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章永林

月刊

1008-7974

thsywk@126.com thsyld@126.com

0435-3208109

134002

吉林省通化市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向

    林晶李响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以中国共产党百余年伟大实践为坐标,是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生成的精神写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结晶,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蕴了坚持真理的理论品格、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性品格和不怕牺牲的革命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彰显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主动,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因密码,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思想滋养,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精神标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服务于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民幸福,推动政党治理现代化、文化治理现代化和经济治理现代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聚磅礴伟力。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时代品格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思维方法

    何有英史巍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是一股发轫于虚无主义,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目的的政治思潮,在其产生、传播过程中以唯心史观为理论内核,运用虚无主义、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观点诋毁民族的历史文化,摧毁历史进步的文化自信,否定历史人物的贡献,遮蔽历史的真实图景,虚无历史事件的意义,割裂历史进程的延续。中国共产党在其百余年奋斗过程中从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高度,以唯物史观直击历史虚无主义理论根基,以战略思维深刻阐明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危害,以历史思维系统记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地位,以辨证思维主动辨析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本质,提出了完善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措施,以伟大历史成就回应历史选择的质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思维方法

    "黄羊钱鞭"的价值意蕴与系统性保护

    张景明李艳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视角,通过探讨"黄羊钱鞭"这一民间舞蹈的历史源流、演变发展、传承现状和价值意蕴等方面,对其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保护传承的具体措施,使"黄羊钱鞭"等民间传统舞蹈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黄羊钱鞭"传承与保护

    从"传承"到"传播":非遗新闻报道的话语变迁——以《四川日报》2013年至2022年报道为例

    王亮刘庆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官方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道能够反映政府对非遗的总体态度,该文选取了《四川日报》942篇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闻,以话语分析和内容分析为研究方法,采用梵·迪克的宏观话语分析理论,结合诺曼·费尔克拉夫的"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分析框架,分析从2013年到2022年《四川日报》的非遗话语变迁,以此来探究近十年我国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发展变化。研究发现:在文本层面,非遗新闻报道的叙事发生了从共情化叙事到建设性叙事、从故事化叙事到互动化叙事的转变;在语境层面,全媒体记者的出现使得非遗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从严肃转向了"网络化"和"流行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报道话语的变迁背后是国家非遗保护观念从"传承"到"传播"的重心转变。

    传承传播非遗新闻话语变迁《四川日报》

    校政企村协同共建"吉乡农创园"的路径探索——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例

    张秋菊李才姜赢鑫徐东北...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刻阐释了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模式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文对"吉乡农创园"的创建背景、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校政企村协同共建的"吉乡农创园"模式;凝练了"策划先行、党建引领、品牌打造、三产融合、协同保障"五个维度的实施原则;打造了引领型、牵动型、增值型、带动型等特色农创园模式,为以校政企村协同共建"农创园"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路径,为吉林省应用型高校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样本和示范,为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提供了模式参考。

    吉林省校政企村农创园创建背景创建原则创建路径

    地方应用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策略研究

    王清华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强化地方性、应用型特点,主动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体系。文章对地方应用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创新和完善转化机制,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应对策略,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探索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地方应用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对策

    保罗·利科隐喻思想之弗雷格溯源

    于林龙侯明明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罗·利科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也是当代最重要的诠释学家之一。他开创了隐喻诠释学,在其著作《活的隐喻》一书中,他详细阐述了隐喻观。弗雷格是德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是数理逻辑和分析哲学的奠基人,也是语言哲学的开创者。弗雷格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许多哲学家,如达米特、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保罗·利科的哲学研究重点虽与弗雷格不同,但从其隐喻观乃至语言哲学研究中仍可寻到弗雷格语言哲学思想的影子。文章对弗雷格的"真"理论、语境论原则及意义理论和保罗·利科的隐喻思想进行简要梳理,从中揭示出保罗·利科隐喻思想的弗雷格语言哲学思想渊源,以期对二者的语言哲学理论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对保罗·利科隐喻思想的理解。

    保罗·利科隐喻弗雷格语言哲学

    近代汉语副词"现"取代"旋"的几个问题

    许卫东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书面语料看,近代汉语中,明末清初以前的"现"与"旋"在"时间域"里是区别明显的。"现"是时间名词,主要表示"现在""此刻""目前"等意义;"旋"是时间副词,又可二分:"旋 1"表"立即"等意义;"旋 2"表"刚""当场""临时"等意义。自明末清初以后,二者之间界限开始模糊,"现"逐渐取代了"旋","旋 1""旋 2"在不同语境里表示的相关意义及副词用法都由"现"承担。完成取代后,"现"还新产生了"特意、专门"等意义,由时间副词语法化为方式副词。

    "现""旋"取代时间方式转喻主观化

    基于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虚拟语言景观研究

    付珊珊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景观研究边界延伸至数字空间的虚拟语言景观。该文以国内"985"高校图书馆网站为研究对象,基于SPEAKING模型,从背景、参与者、目的、行为序列、基调、媒介、规约、体裁八个视角展开分析。研究发现,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虚拟语言景观整体具有实时性、经济性、互动性等特点,语言景观标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具备服务、信息、交流三大功能。网站界面布局形式共性与个性相互转化,使用学校标志性符号凸显认同感。语言形式口语化、生动化,拉近与受众距离。网站设计上遵守交际规约,适当包含理解规约。本研究尝试扩展语言景观的研究边界,进一步丰富虚拟语言景观研究场域。

    虚拟语言景观高校图书馆网站SPEAKING模型

    汉语"脸/面"和英语"face"的概念隐喻研究

    孙玉慧李蓉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探讨汉英语中基本人体词"脸/面"("face")的概念隐喻。研究结果显示,汉英两种语言关于"脸/面"("face")的概念隐喻映射既存在共性,又各自具有特殊性。研究进一步印证了认知语言学中认知具有"体验性"特征的观点。汉语"脸/面"和英语"face"的概念隐喻用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文化和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语言反映文化特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认知结构和范畴上存在差异。

    脸/面face概念隐喻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