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勘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勘察
铁道勘察

刘家沂

双月刊

1672-7479

tdkc@263.net

010-51823763 51830165

100055

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中铁咨询大厦731室

铁道勘察/Journal Railwa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查看更多>>《铁道勘察》(双月刊)创办于1975年,原名《铁路航测》,是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办的铁路勘察领域唯一的国家正式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重点报道我国铁路勘察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及时报道国内外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特别是有关客运专线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正交实验的西北地区弱膨胀性围岩相似材料配比研究

    周威扬袁荣涛杨景川孔庆祥...
    64-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得到更加精准的弱膨胀性泥岩相似材料配比方案,节省模型试验的材料和降低时间成本,提高试验效率和精度,基于正交理论,通过直剪试验和自由膨胀率试验,得到相似材料在不同配比情况下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及自由膨胀率.采用敏感度分析,得到各配比材料含量变化时对相似材料黏聚力、内摩擦角及自由膨胀率的影响程度,随后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最后将山湾隧道岩土体的自由膨胀率、内摩擦角、黏聚力代入回归方程,得到模型试验所需的材料配比方案,为西北地区弱膨胀性围岩模型试验提供相关依据.实验表明,重晶石粉、石灰、石膏、红黏土和膨润土等材料可以很好地模拟出膨胀岩的膨胀性.其中,重晶石粉与胶结物的比值变化对黏聚力影响最大,而黏土矿物与胶结物的比值变化对内摩擦角及自由膨胀率控制起主要作用.

    高速铁路铁路隧道膨胀岩敏感度分析正交实验回归方程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综合岩溶勘察技术创新应用

    孙中科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控制岩溶发育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风险,准确查明隧道洞身区域岩溶发育程度及特点至关重要.若仅采用在隧道结构线外侧实施钻探的方法,存在隧道范围内岩溶无法准确查明等不足.针对此问题,以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3 号线一期工程区间隧道为例,针对不同平面位置、深度岩溶的发育特点,在调查获取相关勘察资料基础上,采用地质雷达、微动、高精度瞬变电磁等地面物探方法,逐步圈定岩溶发育的重点区域,再通过在隧道中线位置实施钻探进行验证,并对溶洞充填物进行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最后利用钻孔开展跨孔CT和管波测试.物探推断 197 处岩溶发育,有34 处与钻孔揭露溶洞相吻合,70%的洞径小于 2 m;94%溶洞分布于底板埋深以上,其中 29%分布于隧道洞身范围内;55%以上钻孔揭露溶洞为无充填类型.本次岩溶勘察查明了岩溶类型及形态、岩溶空间分布特征、岩溶与隧道结构关系、溶洞充填情况等信息,为该项目设计施工提供翔实、准确的地质资料.

    城市轨道交通岩溶勘察隧道中线钻探瞬变电磁跨孔CT微动管波

    铁路装卸车环线上调车机取代本务机作业可行性研究

    校立帆黄心禹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在铁路专用线装车站内,一般采取本务机装车或调车机车装车2 种作业方式.以兴保铁路冯家川站煤炭装车站为例,对2 种作业方式的流程、时间、经济性等进行研究.首先对车站的作业概况、平面布置、线路纵断面进行分析,对比不同编组下煤炭列车的车站作业时间;然后,结合车站的主要作业流程、机车性能、平面和纵断面等条件,分析调车机替代本务机进行装车作业的可行性;最后,在原有作业流程中加入机车换挂作业,分析调车机车装车对车站作业时间以及设备配置的影响.以冯家川站为例,本站配置调车机后,每日本务机配属时间减少 5 549 min,机车走行减少 5 550 km,相应减少机车配属9 台.因此,在运量较大的煤炭装车站,适宜采用调车机装车,装车线可不进行电气化改造,以节约建设成本.

    铁路机车专用线装车站作业流程运用效率

    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环保选线研究

    王凌
    85-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西安至商洛段穿越秦岭高中山区,郧西至十堰段跨越汉江,具有沿线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敏感区域密集、生物多样性丰富、水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等特点,保护秦岭及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成为西十高铁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采取GIS+BIM的技术手段,制作区域环境敏感区图层,搭建多维度区域生态保护目标空间分布及管控范围的环保选线平台,结合工程技术条件开展各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及环境影响程度的综合比选,从而得出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线路方案,为设计选线及控制工程方案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先期开展敏感区路段环境影响专题论证,可进一步优化工程选线及工程形式,保障项目依法合规.

    高速铁路环境保护选线设计秦岭山区汉江流域

    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速度目标值研究

    洪健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简称"西塘线")是长三角地区首条跨两省一市的快速铁路沪苏嘉城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嘉兴市第一条市域铁路.为了确定西塘线合理的速度目标值,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沪嘉一小时通勤圈"和"嘉兴中心城区与示范区中心半小时通勤圈"目标要求,得出本线时间目标值为15 min;根据功能定位及客流特征要求,得出速度目标值宜控制在160 km/h以内;根据线路站间距要求,得出速度目标值宜控制在 120 km/h以上,从而确定120,140,160 km/h 三个重点比选的速度目标值方案;其次,从时间目标值适应性、站间距适应性、列车运行达速比、路网互联互通、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对120,140,160 km/h速度目标值进行比选分析.研究发现,160 km/h速度目标值方案能够较好满足时间目标值要求,保证较高的车辆运行效率,与相邻线路互联适应性较好,工程技术经济投资增加较少,故予以推荐.

    市域铁路速度目标值功能定位技术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0号块钢束布置方案研究

    杜京涛尹春燕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达万高速铁路渠江特大桥主桥为(139+278+139)m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0 号块为墩塔梁固结,固结区域构造及预应力钢束布置均较为复杂.为了探究该墩塔梁固结区域的应力分布,验证该区域预应力钢束布置的合理性及合规性,基于静力等效原理,首先提取出全桥整体计算模型的单元内力,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0 号块局部计算模型;其次将全桥整体计算模型单元内力转换至整体坐标系下并施加于有限元模型;最后对0 号块在主力及主力+附加力等多种工况进行精细化计算分析,并对有无塔柱范围内竖向预应力钢束两种钢束布置方案分别进行计算分析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塔柱范围内布置竖向预应力钢束后,塔柱根部主拉应力由2.41 MPa降低至0.76 MPa,塔柱的应力分布状态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也验证0 号块纵向及横向预应力钢束设置的合理性,为该桥0 号块位置纵横向及竖向预应力钢束布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速铁路矮塔斜拉桥墩塔梁固结0号块有限元分析

    嵌岩深度对下伏溶洞桥梁桩基承载特性影响分析

    武进广吴南周宏伟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桥梁桩基下伏溶洞嵌入深度对桩身下沉量、承载力大小及桩基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依托某岩溶区桥梁工程,通过MIDAS GTS建立溶洞-桩基数值分析模型,获取桩顶沉降、桩基极限承载力及溶洞周边岩体应力分布规律,开展岩溶区桩基施工桩基的嵌岩深度与下伏溶洞桩基承载特性分析.研究表明,下伏溶洞桩基嵌岩深度越大,嵌岩段提供的摩阻力越大,下伏溶洞桩基承载力越大;随嵌岩深度增加下伏溶洞桩基承载力衰减度逐渐减小,短桩相较于长桩更易受溶洞影响,嵌岩深度超过临界值4d后(d为桩径),衰减度稳定在5%左右,可将下伏溶洞桩基视为普通嵌岩桩进行计算.因此,合理增加桩基嵌岩深度,能有效减小溶洞周边岩体所受应力,同时能避免溶洞周边出现受拉区.

    公路桥岩溶桩基承载特性嵌岩深度

    跨座式单轨车桥时频分布特征与桥梁频率间接识别研究

    刘丹邓军姚志勇简方梁...
    110-116,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多体动力学与小波时频分析理论建立跨座式单轨的车桥动力响应时频分析体系,并通过缩尺模型试验对该系统准确性进行验证,从而研究跨座式单轨车桥的时频谱分布特征与桥梁频率间接识别方法.研究表明:(1)建立的车桥数值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能够很好地模拟实际情况;(2)小波分析对桥梁横向、竖向低阶频率识别效果显著,尤其对横、竖向基频识别准确率很高;(3)低车速下横向频率辨识良好,高车速下竖向频率识别更显著,而不平顺主要影响竖向频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车辆加速度进行低通滤波分析,可间接获取桥梁的基频信息,这些结果证明了多体动力学与小波时频分析的有效性,能够用于跨座式单轨车桥的动力响应分析;此外,对桥梁频率间接识别的研究,有助于工程实践中更好理解跨座式单轨车桥的性能和安全性.

    跨座式单轨车桥耦合振动小波分析时频分布特征桥梁频率

    新建市政隧道下穿多线运营铁路施工地表沉降研究——以郑州火车站操场街隧道工程为例

    郭明谢璨宋曙光韩少辉...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运营铁路施工安全风险高,易导致上方运营铁路路基、轨道变形,影响列车行车安全.为降低施工风险,减少对运营铁路的影响,以郑州火车站操场街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矩形顶管法和管幕暗挖法施工引起的运营铁路路基沉降变化.并对矩形顶管法和管幕暗挖法进行施工工艺、施工进度、沉降控制等多方面的综合比选,给出新建隧道下穿既有运营铁路安全施工方案.研究表明,运营铁路与新建隧道正交时,隧道正上方铁轨沉降最大,隧道中心点两侧铁轨沉降呈对称分布;矩形顶管法施工铁轨累计沉降值最大为 5.6 mm,管幕暗挖法施工铁轨累计沉降值最大为4.04 mm,管幕暗挖法对运营铁路铁轨沉降的影响小于矩形顶管法.

    市政隧道运营铁路矩形顶管法管幕暗挖法沉降

    内马铁路穿越大型裂谷工程地质特征及设计方案研究

    孙瑞杰杨慧林陈平甘川...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选取合适的穿越活动断裂带铁路隧道安全防控措施,以东非大裂谷东翼地区恩贡隧道为例,采用现场地质调查及理论分析方法,对隧道穿越的断裂带范围内地层结构进行针对性研究,对其地质特征及断裂活动进行总结评价,进而推断出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制定隧道专项设计原则及方案.研究表明,该隧道工程区域内的活动断裂以正断层陡坎形式分布,当 7 级强震发生时,隧道穿越的断裂带会发生0.9m平均垂直位移,针对这些裂谷区域可预见的地质灾害,应在设计初期阶段进行规避或预防.研究结果表明,(1)线路应尽可能地规避地质不利地层,若无法绕避,则应采用易于修复的隧道、路基等结构大角度通过;(2)考虑震后的可修复性,应在线路平纵曲线要素的设计上留有足够的富余量,以满足震后调坡需求;(3)应在建设初期对隧道二衬结构内轮廓进行包容性设计,使其灾后隧道内轮廓仍满足列车正常通行的限界要求;(4)针对震后修复需求,对隧道内部轨下结构形式、接触网悬挂方式、水沟电缆槽形式及隧道分节段的结构形式进行特殊设计,使隧道在震后拥有快速恢复正常使用的能力.

    内马铁路东非大裂谷断裂带恩贡隧道设计方案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