抗体检测宫颈癌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D40分子、HPV16/18-E6、VEGF和CD34+ MVD在宫颈癌中均为高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及慢性宫颈炎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0分子的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HPV16/18-E6、VEGF以及CD34+ MVD的表达成正相关(P<0.01或<0.05).CD40分子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和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肌层浸润深度亦成正相关(P<0.01或<0.05).结论 CD40分子在宫颈癌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及肿瘤血管的生成中起着一定的作用;CD40分子在宫颈癌组织上的表达不仅为研究肿瘤的临床进展提供了参考指标,同时也为宫颈癌的肿瘤生物学治疗提供了一靶分子.

    子宫颈癌CD40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人乳头瘤病毒血管生成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郭凌川惠国桢郑玉双李向东...
    537-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将130例垂体瘤患者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两组,并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侵袭性组瘤细胞高核质比、多细胞性、核异型性、出现核仁等病理形态学特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均P<0.05);电镜观察到侵袭性组核异型及核仁边集现象.同时发现侵袭性组微血管密度表达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P<0.05).结论 垂体腺瘤细胞病理形态学变化和微血管密度的增高对肿瘤侵袭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肿瘤的侵袭性提供了有价值的指标.

    垂体腺瘤侵袭病理形态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