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统计与信息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统计与信息论坛
统计与信息论坛

薛小荣

月刊

1007-3116

tjyxxlt@126.com

029-82348751,82348688

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小寨东路64号

统计与信息论坛/Journal Statistics & Information Forum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统计与信息论坛》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财经学院和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教分会联合主办的,公开发行的专业性统计类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月刊,每月10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3116,国内统一刊号:CN 61-1421/C。 本刊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统计调查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近年来,《统计与信息论坛》在统计界的影响不断扩大,转载率不断上升,获得了众多专家、学者、院校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口普查遗漏的组合式估计方法

    胡桂华LóPEZ-CARR David黄艳华吴笛...
    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上的人口总体(全国、全国以下各行政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利用对总体登记的普查人口名单和覆盖调查人口名单构造的组合式遗漏估计量估计人口普查遗漏①人口数.目前各国政府统计部门在人口普查遗漏估计中主要使用单重遗漏估计量,但该方法未包括同时遗漏于这两份调查人口名单的双重遗漏人口,低估了总体普查遗漏人口数.组合式遗漏估计量除了包括单重遗漏人口外,还包括了双重遗漏人口,避免了单重遗漏估计量的缺陷.采取抽样估计和数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单重遗漏估计量、双重遗漏估计量和组合式遗漏估计量,理论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式遗漏估计量在抽样估计精度和遗漏人口数估计上优于单重遗漏估计量,尤其是在分析双重遗漏人口特征和改进未来人口普查登记工作等方面;在使用刀切法近似计算总体的组合式遗漏估计量的抽样方差时,不能忽视等概率人口层之间的协方差,否则可能低估或高估其抽样方差;单重遗漏估计量和组合式遗漏估计量属于有偏估计量,要使用均方误差比较其估计精度.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利用原始数据全面演示了单重遗漏估计量、双重遗漏估计量和组合式遗漏估计量及其抽样方差估计量等的详细计算过程,同时讨论了其统计性质,尤其是利用设置的数据模拟了有偏性,有助于中国人口普查遗漏估计方案的科学制定及估计精度的提高.

    政府统计人口普查质量评估单重遗漏估计量双重遗漏估计量组合式遗漏估计量不完整二维列联表

    现代产业链韧性评价及提升路径

    谢家智何雯妤
    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变局加剧产业链发展风险,产业链韧性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提升产业链安全的重要基础.理解产业链韧性的内涵及影响因素是建立产业链韧性理论分析的基础,构建包括产业链基础能力、产业链抵御能力、产业链链条控制力和产业链创新能力在内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产业链韧性水平进行测度评价,并与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支撑中国产业链韧性的主要因素是包括基础设施、劳动力供给在内的产业链基础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链抵御能力和产业链创新能力对产业链韧性提升的贡献相对较低;近年来中国产业链韧性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增速放缓.因此,应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产业链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治理能力,积极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中国产业链韧性的主要政策主张.

    产业链韧性产业链安全熵值法测度评价指标体系

    外部经济不确定性与中国家庭经济活动

    李小平杜昕倩田璞
    2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国外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将对中国家庭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在测算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家庭收入、消费和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总消费均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且这种负向作用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大;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不同消费水平群体的家庭耐用品消费均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对中等消费水平群体的负面影响最大.此外,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家庭收入和消费的影响表现出区域差异性和城乡差异性,在外向型产业占比更大的东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家庭收入和消费受到外部经济不确定性的冲击更大.而拥有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是缓解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家庭经济活动负面影响的重要调节方式.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家庭面临更大的外部经济不确定性时,会减少对风险资产的持有,增加持有无风险资产.

    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消费耐用品消费风险资产配置

    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波动特征及联动关系研究

    孙晨童王相飞丁新
    4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周期研究,应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动态双因子(MS-DBF)模型,实现了对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测度、波动状态识别以及关联关系的分析.这对于同时监测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的周期波动态势以及通过周期视角探究宏观金融关联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第一,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非对称特征,并且金融周期的波动程度小于经济周期;第二,无论是扩张还是收缩阶段,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都具有一定的先行性,但每轮循环的先行期长短不一;第三,两个周期的联合波动具有区制依赖特征,并且不同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存在非对称性;第四,由于新冠疫情冲击导致宏观经济数据异常波动,使得传统 MS-AR和 MS-VAR模型都无法准确地识别经济周期阶段,而 MS-DBF模型依托联合转移概率矩阵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经济周期的每一轮波动.2021 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正处于"前者收缩、后者扩张"的联合区制状态,经济周期走势深度探底;金融周期虽然处在扩张阶段,但仍位于较低水平.这预示着,现阶段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宏观调控仍然具有一定的政策调控空间,政府部门可以适度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金融周期经济周期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联动关系稳健性MS-DBF模型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共同富裕: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杨舒然雷晓康
    5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是助力共同富裕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因此,采用 2016 年与 2018 年中国家庭追踪微观调查数据建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从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两个维度建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试图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农村居民实现共同富裕;第二,数字普惠金融产生的积极效应存在异质性,农村居民金融素养与金融市场参与度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产生的积极效应愈明显;第三,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促进农村居民信贷水平,而且提高了农村居民家庭创业的概率与收益,从而促进农村居民共同富裕.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居民共同富裕信贷水平家庭创业

    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动态分解、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

    魏丽莉侯宇琦曹昊煜
    6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为框架,构造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指数对中国 2006-2019 年城市碳排放治理绩效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含义、跨期动态变化、区域均衡等层面对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指数进行多维分解,检验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样本期内全国城市平均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动态分解结果显示,中国各地的平均碳排放绩效水平不断改进,创新效应对其贡献逐年增大但赶超效应贡献不足;第二,空间分异方面,珠三角、长三角、粤闽浙沿海、长江中游等东部地区城市群不仅平均碳排放绩效水平普遍较高,且碳排放绩效的增长速度较快,中西部地区仅成渝城市群碳排放绩效表现较好,中原、京津冀等城市群近年来碳排放绩效的改善速度较快;第三,基尼系数测度及其分解显示,近年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指数的分异程度逐步加深,分异成因主要为城市群组间差异,城市群内部差异贡献度较低;第四,Lasso分析及双固定面板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清洁能源使用、金融发展、绿色环保和科技支持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层面的碳排放绩效,能源消耗强度和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对碳排放绩效具有负面影响;最后,城市群因子探测结果显示,各城市群间的驱动因子存在一定差异.

    碳排放时空格局区域差异共同前沿面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

    独立监管、激励协同:粮食社会责任储备管理研究

    姜启军荣志杰
    8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是企业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粮食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管理,让承储企业具备责任担当是发挥储备效能的关键.基于政府是否对参与社会治理的公众进行激励,构建政府—承储企业—公众的三方演化博弈,根据社会责任储备"龙头试点—规模推行"发展特点,创新性引入企业规模动态变量,通过系统动力学对博弈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在不同监管模式下企业行为的演化过程和策略选择,得到粮食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分级管理方式,对极端应急情况进行仿真,对应急物资管理也有一定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型承储企业,政府可以实施独立监管,激励公众参与社会责任储备管理可提升管理绩效;对于中小型承储企业,政府需要激励公众共同参与社会责任储备管理,才能达到理想管理效果;在极端应急情况下,政府对小微主体规制力量不足,需要对小微主体投机行为施加高额罚款并调动公众参与协同治理,才能达到理想管理效果.最后,从加快建立社会责任储备承储企业分级管理长效机制、鼓励公众多渠道参与社会责任储备管理实践、适当扩大大型承储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承储比例、加强大型承储企业与中小型承储企业的应急保障连接、加强承储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和信息发布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粮食社会责任储备粮食保障动态机制演化博弈系统动力学

    乡村振兴战略下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新技术采用影响研究

    唐敏马雨晨
    10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新技术的采用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以农民微观主体为对象构建农民社会经济地位、双元学习、驻村第一书记和农业新技术采用间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基于浙江杭州、陕西安康、甘肃平凉三市 598 户农民调查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和 Bootstrap 中介效用模型,实证考察了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新技术采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方式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农民新技术采用的中介效应正向显著,且利用式学习的中介效应高于探索式学习;驻村第一书记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农民新技术采用中存在调节效应.据此,建议通过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政府技术推广、发挥驻村第一书记跨层级治理作用等,促进农业新技术应用体系良性循环.

    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社会经济地位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农业新技术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研究的多元特征、演进体系与前沿趋势

    边志锋张立国
    11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支撑.近年来,围绕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内容挖掘和数据分析有利于发现当前研究的特征、演进体系和未来的研究趋势,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知识关联为研究切入点,运用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等研究方法,梳理了 2003-2021 年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研究脉络,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对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研究的多元特征、演进体系和前沿趋势进行计量分析.研究显示: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研究经历了"学理思考期""借鉴经验期""自主创新期"与"体系构建期"等四个阶段;学科互动频繁,研究成果丰硕;主题聚焦于高等教育治理的理念本体、政策价值、实践应用以及"治理"理论在高等教育学中的拓展,呈现出显著的"延续性"与"创新性"特征;研究前沿集中在"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治理"与"数字化治理创新"等呼应现实、贴合国家政策的重大问题上.最后通过对研究渊源、研究前沿、研究主体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提出关注多学科与多领域的跨界与融通研究,发挥数字化转型下具体实践研究的强作用力以及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的"良治"图鉴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建议,以期为高等教育治理研究的深入及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

    高等教育治理知识图谱数字化转型教育现代化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