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
铁道建筑

叶阳升

月刊

1003-1995

tdjz@rails.com.cn tdjzbjb@126.com

010-51849235;5189355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

铁道建筑/Journal Railway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刊物。报道铁路工程、工务各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及国内外科技信息,涉及轨道线路、桥梁、隧道、路基土工、地基基础、水文水工、工程材料、结构、制品、爆破、抗震、养护机械等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工务数据管理与应用

    秦菊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提升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工务专业试验数据归集、处理、分析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目的,开展联调联试工务数据管理与应用技术研究,制定联调联试数据接口规范,研究提出试验数据综合分析应用系统功能设计、技术架构与部署方案.系统接入轨道、道岔、桥梁、隧道、路基等工务专业联调联试数据,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提升了试验数据管理水平.基于历年试验数据,开展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提供试验数据异常值判识、多维综合分析、试验报告自动生成等功能.

    高速铁路联调联试接口规范功能设计智能化分析置信区间

    铁路北斗/GNSS基准服务平台设计与研发

    黄贤喆王晓凯施文杰丁有康...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铁路控制网的服务效能与信息化水平,实现铁路工务基准复测的自动维护,本文提出了一种铁路北斗/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基准服务平台.分析控制网复测中稳定点与变动点的判断方法,提出位置基准自维护流程,结合互联网通信与卫星定位等技术,从平台关键技术、框架设计和模块研发方面论述铁路北斗/GNSS基准服务平台的研发过程.该系统能够实现基准站位置的自动维护,终端设备定位的高精度播发,减少线路复测过程中的工作量,为铁路工务运维降低部分成本.

    铁路工程基准站系统研发控制网北斗/GNSS

    基于卷积LSTM的混凝土裂缝图像识别技术

    邓丽潘永杰王琦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解决混凝土裂缝图像识别出现的断裂和内部空腔问题,提高裂缝整体区域定位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了基于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s,LSTM)的裂缝识别方法.通过滑动窗口切分裂缝图像使邻近裂缝间呈现时空延续性;基于编解码的图像分割思想,构建基于VGG(Visual Geometry Group)骨干网络的特征提取编码器,结合卷积LSTM模块学习裂缝的上下文关联特征,通过解码器和分类模型实现裂缝分割,建立编解码特征独立的EDConvLSTM(Encoder-Decoder Convolu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s)裂缝分割模型,并进一步构建编码器与解码器特征融合的FEDConvLSTM(Fused Encoder-Decoder Convolu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s)模型,将高层特征与底层特征相结合,在保证裂缝完整性的同时充分挖掘裂缝的边缘信息,实现混凝土裂缝的精准分割.利用Github平台Yhlleo提供的开放基准数据集DeepCrack对模型进行训练并测试,结果表明,基于VGG16骨干网络的EDConvLSTM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召回率可达 86%,优化后的基于VGG19的FEDConvLSTM模型分割交并比相较于Segnet、Unet、AttentionUnet模型分别提升了6%、4%、1%.结合卷积LSTM网络的编解码分割算法能够解决裂缝识别完整性问题,并提升裂缝的识别精度.

    裂缝识别FEDConvLSTMConvLSTM混凝土裂缝循环神经网络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沥青砂浆充填层服役现状

    郑新国张旭刘相会窦东斌...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水泥沥青砂浆充填层在服役数年后性能变化情况,选取南北方4处典型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高速铁路线路进行调研,通过现场测量、取样化验、查询工务段资料等方式研究水泥沥青砂浆充填层的伤损情况及其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四个调研点均出现水泥沥青砂浆充填层与轨道板界面离缝、冒白浆、竖向裂缝等典型伤损;白浆主要成分为CaCO3,含有少量SiO2和沥青组分;南北方调研点砂浆充填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表观密度存在较大差异,但均满足规范要求;南北方同一调研点砂浆充填层不同部位试件孔隙率非常接近,南方调研点砂浆试件孔隙率明显高于北方调研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沥青砂浆充填层目前仍然满足服役要求,但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伤损和性能劣化,应定期观测和维护.

    无砟轨道试验研究水泥沥青砂浆耐久性服役现状

    无缝线路钢轨爬行检测现状与展望

    刘心成令行胡在良郭超...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轨爬行检测是保障铁路安全运营的重要检测内容.本文调研钢轨爬行的管理规范要求和检测方法,阐述目前我国钢轨爬行检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线路里程长、检测任务重、标记缺失、现场检测记录不准确等问题.钢轨爬行检测新技术研发势在必行,在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中,机器视觉检测方法能够实现高精度(优于1 mm)、非接触式检测.搭载移动平台开发移动式智能钢轨爬行检测技术将替代人工巡检,成为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结合信息化平台的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可实现线路状态全方位评估和预测,促进我国铁路智能化检测养护维修技术发展.

    无缝线路钢轨爬行检测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机器视觉检测方法智能化

    基于LoRa和振弦式传感器的低功耗钢轨温度力监测技术

    徐玉坡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钢轨温度力监测设备体积大、现场传感器安装和线缆防护施工作业工作量大、信号线缆影响养护维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LoRa(Long Range Radio)的低功耗弦振式钢轨温度力监测技术方案,改进了数据采集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方式,设计了数据采集模块,实现了钢轨温度力自动监测.数据采集模块以低功耗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针对振弦模组、LoRa模组和锂亚硫酰氯电池进行了硬件设计,配合特殊的通信策略和机制,实现了系统的低功耗.试验结果表明:在精度试验中,温度力实测值与模拟值最大相差13 kN,精度达到2.2%;在-20~70℃的高低温试验中,数据采集模块工作正常,温度测量值与实际设定值最大相差0.4℃,钢轨温度力测量最大误差为7.4 kN.监测系统的环境适应性、精度和续航时间均满足铁路现场应用要求.

    低功耗LoRaWAN钢轨温度力监测技术振弦式传感器

    桥上无缝线路扣件纵向阻力试验研究

    李克冰张迪李奇班新林...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速铁路桥梁无砟轨道WJ-7型和WJ-8型小阻力扣件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纵向加载速率以及竖向荷载条件下的纵向阻力试验,研究了纵向加载速率和竖向荷载对无缝线路扣件纵向阻力特性的影响,并给出了不同竖向加载条件下WJ-7型和WJ-8型小阻力扣件的纵向阻力-位移曲线,以用于梁轨相互作用精细化分析.结果表明:当竖向荷载不变时,纵向加载速率对两种小阻力扣件的动刚度和纵向阻力最大值影响较小;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大,两种小阻力扣件的动刚度及纵向阻力均明显增大,其弹塑性临界点也逐渐增大;与竖向无载工况相比,竖向荷载为50 kN时,WJ-7型小阻力扣件最大纵向阻力、弹塑性临界点增幅分别为177.74%和87.71%,WJ-8型小阻力扣件增幅分别为320.44%和118.88%.

    铁路桥梁扣件纵向阻力特性试验研究纵向加载速率竖向荷载

    大跨度铁路桥梁线-桥垂向变形映射模型

    严乃杰刘万里蔡小培郭辉...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跨度铁路桥梁线-桥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推导理论公式建立桥梁与有砟轨道的垂向变形映射模型,并通过算例对变形映射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将大跨度桥梁线-桥系统划分为桥梁,有砟道床和轨枕,扣件和钢轨三个子系统开展垂向变形映射关系研究是可行的;通过线-桥垂向变形映射模型计算大跨度悬索桥、斜拉桥的钢轨垂向变形与有限元仿真结果一致,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映射模型是正确的;通过线-桥垂向映射模型计算钢轨变形,可以避免在有限元模型中建立轨道结构,从而减少模型单元数量,提高计算效率.

    大跨度铁路桥梁变形映射关系理论分析线-桥系统有砟轨道

    基于三点激光准直原理的轨道几何参数测量技术

    刘尚昆徐济松高春雷何国华...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既有激光准直系统存在激光弦抖动现象和人工测量无法直接检测轨道中长波平顺性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轨道几何参数测量精度,结合捣固车现场实际作业模式,提出发射车+接收车+接收车的"一发两收"模式,开展基于三点激光准直原理的轨道测量技术研究.通过激光弦、轨距、超高、里程计等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测量轨道内部几何参数;构建三点式激光准直矢距测量模型,解决了激光弦抖动漂移误差问题;采用接收车跟随自走行技术,提高了测量效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三点弦技术方案测量得到的轨向、高低、正矢、轨距、超高等轨道内部几何参数满足现场使用的误差要求,可为数字化、智能化捣固提供数据支撑.

    普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试验研究激光准直轨道几何参数

    工电检修装备隧道内作业工作环境改善综合方案

    刘传高春雷何国华张锐...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既有工电检修装备在隧道内的施工场景,机械化施工过程中一氧化碳及颗粒物对施工人员危害最大.本文设计出可安装于车顶的模块化尾气净化装置,采用多单元并联方案使得净化装置适用于不同功率等级发动机;为解决编组施工工况下的尾气聚集问题,设计了辅助通风系统,可安装于平板车上编入施工编组,实现隧道内的强制通风;为解决施工作业区扬尘问题,设计了雾化喷淋降尘系统.结果表明:尾气净化装置可以实现较高的一氧化碳及颗粒物净化率,可适应柴油发动机要求;辅助通风系统可以进一步净化隧道内空气,优化作业人员施工环境,达到设计目标;喷淋降尘系统可进一步优化隧道工作环境.

    铁路隧道检修作业尾气净化辅助通风喷淋降尘工电检修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