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陶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陶瓷研究
陶瓷研究

季刊

1000-9892

0798-8303212

333001

江西省景德镇市新厂西路476号

陶瓷研究/
查看更多>>《陶瓷研究》杂志是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科技情报站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陶瓷专业综合性刊物,发行面广,是了解国内外 陶瓷科技成果,生产动态,经营管理、市场行情及传递各企业产、供、销信息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景德镇陶瓷的数字化全景呈现与传播研究

    钊守丽
    113-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景德镇陶瓷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景德镇陶瓷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将围绕景德镇陶瓷的数字化全景呈现与传播展开研究,分析其现状及意义,探讨景德镇陶瓷的数字化全景呈现与传播的可行性和实现方法,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景德镇陶瓷数字化全景呈现传播

    景德镇陶瓷非遗传承与传播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陆娟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景德镇陶瓷非遗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程,在传承和传播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轨迹.从发展现状来看,景德镇陶瓷非遗传承与传播发展取得了许多突出成就.景德镇陶瓷非遗传承与传播需要采取政府、非遗传承人、地方高校、企业及社会各界协同发展的策略与路径,以推动景德镇陶瓷非遗传承与传播的发展.

    陶瓷非遗景德镇传承传播协同发展

    基于陶瓷艺术街区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策略研究

    魏媛鹤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景德镇陶瓷艺术街区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和陶瓷艺术爱好者.景德镇陶瓷艺术街区呈现出四个新的发展趋势,即艺术产业扩大化、艺术形式创意化、艺术市场品牌化和艺术空间时尚化.基于陶瓷艺术街区,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应采取加强环境建设、打造品牌效应、提升文化体验和吸聚八方人才等策略.

    景德镇陶瓷艺术街区发展趋势策略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陶瓷职业教育的思考

    张艾嘉程志山鲍志蕾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需借助劳模精神的勤奋创新、追求卓越与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专注细节.面对陶瓷技艺领域的变革与挑战,将这两种精神融入陶瓷职业教育成为必要之举.技艺传承、市场变化需求及个人全面发展均要求职业教育深化对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然而,当前新时代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入陶瓷职业教育却存在着: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文化氛围营造及激励机制建立等多重现实困境.为应对这些困境,本研究提出陶瓷职业教育应实施:整合优化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与师资共建、多渠道宣传与持续性活动、多元化评价与多层次激励等具体策略,从而确保学生在掌握陶瓷技艺的同时,深刻理解并践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陶瓷职业教育

    双创教育赋能高职院校陶瓷绘画专业教育教学研究

    张紫娟朱一丹熊圣佳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双创教育赋能高职院校陶瓷绘画专业教育教学.分析了双创教育在该专业的应用现状与挑战,包括取得的初步成果及面临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在双创理念下陶瓷绘画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构,明确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采用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探讨了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陶瓷绘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通过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旨在为高职院校陶瓷绘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双创教育高职院校陶瓷绘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基于集群工作室制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以闽南剪瓷雕传承和衍生设计为例

    毛琛卢丹吴鹏辉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群工作室是伴随校企合作和产业升级而产生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将多学科知识体系与产业、社会、创业需求相融合,在实践中构建立体化、复合化的知识体系,提升高校人才质量.本文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集群工作室构建模式进行分析,并且以厦门南洋职业学院集群工作室剪瓷雕设计教学实践为例,分析集群工作室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集群工作室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剪瓷雕

    山西平定快烧砂器与日式乐烧的特点比较

    丁乙哲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土桃山时代,在茶道文化与禅宗美学思想的影响下,茶道大师千利休为追求"侘茶"的和物之美,与瓦师长次郎共同创造了"乐"茶碗.乐烧茶碗本质上充分理解了枯寂,以及永恒不变的美.相较于日式乐烧的文化发展背景,山西平定的快烧砂器从秦朝便开始互相依存,之后逐渐发展.本文以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为背景,阐述了陶瓷文化发展史上山西平定快烧砂器与日式乐烧的特点比较.重点分析其造型装饰、审美特征、器物所体现的自然观以及对当代的创新与影响.归纳总结出平定砂器崇尚古朴的实用之美,日式乐烧追求温雅寂静的精神之美,以及两者间在传统工艺,历史文化背景的异同,对于传播或发展陶瓷文化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乐烧平定砂器比较历史背景

    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造型的融合应用——以日、英、中为例

    余媛丽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果说把现代陶艺看成是一幅世界地图,纵观古今,放眼寰宇,是由各种艺术文化的支流汇集而成.随着艺术文化的变迁,不同时代的语言也随着潮流的更迭而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现代陶艺艺术的创作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通过扭曲,割裂等方式来完成造型的变化,推动着现代陶艺的发展.传统陶艺到现代陶艺的漫长变迁,从实用性到观赏性的转变,丰富了陶艺艺术的多样性.

    现代陶艺造型创新

    写意釉中青花彩瓷之浅见

    张文林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釉中写意青花彩瓷的底层逻辑,本文就釉中写意青花彩瓷的原理及创造实践,结合和借鉴多年来书画学习和实践的创作心得,略书浅薄之创作浅见.

    写意国画文人瓷釉中写意青花彩瓷

    粉彩人物瓷画写意性表现的审美特质与内涵析论

    聂凯李晓峰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粉彩人物瓷画的写意性表现自清代即已萌生,在当代得到更广泛的运用.粉彩人物瓷画写意性表现的审美特质包括神韵之美、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并承载了文人化的审美内涵、人性化的人文内涵和民族化的文化内涵等深刻内涵.粉彩人物瓷画写意性表现在当代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工艺价值和社会价值等.

    粉彩人物瓷画写意性表现审美特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