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技术
铁道建筑技术

余春红

月刊

1009-4539

editor@rctech.com.cn

010-51011592

102600

北京大兴县康庄路9号

铁道建筑技术/Journal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铁道建筑技术为全国性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实用技术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铁道部优秀科技期刊。2000年杂志改版为大16开本,扩大了容量,开辟了"本刊特稿"栏目,申办了广告经营业务。本刊刊登范围较广,论文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时速160km地铁扣件系统刚度与阻尼对钢轨振动特征影响分析

    杨麒陆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分析时速160 km地铁扣件系统刚度与阻尼对钢轨振动特征的影响.建立可模拟钢轨剪切及扭转变形的铁木辛柯轨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模型,利用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模型对不同扣件刚度与阻尼下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幅值与三分之一倍频中心频率振动加速度级等减振降噪关键指标进行仿真计算.结果显示:在时速160 km地铁运行过程中,扣件胶垫刚度对轨道结构20 Hz以下的低频振动影响较为明显;扣件胶垫阻尼对轨道结构20 Hz以上的中高频振动,尤其是 200 Hz以上的高频振动抑制作用明显.建议时速160 km地铁扣件胶垫黏弹性高分子材料阻尼着重在0.1~0.4×105 N/(m/s)范围内提升,与此同时,合理增加扣件胶垫刚度以减小低频振动.

    地铁扣件胶垫刚度阻尼振动特征

    智慧核验在物资数字化管理的应用研究

    张荣华
    6-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建筑行业基层管理人员不足的难题,同时给基层项目部减负,尤其是占据主要工作量的进场验收和结算对账环节,是改进、提升物资数字化管理效率的研究方向.本文重点介绍了运用无人值守过磅验收和慧核价,在进行收料和结算两项关键工作的应用,实践运用后,通过智慧核验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物资验收、结算价审核更精准管控,既有效降低管理成本,还能减少超结、错结现象.随着智慧核验的不断实践和运用,将推动物资数字化管理迈向更高的台阶,促进物资管理提质增效.

    智慧核验无人值守慧核价数字化管理

    隧道掘进爆破方案自动化分区设计系统研究

    陆璐
    10-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钻爆法隧道施工中,爆破方案的设计流程复杂,对设计人员的爆破经验要求高.依托潍坊抽水蓄能电站交通洞工程,采用理论公式、计算机编程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开展了隧道掘进爆破方案自动化分区设计系统研究.系统主要分为输入模块、计算模块和输出模块三个部分.输入模块中主要是爆破方案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参数,具体有隧道轮廓线、作业台架、炸药性质和岩石坚固性系数等参数.计算模块中提出多种考虑岩石坚固性系数和炸药性质计算爆破设计参数的方法,具体包括炮孔孔距、排距和装药量等计算方法.系统在交通洞试验段应用后,提高了现场的爆破开挖效果,验证了其可行性.

    隧道工程爆破辅助设计系统掌子面分区岩石坚固性系数

    桥梁信息模型数据搭建关键技术研究

    王青太
    14-1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桥梁信息模型属性数据规范化、结构化程度低,可用性、可扩展性差等问题,研究了桥梁信息模型属性分类方法,探索了桥梁信息模型构件编码原则,基于几何、非几何属性接口文件,提出了桥梁信息模型构件属性搭建方法.通过实践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桥梁信息模型编码方法考虑了构件功能层级结构与空间组成部位,由此生成项目中每个构件的唯一编码,可为数据搭建提供模型管理基础;桥梁信息模型属性分类方法可提高数据结构化程度;基于属性接口文件的桥梁信息模型属性添加方法,具有规范性、高效性及可扩展性.

    城市桥梁信息模型构件编码模型属性二次开发

    接触网吊柱安装重载机器人动态分析与结构优化

    郑铭
    17-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接触网吊柱安装重载机器人高精度、大负载、高可靠性的工作特性,在运动学和静力学方面进行结构设计和优化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必须通过掌握机器人的动态特性,面向动态特性对机器人整体结构进行结构优化研究.首先,基于Kane方法建立了机器人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典型位姿下的机器人本体结构进行模态仿真分析和谐响应分析,通过模态仿真的振型分析发现机器人大臂横向扭转振动以及关节柔性是影响动态特性的主要原因.基于动态仿真和谐响应结果,对大臂进行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多目标优化设计以提高整机的动态性能.结果表明机器人的整机低阶固有频率从5.81 Hz提升至14.43 Hz,整机的动态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验证了结构优化的有效性.

    接触网重载机器人动态特性有限元仿真结构优化

    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围岩位移预测研究

    刘兵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隧道围岩变形预测预报对指导隧道施工及动态防护、保障隧道长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工程实际意义.为更有效地预测隧道围岩变形,以高原某隧道现场实测拱顶位移监测数据为例,引入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进行监测时间序列预处理,提取并分解关键围岩变形信号;提出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优化的门控循环单元(GRU)模型和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进行分解位移的深度学习预测;进一步将所有子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合并,重构拱顶下沉累积位移预测结果.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VMD-PSO-GRU模型可提高隧道围岩变形的预测精度粒子群优化算法,作为隧道围岩变形预测的新方法.

    隧道工程围岩位移预测变分模态分解粒子群优化算法门控循环单元长短期记忆网络

    高速铁路客运站房碳排放计算方法及减碳策略研究

    王智
    26-2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需求和我国"双碳"目标,以西安东站为案例,采用能源消耗分析和碳排放因子法,明确了客运站房运营阶段的主要碳排放源,提出了高速铁路客运站房在运营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包括客运站房计算范围、数据收集方法、碳排放计算公式、碳排放因子调整机制以及结果跟踪.分析了西安东站当前的减碳技术应用,并从技术升级、能源监测与优化管理、可再生能源使用扩展、绿色运营策略以及碳足迹追踪与目标管理等方面,详细探讨了高速铁路客运站房的长效减碳多维策略.

    客运站房碳排放计算减碳策略碳排放因子能耗数据收集

    基于LMDI模型的高铁客运站碳排放关键驱动因素研究

    吴永江
    29-3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高铁客运站各因素对碳排放作用规律不明确的问题,使制定的减排措施更具有针对性,以北京朝阳站为研究对象,结合铁路客运站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数据特点构建了LMDI铁路客运站碳排放驱动模型和计算方法,分析了高铁客运站碳排放驱动因素的碳排放.结果表明:LMDI模型可良好地解释各驱动因素的碳排放量,暖通空调系统为高速铁路客运站最大的碳排放驱动因素;暖通空调系统、热水和开水系统、照明系统、自动扶梯系统、通信信息系统对铁路客运站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建筑设备更换、可再生能源系统及建筑碳汇系统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暖通空调系统、自动扶梯系统受客流增加的影响,碳排放随时间的增加,两者增幅较大;热水和开水系统的碳排放量变化不大,可再生能源系统及建筑碳汇系统不受客流的影响,3 年的减碳量基本一致;照明系统的设备更新减碳量明显.

    高铁客运站碳排放分解LMDI模型驱动因素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效应研究

    李海龙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重庆东站地下结构混凝土底板工程为例,基于数值热传导理论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构建了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效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及方法,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方案的优选提供客观依据,对于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构建的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效应分析有限元模型,探讨了不同水泥品种、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水灰比、环境温度和冷却水管布设等措施对混凝土中心温度的影响规律,为制定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温度裂缝控制方案提供依据,并与施工过程中的实测温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有限元分析方法在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方案优选中应用的可行性.

    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优选温度裂缝有限元分析温度场

    独立基础柱脚预埋锚栓定位技术与创新

    李晓强
    37-4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结构建筑物独立基础与钢柱的锚固方式常规采用预埋锚栓连接,柱脚锚栓的预埋精度直接影响钢柱及上部结构的整体垂直度、平面弯曲等位置偏差,是钢结构安装施工中至关重要的控制环节.由于预埋锚栓在独立基础内部悬空安装,锚栓定位及加固具有很大的技术难度,传统的施工方法耗费大量辅助筋,存在周期长、工效低、现场焊接量大、锚栓施焊降低受力性能等弊端.为解决传统工艺瓶颈,通过装备革新,研发出独立基础预埋锚栓新型定位装置(获专利),并阐述其设计、制作、施工关键技术;实践表明:这种预埋锚栓定位新技术,定位装置可周转通用,锚栓预埋精度高、稳固可靠,并简化了工序、降低了成本,从根本上保证钢结构的安装质量.

    独立基础锚栓预埋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