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唐都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唐都学刊
唐都学刊

申亚民

双月刊

1001-0300

tdxk@163.com

029-88241039 88258532

710065

西安市太白南路168号

唐都学刊/Journal Tangdu Journal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以高等院校文科师生及海内外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为既定读者群,以古都西安为纵横研究的基准与核心点,尽量突出西安自古迄今的人文特色,辐射整个学术领域中各相关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

    李本松蔡晓丹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有特征,又有中国特色的个性特色,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开辟了以此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其包含有独特的价值观:追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特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向度,实现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价值目的,为了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价值追求,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原则,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实践,蕴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中华民族精神与共同体意识的共生关系、协同建构

    张瑜张悦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将四史阐发为五史,着重强调了学习中华民族发展史对中国式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史始终,在伟大历史实践中凝结升华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精神是共同体"凝心聚力"意识产生的历史渊源、共同体"国家统一"意识产生的思想基础、共同体"民族团结"意识维系的文化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精神的衍生主旨及时代特色,需通过"坚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指引下的"抗争-凝聚"式建构、"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引下的"外交-协力"式建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引下的"经济-汇聚"式建构、"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指引下的"文化-聚力"式建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引下的"生态-协和"式建构实现二者的协同构建.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建构

    何以治民:论汉唐循吏面临的矛盾及其选择

    胡博文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唐循吏主要面对着以下四种与百姓相关的矛盾:一是百姓利益与循吏自己、亲人等私人利益的矛盾,此时循吏选择牺牲私人利益,尽心为百姓办事.二是百姓利益与下属、同僚、上司、君主等各方利益的矛盾,此时循吏选择以百姓利益优先,牺牲下属利益,站在了同僚、上司和君主的对立面.三是百姓利益与法律制度的矛盾,此时循吏选择为了百姓而不遵守法律制度.四是百姓与百姓利益的矛盾,对于刑事案件,循吏秉公执法;民事纠纷则以调解为主.在循吏的观念中,百姓的分量最重,法律制度次之,君主最轻.循吏在处理上述四种矛盾时,分别体现出了无私奉献、不畏权威、礼优于法、灵活权变的原则.

    汉唐循吏矛盾选择治民

    唐代越瓷"秘色"之名出典新考

    魏建钢章杰瑛张益洁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中后期,越窑生产出不同于以前的精品越瓷,被世人称作"秘色瓷".根据古籍文献记载,结合近现代考古成果,越窑"秘色瓷"成名实际上有个滥觞至成熟的过程.越窑"秘色瓷"名首次出现在中唐后期,但直到北宋才被大众所接受."秘色瓷"名源自皇宫,通过文人士大夫向社会传播;窑场所在地始终未见"秘色瓷"名的实物遗存."秘色"的本质是指器面的釉色.

    唐代越窑"秘色瓷"出典

    唐代军栅考论

    田雅宁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栅作为一种军事设施,最早出现在东汉后期的对羌战争中,南北朝时期,逐渐分化出具有固定名称及独立性的军栅,进而演变为一种基层军事建制.唐代的军栅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城栅、行军栅和边地军栅.其中城栅和行军栅属于军事附属设施;边地军栅作为军事建制在唐前期广泛置于边防要地,安史乱后则扩展至内地,中央朝廷在与地方强藩或叛藩接壤的地区亦常有设置,且成为战争中双方争夺的重要目标.

    唐代军栅藩镇边防

    政府数字治理何以有效创造公共价值:情境与路径选择

    张文礼屈郎郎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数字治理作为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应当以实现公共价值的有效创造为前提.公共价值是政府数字治理的核心,是决定政府治理效能有效提升的关键.基于我国数字治理主体及对象多元化、治理场域及生态复杂化、治理实践及顶层设计成熟化、治理工具及理论丰富化的发展情境,政府数字治理有效创造公共价值应通过技术支撑,营造有效创造公共价值的实践环境;职责界定,展现有效创造公共价值的组织动力;多元互动,塑造有效创造公共价值的主体关系;安全治理,建设有效创造公共价值的数字安全体系.

    政府数字治理公共价值情境路径选择

    微信时间与当代人的存在论问题

    赵周宽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微信应用的普及以及普遍的微信沉迷,微信时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有待反思的哲学课题.时间从纯粹的运动度量单位到自我意识的本质相关项,呈现出其与主体意识的紧密关联.在微信应用中,由程序和算法推动生产的微信时间产生了.在微信重度沉迷者那里,微信中的无生命时间统治着人的生命体验时间.深入分析微信时间的产生机制,是从哲学层面反思我们所处的智能时代的基础性思想课题.

    微信时间存在论算法自我意识现象学

    陕西高等教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评估及行动策略

    梁木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抓手.高等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一方面提供人才、思想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也在国际合作中寻求发展之道.本文基于陕西高等教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模式分析,运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对陕西高等教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供给服务能力、国际学生教育需求、在陕高校中国学生国际教育需求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陕西高等教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理念思路、政策支持和顶层设计以及重点任务,以此提升陕西高等教育竞争力,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陕西高等教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评估行动策略

    "一带一路"视域下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探究与实践——以西安文理学院开展国际中文教育为例

    秦岭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南亚华文教育历史悠久,各国华文教育在发展路径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特色.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实施,近十年来,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已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鼓励学校积极开展汉语教学,较好地推动了汉语传播.在此契机下,西安文理学院抓住机遇,明确办学定位,立足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面向东南亚扩大留学生培养规模,提升留学生培养层次,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把本土教育和国内教育有机融合,助力东南亚国家青年人才培养与发展,开启新时代新模式的汉语人才培养之路.

    东南亚华文教育西安文理学院国际中文教育

    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家安全思想探析

    王林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秋战国时代是统一下的大分裂时代,也是酝酿着统一基因的大分裂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形成了天下—国—家的三阶层结构;通过变法图强,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在重民思想的影响下,民众支持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分封制、宗法制等制度的变革,阶层的上下流动成为维护政权安全的历史选择;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领土安全在春秋战国时代具有新的形态,战败国以土地换和平成为新的诉求;战争的巨大破坏性催生了弭兵运动,成为古代历史上追求共同安全的伟大尝试;从华夷之辨到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塑造了密不可分的安全共同体.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家安全思想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它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当代维护国家安全的理论注入丰富的历史养分.

    春秋战国国家安全变法图强华夷之辨弥兵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