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章永林

月刊

1008-7974

thsywk@126.com thsyld@126.com

0435-3208109

134002

吉林省通化市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内恰逻辑、价值导向与实践路径

    杨帅沈绍伟廖文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时代要求,科学家精神蕴含着满足大学生劳动教育需要的价值属性,大学生劳动教育可以推动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转化.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能克服传统思维对劳动教育的狭隘认识、满足时代新人的成长需要、丰富劳动客观的文化场域.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融合理念、耦合内容、迭合形式、聚合技术增进融入的实效性,进而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

    科学家精神劳动教育大学生逻辑理路价值追求实践路径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及路径

    张晓丽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从四个层面凝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不仅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必然之路,也是新时代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发展的关键之举和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的现实之需.要遵循"知—情—行"的逻辑规律,通过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学主渠道,发挥大学生主动性,融入"大思政课"社会实践以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入脑、入心、入行,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效果.

    伟大建党精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医药术语等效翻译策略研究

    谢婉霞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基于中医药术语构成特点和中西医药术语差异,旨在通过对中医药术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等效翻译研究,重点阐述金隄等效翻译理论中的渗透与吸收和形象转换翻译策略.研究证明:只有让非汉语文化接受者更好地理解中医药文化实质内涵、等效认知中医药文化形象意境,才能让其感受中医药文化精髓与韵味,更好地接受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术语等效翻译渗透与吸收形象转换

    汉语法律术语英译研究现状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

    郑晨金怀梅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中国知网收录的459篇汉语法律术语英译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 6.2.R2生成作者图谱、机构图谱和关键词图谱,呈现汉语法律术语英译的核心研究者、核心研究机构及其合作关系等研究现状,揭示研究脉络和研究热点,发现研究盲点,预测发展态势.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基于翻译学理论,集中于翻译策略的路径研究,忽略了法律术语的本体研究;现有研究的主流研究工具是语料库,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存在研究范围狭窄、技术单一和不成体系等不足.为了更好地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大局,未来的研究可以转向法律术语的本体学研究,立足于各部门法,以观照汉语法律术语的构成、类型和系统特征,建立中国特色法律术语英译数据库.

    汉语法律术语英译CiteSpace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表达与实践推进

    刘睿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基础上,从人的自由与发展角度出发,通过追溯"自然共同体"以明确资本主义源自何处、批判"虚幻共同体"以揭示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揭秘"抽象共同体"以指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建构"真正共同体"以预见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形态,进而揭示不同共同体中人的现实境遇而得出的观点总和.结合时代发展、直面现实问题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得以诞生和推进的直接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理论表达,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则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实践推进.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实的人自由发展

    王国维悲剧美学视域下的戊戌变法

    贾小壮栾杰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末期的戊戌变法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一次历史尝试,以维新派六君子被害的结局宣告失败,至此,戊戌变法的悲剧色彩奠定.钻研西方美学的王国维提出了"壮美"的审美范畴.维新派与守旧派的对抗、变法的失败,印证了王国维悲剧美学在历史中的时代反映.在发掘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悲剧倾向的基础上,探究戊戌变法的悲剧含义,旨在展现一种富有时代情绪的历史解读.

    戊戌变法王国维美学"壮美"悲剧

    社会生态心理学视域下黄梅戏文化的生息繁衍

    王婷婷闻雯王永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梅戏是我国首批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五大传统剧种之一的"活态文化",其传承和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心理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黄梅戏剧目的流变根植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紧贴当时当地人们的审美心理.黄梅戏的音乐从人文地理和生态环境中汲取养分,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黄梅戏文化演进与历代艺术家在社会生态环境大背景下个体主动和被动的传播行为休戚相关.

    社会生态心理学黄梅戏文化繁衍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悲剧意识研究

    马雯婷张宁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因其对小知识分子荒诞生存的精彩书写被冠以荒诞派作家的头衔.贝娄作品深刻的时代思想烙印,整体上浸润着西方文学源远流长的悲剧意识.西方文学家热衷于悲剧的创作,悲剧主人公们在苦难和压力下不甘于沉沦为"末人",而是奋起反抗,以其崇高壮美的奋斗历程宣示其作为命运的主人的英雄气概.笔者撷取《洪堡的礼物》《赫索格》和《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三部经典作品,分析人物塑造和情节展开的表现手法,品读作家看似平淡的叙事语言之下深藏的悲剧意识,挖掘其作品悲剧意识的源头,为贝娄作品的研读提供新的视角.

    悲剧悲剧意识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赫索格》《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客家山歌的意象图示

    钟颖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象图示是具身体验在语言中的表征,透过意象图示可探知特定人群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和思维方式.该文依据意象图示理论分析客家山歌中三种主要的意象图示:"上—下"意象图示、力意象图示,以及联系意象图示.总结客家山歌意象图示的主要特征:超验与经验深度融合;源于自然、取材于自然;投射路径复杂多样.由此探知客家文化具有如下特征:建立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道德体系;敬畏自然;恪守低调内敛的处世原则;强调人际互动关系.透过意象图示分析客家山歌的语言特征与文化内涵,不仅能为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也能推动地方优秀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客家山歌意象图示文化思维方式

    循证取向的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改进

    汤颖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高师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调查表明,师范生亟待发展实践创新素养、教学研究能力,高师课堂教学亟待改进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基于"证据"进行实践的循证教学为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改革增添了过程性活力和方法论指导.循证取向的高师课堂教学改进有赖于教育者形成基于学生"前见"理解的主体生命角色的移情体验,教师教学过程中"以证为明"的方法论精进,营建对话理解的课堂教学反馈文化以及小组教学表现性评价的教学机制赋能.

    循证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教学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