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府新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府新论
天府新论

双月刊

1004-0633

tianfuxinlun@163.com

028-82973512

610071

四川省成都市大石西路科联街19号

天府新论/Journal Tianfu New Idea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杂志。它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鼓励创新之见,以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为宗旨。本刊发表国内外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学、哲学、文化、文学、历史、科教等社会科学研究论文、书刊评论、观点综述,是了解国内外社会科学学术界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证、新成果和新趋势的重要窗口。学术性、创新性、探索性、综合性为本刊主要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政治学原理书写的普遍性与中国性

    徐勇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理是指某一领域、部门或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基本的规律或道理,是揭示事物现象背后理由的概念,具有普遍性、根本性、本源性.它为事物现象的解释提供基本框架和依据.政治是人类普遍的社会现象.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建制的学科,有其基本原理,并具有普遍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揭示了人类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普遍性价值.政治学作为一门外来的学科,在引进时势必受西方学说的影响.其中的相当部分是基于西方事实现象或从西方的角度提出来的,并不具有普遍性.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国的事实现象要求更新原有的知识版图,从中国事实现象中抽象出一般原理,进而重新书写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普遍性中国性

    重写政治学原理的逻辑基础

    周平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写政治学原理,是一个时代性话题,却涉及中国政治学知识演进的底层逻辑.中国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学知识,并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近代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政治学知识自给自足的进程被改变了,全面接受了西方的政治学;近年来,中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并带来国家与社会的根本改变之后,产生了对自主性政治学知识及形成自己的政治学叙事的切实需求.今天重写政治学原理,本质上就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要而重构政治学知识的重要步骤,不仅具有特定的内涵,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政治学原理知识生产知识重构自主性

    建构"中国性":基于历史政治学的新政治学原理纲要

    杨光斌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政治学是一种具有"中国性"的方法论,有了自己的方法论的社会科学才有可能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最能体现系统性知识体系的是由方法论和基础概念构成的政治学原理.有了历史政治学,对政治学的元理论,诸如政治概念、政治作用、国家理论、政党理论、政府理论、干部制理论、民主理论和现代化理论,都可以进行"重述"而有不同的理解,这构成了"新政治学原理".新政治学原理有两大特征:一是历史政治学所建构的"中国性";二是"中国性"理论并不是封闭的,是基于对现实的关怀而寻求比较历史研究的产物.因此,新政治学原理是从"比较"出发、以当代中国为中心的政治学知识体系.

    历史政治学新政治学原理历史比较

    以马列主义重建政治学基本原理

    姚中秋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政治学有两个思想和学术谱系:一个是自由主义政治学,另一个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美式全球化时代,自由主义社会科学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推动我们重写政治学原理,我们理应把马列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列主义的实践性理论转化为政治学的方法、概念、逻辑和命题.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唯物辩证法,据此可以重建新政治学的基本原理:把政治理解为改变世界的一种总体性实践;采取能动性中心主义研究取向;把政治性质的组织及其组织化机制和发展——指以生产力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能动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世界体系和历史作为元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学原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论政治学原理重构的区域维度

    任锋
    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学原理重构需要注重区域维度,这是历史政治学深入发展的积极方向,能够为历史政治理论提供创新增量,也可为区域和国别研究在学理基础上提供必要保障.政治学原理区域维度的重构,离不开对于人类文明和政治共同体形式的基本反思.就中国研究而言,学界常见的帝国论将中国解读为专制主义的中心支配型国家,解释模式包括中心—边缘、中间地带和赞米亚高地等.民族走廊及多元一体、中间圈和超社会体系、跨体系社会等学说,对帝国论虽有借鉴而与此异趣,引导我们结合中国历史实践来理解大一统国家的逻辑.作为帝国论的早期异议者,钱穆的历史区域说可以视为重识区域维度的历史政治学起点.历史区域说内嵌于中外文明和历史精神的深入比较之中,体现出基于大一统的立国思维和礼治新诠,蕴涵了丰富深远的现代智识启示.受此启发,我们可以将区域视为经由历史积淀而承载共同秩序特质与战略价值的空间化社会政治形态,在一种治体论范畴的视野里开展对于区域维度的理论重构.

    区域帝国大一统历史区域治体

    金融化的奥秘——《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赵磊赵晓磊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国经济学家塞德里克·迪朗撰写的《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是一部值得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界重视的新著.其中可获得七大启示:(1)与其说金融化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走向衰落的原因,不如说金融化是资本主义走向衰落的必然结果.(2)虚拟经济的繁荣不过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生产过剩的衍生物.(3)一旦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那么虚拟经济欺负实体经济的底气就来自实体经济的生产过剩.(4)之所以有人质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或许是因为混淆了价值和价格的区别.(5)明斯基之所以在今天享有如此高的声誉,不是因为明斯基真正揭示了金融不稳定的根源,而是因为明斯基比马克思更能被当代主流经济学接受.(6)资本主义社会负债攀升的逻辑链条,隐藏在"透支与过剩"的悖论之中.(7)金融化的真正奥秘,在于通过极限施压的方法来增加利润增长点.

    金融化虚拟资本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生产过剩马克思

    新封建主义及其历史奥秘——从历史唯物主义来审视约迪·迪恩的新封建主义

    蓝江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众多提出新封建主义的学者中,美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者约迪·迪恩的新封建主义独树一帜.她早期提出了一个相对于传统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传播资本主义概念,不过她在 21 世纪早期的思想发展中,体现了从政治批判到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脉络.在看到了麦肯齐·瓦克在《资本已死》中提到的资本主义之后陷入更糟的历史阶段的问题,她也觉得当代资本主义或许也发生了衰退,进入一个新封建主义阶段.不过,她对新封建主义的界定是基于政治上的理解,从而提出了新封建主义具有权力分割、新领主和新农奴、腹地化和灾难性焦虑等特征.如果我们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来审视约迪·迪恩的新封建主义,可以发现,她的新封建主义带有一种抽象化政治的痕迹,缺乏从具体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剥削和不平等,从而也无法理解新封建主义的核心不是政治,而是将云领地变成私有制的历史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约迪·迪恩新封建主义共产主义传播资本主义

    儒家传统与生育形而上学

    范瑞平陈立胜何仁富
    57页

    Confucianchildbirthmetaphysicsresponsibilityright

    生之德,家之风:儒家生育故事如何讲下去?

    范瑞平
    57-61页

    生育:"责任"抑或"权利"?

    陈立胜
    62-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