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农业科学
天津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天津农业科学

天津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宋治文

双月刊

1006-6500

tjnykx@163.com

022-23678601

300192

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268号农科大厦1905室

天津农业科学/Journal 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农林、植保、土壤肥料、园艺、畜牧兽医、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水产、花卉等方面的基础理论、试验报告、实用技术和专题综述类文章及农业区划、科研管理等软科学论文。适合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业行政管理干部、农业大中专院校师生参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氮素营养对白檀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曹剑锋李凤汪芝玲韦启娇...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适合白檀幼苗快速生长的最佳施氮量和提高白檀幼苗培育效率,以 1 年生白檀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CK(0 g·株-1)、N1(4。5 g·株-1)、N2(7。5 g·株-1)、N3(10。5 g·株-1)和N4(13。5 g·株-1)5 个氮素水平的氮肥施用试验,研究氮素营养对白檀幼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肥显著促进了白檀幼苗株高、地径和叶片面积的生长,上述指标均在N2 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较CK提高 67。49%、50。00%、49。95%;与CK相比,4 个氮肥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含量,提升了净光合速率(Pn),促进了水分利用率(Wue),以N2 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率(Wue)最高,分别比CK提高 63。6%、89。8%、79。9%;在暗适应条件下,白檀叶片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合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均在N2 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降低。综上所述,适量施用氮肥能显著提升白檀适应强光的能力和光合能力,促进白檀幼苗的生长。本试验条件下,白檀幼苗适宜的施氮量为 7。10~7。86 g·株-1。

    白檀幼苗氮营养生物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

    菊花脑PYL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郑重玖宋孜文杨俊俊张兵...
    9-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PYL(Pyrabactin resistance 1-like)蛋白作为脱落酸信号转导的核心组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探究菊花脑PYL家族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PYL基因家族成员,并利用RNA-Seq数据分析CnPYLs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nPYL家族包括 11 个成员,分为 3 个亚家族,同一个亚家族的各成员蛋白结构域和基因结构高度保守,其中亚家族I基因含有 2 个内含子,其他 2 个亚家族基因没有内含子;CnPYL家族基因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主要包括逆境胁迫响应元件、植物生长发育相关元件、光响应元件和激素响应元件。同时,RNA-Seq数据分析表明,PYL基因在菊花脑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除CnPYL2 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较低外,其他CnPYLs基因在菊花脑各组织中的表达都很高。这说明PYL作为ABA受体成员,参与了ABA调控的菊花脑各组织的生长发育过程。综上,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CnPYLs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基础信息。

    PYL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菊花脑基因表达

    新疆新源县野果林气象要素年变化特征

    程功刘立强周伟权廖康...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新疆新源县野果林的更新与复壮工作提供气象资料支撑,对 2019-2021 年新源县野果林平地、阴坡和阳坡 3 种生境类型的气象观测数据进行监测分析,探讨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土壤温湿度、降雨、风速与风向关键气象要素的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气温呈现明显的单峰年变化模式,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温度为 22。87℃,而 1 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温度为-8。59℃,不同试验地间的温差不超过 2。04℃;空气相对湿度在 6-7 月达到峰值,并且极端湿度事件频繁发生;光照强度从 1-6 月逐渐增强,随后在 7-12 月逐渐减弱,3 种试验地的年均光照强度差异小于 1 876 lx;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变化幅度减小,7 月土壤温度达到最高,而 1 月最低,3 月和 9 月为土壤温度的交汇期;土壤含水量在 5-6 月达到最高,在 8-9 月降至最低;降水主要集中在 4-6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 49。1%;年均风速为 1。19 m·s-1,东南风向占主导地位,占比 45。45%;除了风向外,其他气象要素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总体而言,新源县野果林全年气候条件普遍适宜野果林的自然更新,但冬季极端天气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更新能力构成了显著挑战,需要在生态保护过程中予以重视。

    野果林气象要素年变化

    不同类型含钙叶面肥对高品质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杨超王冰华李跃超吕建...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不同类型叶面钙肥对高品质番茄长势、产量、果实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以本地高品质番茄品种原味一号为试材,自番茄第 1 穗花开花后,每隔 10d喷施 4 种不同类型含钙叶面肥,以确定其对番茄株高、茎粗、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含钙叶面肥后,番茄所有测定指标数值均有所提高,同时显著降低了脐腐病的发病率。喷施糖醇钙后,番茄的各项测定指标表现效果最好,番茄株高和产量分别为 173。33 cm、31 825。5 kg·hm-2,脐腐病发病率降低 0。33%;番茄品质也有改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 114。32 mg·kg-1,可溶性糖含量达到 49。39,增加 3。61%,各穗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最好。综上,喷施糖醇钙肥可以较好地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提高番茄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高品质番茄叶面肥产量品质

    2017-2020年山西省耕地质量状况与玉米产量相关性研究

    王慧杰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 2017-2020 年山西省耕地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玉米产量的相关性,通过对 2017-2020 年山西省 11 个地级市下52 个县、市、区的耕地土壤进行系统调查与监测,分析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 5 项关键耕地质量指标,调查其对应的玉米产量。结果表明,2017-2020 年山西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为 10。00~29。95 mg·kg-1,全氮含量范围为 0。65~1。40 g·kg-1,有效磷含量范围为 5。75~22。40 mg·kg-1,速效钾含量范围为 105。91。36~225。25 mg·kg-1,缓效钾含量范围为 545。29~1 284。00 mg·kg-1,除有效磷与速效钾之间呈负相关外,其余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此外,将玉米产量(y)与有机质(x1)、全氮(x2)、有效磷(x3)、速效钾(x4)、缓效钾(x5)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为y=698。46-0。966 2x1+24。99x2+1。776x3-0。118 0 x4-0。108 1x5,F=2。837 6(F>2),P=0。017 41(P<0。05)。这表明模型具有统计显著性,能够根据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含量预测玉米产量。综上,山西省种植玉米应采用高氮、中磷、低钾的复合肥料配比,以促进玉米增产。

    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玉米产量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滁州市土地利用与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预测

    任超群刘平辉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变化,对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以滁州市为研究区,基于 2000-2020 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PLUS模型、IM模型和InVEST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并预测 2030 年滁州市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00-2020 年,滁州市建设用地持续扩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倾向性特征明显;2030 年滁州市生态保护情景下的林草地增长较明显,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减缓,其他 3 种情景下的生态用地呈减少趋势,城市蓝绿空间萎缩;2000-2020 年,滁州市生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扩张引发琅琊区及周边生境质量显著下降;2030 年滁州市 4 种情景下的生境质量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为生态保护情景>耕地保护情景>自然发展情景>经济发展情景。综上,本研究可为滁州市生态格局优化及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土地利用变化生境质量PLUS模型InVEST模型滁州市

    高压输电走廊用地复合利用模式与路径探析——基于"农业+生态"的视角

    王萌萌蔡为民刘虹吾孙国兴...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廊下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地区经济效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借助文献综述法与案例研究法,探索高压输电走廊复合利用模式与价值实现路径,并对天津市某段高压输电走廊的廊下土地资源价值实现方案进行分析考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安全、效益、适宜"的原则下,将廊下土地资源整体区域规划为农地种植、生态草地、养殖池塘、生物塘和人工湿地的综合利用空间,此路径下的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有效提升,本方案的实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廊下土地资源的闲置和荒废,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综上,综合考量高压线下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资源禀赋条件是廊下土地资源价值实现的前提,需在秉持安全、效益、适宜的原则基础上,遵循其复合利用方案和实施路径,以实现高压输电走廊用地的经济、生态与社会价值,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实践探索提供经验借鉴。

    高压输电走廊农业复合生态复合价值实现

    牡丹江市三道关林区野生鼠总科动物感染绦虫和蛔虫的情况调查

    王芷元李强王宇航金志民...
    54-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调查牡丹江市三道关林区野生鼠总科(Muroidea)动物组成情况以及鼠总科动物感染绦虫和蛔虫的情况,采用铗日法,于 2023 年 3-10 月在牡丹江市三道关林区利用捕鼠笼捕捉野生鼠总科动物。将捕捉到的野生鼠总科动物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并解刨,将小肠用生理盐水冲洗,取出虫体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分析并判断其种属,分析并记录各种野生鼠总科动物感染绦虫和蛔虫的情况。结果表明:在牡丹江市三道关林区不同生境共捕获野生鼠总科动物 247 只,隶属于 1 目 2 科 3 属5 种,其中包括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棕背鼠平(Myodes rufocanus)、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大仓鼠(Tscherskia triton),种类组成以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为主,分别占 40。89%和 34。01%;经形态学鉴定,感染的绦虫均为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mula),三道关林区野生鼠类感染缩小膜壳绦虫和蛔虫的概率分别为 2。43%、1。62%。其中,大林姬鼠感染缩小膜壳绦虫的概率为 2。97%,黑线姬鼠感染缩小膜壳绦虫的概率为 4。76%,黑线姬鼠感染蛔虫的概率为 4。76%,其余鼠未见有感染。综上所述,三道关野生鼠总科动物感染缩小膜壳绦虫的概率较全国其他省份低,但出现蛔虫感染现象,对人类健康构成一定威胁,相关部门应加强鼠患和寄生虫的防治工作。

    鼠总科大林姬鼠黑线姬鼠缩小膜壳绦虫蛔虫

    甘薯中调环酸钙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

    绳慧珊李娜刘磊牛艺融...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甘薯中调环酸钙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用 0。5%甲酸乙腈溶液提取甘薯样品,经氯化钠盐析分层后,取上层有机相浓缩至干,最后用乙腈-0。1%甲酸水(1∶1,V/V)溶液复容后上机检测。结果表明,调环酸钙的最小检出量为 1×10-11 g,定量限为 0。01 mg·kg-1,平均回收率范围为 89%~91%,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 1%~3%,调环酸钙在 0。005~0。500 mg·L-1 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 0。99,基质效应可忽略不计。在陕西和天津等 8 个地点进行田间试验,甘薯样品中调环酸钙的残留量均小于 0。01 mg·kg-1,通过膳食风险评估,调环酸钙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 0。19614 mg。综上所述,该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地检测出调环酸钙在甘薯中的残留量,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要求,按照推荐剂量和方法施用 12%S-诱抗素·调环酸钙可溶粉剂,安全性良好,符合我国相关残留限量的标准。

    甘薯调环酸钙残留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含量测定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影响分析——以SPS措施为例

    华红娟潘佳慧王晓蓉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入世 23 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出口品类日益丰富、出口结构日益完善。SPS措施因其设置和实施的隐蔽性及灵活性,被许多国家用来降低风险和防止其他国家农产品流入本国市场。我国对SPS措施认知尚浅,在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标准和品质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全球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本研究采用 2002-2022 年我国向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农产品出口数据,实证评估SPS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SPS措施在短期内会抑制我国农产品出口,但从长远看,SPS措施能倒逼农产品企业提高质量标准,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并且这种正向作用是逐步深化的。基于此,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政府需建立完善的SPS措施风险警示制度和严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体系,协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行业协会需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农业企业应开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获取国际认证。

    SPS措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应固定效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