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
铁道建筑

叶阳升

月刊

1003-1995

tdjz@rails.com.cn tdjzbjb@126.com

010-51849235;5189355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

铁道建筑/Journal Railway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刊物。报道铁路工程、工务各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国内外科技信息,涉及轨道线路、桥梁、隧道、路基土工、地基基础、水文水工、工程材料、结构、制品、爆破、抗震、养护机械等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缩尺轨道与实尺轨道模态特征的相似性研究

    孙林林蔡世生闫子权张欢...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填补建立双轨整车缩尺试验平台的理论空白,本文建立了无载和轮轨耦合条件下的实尺和1∶4缩尺轨道振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无载和轮轨耦合条件下钢轨垂向、横向振动模态特征及相似性,并通过理论计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无载条件和轮轨耦合条件下,缩尺模型和实尺模型钢轨的模态振型和频率均具有相似性.无载条件下,对于1∶4缩尺模型和实尺模型,钢轨垂向、横向1阶振型均为钢轨1阶挠曲变形,2阶振型均为钢轨pin-pin振动,缩尺模型的1阶频率约为实尺模型的8倍,2阶频率约为实尺模型的4倍;轮轨耦合条件下,缩尺模型和实尺模型钢轨前4阶模态振型一致,均表现为转向架内1阶—4阶弯曲变形,缩尺模型的1阶—4阶频率约为实尺模型的4倍.

    缩尺轨道轮轨耦合振动数值模拟理论计算模态特征相似性

    圆不锈钢管混凝土短柱偏压性能试验研究

    杨俊谭占进魏叔彬唐红元...
    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圆形不锈钢管混凝土(Concrete-Filled Stainless Steel Tube,CFSST)短柱的偏压力学性能,本文对12根圆形CFSST短柱开展偏压试验,分析构件破坏过程、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侧向挠度分布曲线,以及极限承载力等偏压力学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圆形CFSST短柱的极限承载力随含钢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偏心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通过国内外规范计算得到承载力,并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发现部分规范对圆形CFSST短柱偏压承载力预测结果偏差较大,而JCJ 01-1989《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计算结果最接近试验结果,推荐采用该规范预测圆形CFSST短柱偏压承载力.

    圆形不锈钢管混凝土(CFSST)偏压承载力偏压试验理论计算含钢率偏心率

    铁路深基坑格构桁架支撑替代钢换撑模拟分析与工程实践

    李然王圣涛申志军邓能伟...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京滨城际铁路天津机场1号隧道进口明挖深基坑工程,提出用新型格构桁架支撑替代传统钢换撑的优化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两种方案(传统钢换撑、格构桁架支撑)施工力学响应差异,并在工程中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安全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与钢换撑相比,格构桁架支撑方案无需在侧墙预埋配件,可避免墙面修补及预压损伤导致的结构渗漏问题,同时更利于后期拆除;尽管格构桁架支撑强度及刚度弱于钢换撑,但桩墙侧移、地表沉降和内支撑受力变形并未超限,安全系数均大于2.0.通过工程实践,验证了格构桁架支撑的安全性,可在类似工程推广应用.

    深基坑钢换撑格构桁架数值模拟现场实测

    基于BDS法的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捣固模式作业效果研究

    杨轶科丁有康郑新国王晓凯...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数字化捣固作业效果,通过现场大型捣固机械捣固试验,采用基于道床动刚度(Ballast Dynamic Stiffness,BDS)的道床支承状态检测方法(简称BDS法)对道床支承刚度进行测试,并结合轨检数据综合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四种主要捣固模式对道床支承状态以及轨道几何状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道床支承刚度与轨道质量指数可从不同角度对大机捣固作业效果进行评价;在道床初始状态良好的情况下,高速铁路有砟轨道数字化捣固采用单捣+单捣+稳定、单捣+稳定+单捣两种模式作业后,道床支承状态与轨道几何状态的综合改善效果较好;单捣+稳定模式可较好地改善枕下道床支承均匀性,但会导致捣固作业后道床平均支承刚度与部分200 m单元区段轨道质量指数的劣化;在起道量较小的情况下,单遍双捣+稳定模式可能加剧作业后的道床支承不均匀性.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现场试验捣固模式道床状态BDS法

    重载铁路桥梁段道床清筛作业后轨-桥动力特性

    柯明亮马瑞峰蔡小培王雨琪...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载铁路桥梁段轨道经大机清筛作业后,道床稳定性不足,在线路开通初期要对列车进行限速,对重载运输造成了极大限制.本文基于重载列车-轨道-桥梁空间耦合模型,研究不同开通速度、列车轴重及道床刚度对列车运行安全性和桥体结构动态响应的影响,对线路复通后轨-桥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通速度在60~80 km/h时,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及钢轨垂向位移随着列车开通速度的增加而小幅增大,轮轨力、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均符合规范要求,桥体挠度与垂向加速度处于安全范围内;列车轴重对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影响很大,轮轨力随着轴重的增加而迅速上升,40 t轴重下桥面垂向加速度超出规范限值,对道床-桥面稳定性造成一定威胁;道床刚度对列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影响较小,道床刚度越大,钢轨垂向位移越小,桥面垂向加速度越大.

    重载铁路铁路桥梁轨道动力响应数值计算桥梁安全性大型养路机械道床清筛

    格库铁路新疆段高原地区60kg/m钢轨12号无缝道岔的力学特性

    杜希振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格库铁路(格尔木—库尔勒)新疆段高原线路无缝化改造为工程依托,分析无缝道岔结构特点和受力特性,通过建立60 kg/m钢轨12号无缝道岔有限元模型分析无缝道岔温度力及位移分布规律,揭示轨温变化幅度对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基本轨附加温度力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岔前10 m至岔后30 m的区域内;在50~65℃的轨温变化范围内,附加温度力的增加幅度在19.3%~23.1%,尖轨尖端伸缩位移的增加幅度约在0.2~0.4 mm/℃;当轨温变化达到约38℃时,限位器子母块开始贴靠,所受荷载增长率约为10 kN/℃.建议建立无缝道岔的健康监测系统并加强养护维修,保障无缝道岔处于良好服役状态.

    客货共线铁路力学特性数值模拟无缝道岔有限元模型温度应力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碳化重组竹轨枕受弯特征分析

    李闽张睿哲刘思琦井国庆...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组竹材具有负碳属性,经碳化后替代传统材料轨枕具有很大潜力,但针对重组竹轨枕的研究缺少足尺试验.本文设计了采用两种厚度排布方式胶合的碳化重组竹轨枕,使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研究竹轨枕在三点抗弯和四点抗弯试验下的轨枕挠度、裂纹特性以及破坏形式.结果表明:碳化重组竹轨枕的极限承载力最高可达292.445 kN(三点抗弯)和414.525 kN(四点抗弯),远高于混凝土轨枕和木枕,抗弯刚度和延性介于混凝土轨枕和木枕之间.厚度排布方式对碳化重组竹轨枕的极限承载力和破坏形式影响较小,但会直接影响轨枕的层间裂纹和断裂位置.碳化重组竹轨枕受弯过程均处于弹性状态,达到极限承载力后发生断裂,其破坏形式为沿着或靠近中性层的胶合面处层间剪切破坏.在三点抗弯试验中,竹轨枕沿着主裂纹方向断裂;在四点抗弯试验中,沿着或靠近枕中截面中性层位置的裂纹断裂.碳化重组竹轨枕的极限承载力、抗弯刚度和延性完全满足铁路轨枕设计要求,可应用于重载铁路和客货共线铁路正线有砟轨道.

    铁路轨枕碳化重组竹试验研究数字图像相关弯曲试验极限承载力

    基于扣件内力的连续轨道垫板及组装静刚度检测方法

    刘畅张欢王袁硕刘炳彤...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连续轨道下多组扣件弹性垫板及组装静刚度的同时检测,通过分析扣件弹性垫板及组装静刚度的实验室检测原理,搭建了连续轨道扣件弹性垫板及组装静刚度检测试验平台,制定了检测流程,理论推导了基于扣件内力的连续轨道扣件弹性垫板和组装静刚度的计算式.通过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扣件节点受力,以及在不同加载位置下通过试验检测扣件弹性垫板及组装静刚度,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基于扣件内力的连续轨道垫板及组装静刚度检测方法误差在5%以内,可以为铁路现场连续钢轨扣件静刚度检测提供参考.

    铁路轨道扣件静刚度检测公式推导试验研究弹性垫板扣件组装

    WJ-8型扣件螺旋道钉防松退性能改进措施

    于毫勇肖俊恒刘长溪王亚洲...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WJ-8型扣件正常安装状态下,道钉受到锤击时有螺旋道钉松退甚至弹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处于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的道钉进行受力分析,分析螺栓副防松性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针对螺旋道钉防松性能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螺旋道钉防松退性能与螺旋升角、螺纹摩擦半径、螺纹动摩擦因数有关;降低道钉螺旋升角、增加螺纹摩擦半径、加大上部牙侧角以及采用表面更粗糙的防腐方式,均能显著提升螺旋道钉的防松退性能.

    WJ-8型扣件螺旋道钉试验研究螺纹自锁螺栓副影响因素改进措施

    山地轨道交通轨道结构设计方案

    王志伟贺志文李子睿陈晨...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地轨道爬坡能力强,爬坡速度快,建设成本低.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齿轨交通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齿轨铁路的轨道结构方案开展设计研究,提出三种适用于山地轨道的轨道结构形式——无砟轨道结构方案、聚氨酯固化道床结构方案和有砟轨道结构方案,给出其主要技术参数,并从运营条件及经济性两方面分析了三种方案的优缺点.结果表明:无砟轨道结构的稳定性最好,聚氨酯固化道床结构次之,有砟轨道结构经济性最优.一般地段推荐采用有砟轨道结构方案,较大坡道地段推荐采用无砟轨道结构方案.

    山地轨道齿轨铁路有砟轨道无砟轨道聚氨酯固化道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