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技术
铁道建筑技术

余春红

月刊

1009-4539

editor@rctech.com.cn

010-51011592

102600

北京大兴县康庄路9号

铁道建筑技术/Journal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铁道建筑技术为全国性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实用技术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铁道部优秀科技期刊。2000年杂志改版为大16开本,扩大了容量,开辟了"本刊特稿"栏目,申办了广告经营业务。本刊刊登范围较广,论文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寨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塌方机理及处治技术研究

    郭剑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隧道过断层破碎带施工过程中围岩易发生坍塌、涌水突泥等事故,给隧道施工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以新寨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过程中坍塌、涌水、衬砌变形破坏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勘测和隧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得出了隧道围岩承载力低、岩体破碎、衬砌支护不合理和丰富的地下水是导致隧道发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为减少断层破碎带的不利影响,从隧道崩塌体处理、超前支护、衬砌加固、施工方法调整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通过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富水断层破碎带坍塌涌水衬砌变形综合治理

    盾壳挤压上浮盾构隧道引起环缝凸榫损伤研究

    赵何明
    138-14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上浮问题,会出现盾构机尾部局部挤压管片的现象,引起环缝凸榫破损.受损环缝凸榫成为服役盾构隧道薄弱部位,增加环缝渗漏水等盾构隧道病害的发生概率.针对该问题,建立了 11 环盾构隧道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盾尾挤压位置和盾构隧道上浮程度对盾构隧道环缝凸榫的破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盾构隧道上浮越严重,受盾尾挤压作用引起的盾构隧道结构变形越大,环缝凸榫法向接触应力最大值呈增大趋势.(2)盾尾挤压位置越靠近环缝,盾构隧道相邻环变形差异越大,环缝凸榫法向接触应力增大速率越快.(3)盾构隧道上浮较小时,环缝凸榫不存在损伤.随着盾构隧道上浮增加,环缝凸榫受拉损伤因子增加.

    地铁盾构隧道上浮凸榫损伤

    基于控制图的钻爆法引水隧洞超挖影响因子研究

    乔树勋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输水隧洞采用钻爆法施工往往出现超挖现象,运用控制图方法来识别超挖影响因子具有重要意义.以滇中引水昆呈隧洞的钻爆法施工为研究对象,采集现场实测断面超挖数据,基于样本均值分布改进控制图模型,对不同围岩级别下隧洞超挖情况进行统计特征分析;结合超挖统计特征探究隧洞超挖值潜在规律,探究围岩地质条件、爆破参数设计、施工方法、人为因素、不同部位和地下水等超挖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基于超挖样本均值分布改进控制图模型,可直观判别隧洞爆破超挖是否处于稳定受控状态,快速识别可控与不可控超挖影响因子;可控因子包括爆破参数设计、爆破施工方法和人为因素等方面,不可控因子包括围岩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等方面;隧洞拱肩与拱顶超挖值最大,边墙超挖相对较小;超挖位置集中分布在特定地层或地形地貌中,不同地质交界位置更易产生超挖,超挖值随着岩层强度硬-中等-软弱的规律呈现出周期性变化.这些研究成果,为后续控制隧洞超挖、改善爆破效果提供了依据.

    引水隧洞钻爆法超挖影响因子控制图

    高地应力区深埋洞室开挖过程岩体力学响应与岩爆倾向性分析

    马天昌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地应力区深埋洞室开挖卸荷过程诱发的岩爆问题,以双江口水电站洞室溢洪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分析了洞室开挖过程中岩爆微震事件时空分布特征,确定了洞室岩爆灾害的风险部位.通过有限元软件构建了洞室的初始应力场,将有限元得出的洞室损伤区云图与现场微震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洞室溢洪道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揭示了洞室变形机制,探讨了洞室岩爆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洞室开挖初期,左侧拱肩位置先发生变形;随着洞室大规模开挖卸荷,左侧边墙应力突然释放易出现脆性破坏;洞室开挖后期,左侧边墙与底板交汇位置因出现应力集中导致围岩劈裂的破坏现象.同时,根据Barton判据、Rb/σ1 判据和陶振宇判据对洞室拱脚、拱肩和拱顶位置进行岩爆分析,拱脚位置在开挖过程中易发生严重岩爆现象,拱肩和拱顶位置可能出现轻微岩爆或中等岩爆现象.

    洞式溢洪道高地应力岩爆倾向性

    复杂环境下海底隧道大盾构掘进施工参数控制研究

    赵斌
    15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建汕头至汕尾铁路汕头湾海底隧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软下硬地层、全断面硬质岩层等复杂环境下海底隧道大盾构掘进参数变化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掘进施工参数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掘进耗时、掘进平均速度、平均扭矩和刀盘挤压力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掌子面上软下硬地层的地质属性,盾构总推力与刀盘转速对上软下硬地层地质差异因素变化不灵敏,盾构推进速度宜控制在5 mm/min左右,刀盘转速0.8~0.9 r/min,推进力控制在95000~110000 kN,刀盘扭矩宜控制在3~6 MN·m,刀盘挤压力控制在25000 kN左右,岩面起伏较大且岩质坚硬的段落,可采取预爆破方式降低岩石的完整性和力学强度;在硬质岩层段,刀盘挤压力每增大1000 kN,单刀受力增加约1.2 t,刀盘扭矩变化较小,掘进速度增加15 mm/h左右,刀具总受力控制在85%~90%左右,并对常压刀盘提出了更换新型滚刀刀具、缩小刀间距、减小刀具刃宽等施工控制措施,以实现盾构匀速、安全施工.

    复杂环境海底隧道大盾构施工掘进参数汕头湾海底隧道花岗岩

    香山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控制措施研究

    唐文国姚建青张宏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香山隧道沿线多种不良地质条件所带来的施工难题和安全风险,针对该项目开展了安全快速施工控制措施研究.针对节理裂隙岩体复合地层,优化了隧道衬砌支护参数,并严格要求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钢拱架和锚杆施作质量,提高了衬砌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针对富水弱胶结砂岩地层,采用地表超深井+隧道周边注浆的组合型辅助工法,成功降低了地下水位和围岩含水率,确保了该区段的安全快速施工.这些创新措施在香山隧道工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类似复杂不良地质隧道工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指导.

    香山隧道节理裂隙岩体初期支护弱胶结砂岩地表超深井降水

    硬岩复合地层海域盾构掘进参数规律及优化研究

    杨飞
    163-167,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金塘海底隧道为研究对象,工程施工具有"长、深、险、精、难"的特点,运用统计分析手段,对盾构总推力、刀盘扭矩、掘进速度、刀盘转速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掘进参数优化措施.结果表明:黏性土和砂性土盾构总推力平均值最大,总推力呈明显的"单峰"特征,复合地层总推力平均值次之,硬质岩层总推力最小;在黏性土、砂性土和硬质岩层中,刀盘扭矩均呈近似正态分布,硬质岩层扭矩平均值最大,黏性土和砂性土中次之,复合地层中最小;在所有地层中,掘进速度均呈明显的"单峰"特征,硬质岩中掘进速度平均值最小,复合地层中次之,黏性土和砂性土中最大且相近;在黏性土、砂性土和硬质岩层中,盾构刀盘转速分布范围均较集中,而在复合地层中则分布较为"宽广",且其变异系数最大;在黏性土和砂性土中,盾构参数优化宜采取"大推力、高转速和大掘进速度",在硬质岩层中宜采取"低推力、低转速、低掘进速度",在复合地层中则应根据地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跨海铁路硬岩复合地层盾构掘进参数优化隧道工程甬舟高铁

    大直径跨海盾构隧道U型段管片纵向应力现场实测分析

    孔德芒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直径跨海质构隧道在施工阶段管片衬砌受力比较复杂,在水土荷载和施工荷栽的耦合作用下极易引起工程病害.依托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项目,基于无线自动化监测方式在湛江湾主航道隧道U段转弯点处搭建盾构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对管片的纵向应力进行实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应力的变化大致历经4个阶段,即逐渐增大(脱离盾尾前)→剧烈波动(刚脱出盾尾)→逐渐减小(浆液粘结阶段》→阶梯形缓慢增长(后期稳定阶段).

    跨海盾构隧道U型段自动化监测施工阶段纵向应力

    TBM下穿填石层高速公路路基关键技术研究

    龙广山
    17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TBM下穿填石层高速公路路基时,若处理不当,会引起路面沉降、路基坍塌等风险.以福州滨海快线2 标2 工区TBM下穿沈海高速公路为背景,研究TBM下穿填石层高速路基施工技术.通过采用超前大管棚支护、钢花管注浆加固、超前地质探测、取芯检测等技术,提高了TBM下穿区间地层的稳定性;通过优化同步注浆设备、配制新型厚浆材料以及增设渣土改良系统,减小了地面的不均匀沉降以及避免了刀盘结泥饼的风险.另外,通过设置合理的TBM掘进参数和布置沉降监测点等措施,确保了TBM安全、顺利地穿越填石层路基.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为后期TBM穿越类似地层施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TBM填石层高速路基管棚支护钢花管注浆设备改造注浆材料

    超小转弯半径紧凑型TBM滚刀配置及刀圈优化研究

    左从兵
    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抽水蓄能电站排水系统多为地下永久性排水廊道,排水廊道洞径小、洞线长、多处转弯且存在施工进度慢、风险高等问题,文登电站率先使用了超小转弯半径紧凑型TBM进行排水廊道施工,TBM掘进过程中,滚刀的配置和磨损速率无法参考常规TBM.通过分析TBM滚刀的破岩机理,开展滚刀运动学特性、受力特征的研究,深入研究滚刀的破坏规律;针对超小转弯半径TBM,通过对滚刀结构、滚刀布置位置计算分析,研究滚刀的选材及布置;针对TBM试用时滚刀磨损过快及刀圈出现异常损坏问题,对刀圈进行了优化,研发出偏刃刀圈,解决了硬岩小转弯掘进时刀具偏载磨损过快及损坏问题.实践表明,采取这些技术,确保了工程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相关经验值得借鉴.

    TBM滚刀刀圈超小转弯半径紧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