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护理实践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护理实践与研究
护理实践与研究

周莲茹

半月刊

1672-9676

hlsjyj@hlsjyj.com

0311-85911163;85074334

050031

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133号

护理实践与研究/Journal Nurs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专家按语

    李春岩
    475页

    一站式护理服务模式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田慧利刘慧勤杨玉洁王艳...
    476-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入院-出院-随访一站式护理服务模式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idiopath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CNS-IID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2022 年 6 月收治的 60 例CNS-IID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入院-出院-随访一站式护理服务模式.采用疾病不确定感成人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A)和疾病不确定感社区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 Community Form,MUIS-CF)评价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评价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和满意度评价量表分别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UIS-A、MUIS-CF、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各项维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出院-随访一站式护理服务模式可以降低CNS-IIDDs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升其用药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一站式护理服务模式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病疾病不确定感用药依从性生存质量

    希望理论护理联合理性情绪调节策略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影响

    许慧婧张璐郑婷婷谢娜...
    482-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希望理论护理联合理性情绪调节策略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希望水平、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 2022 年 6-12 月收治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 65 例,根据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33 例和对照组 32 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希望理论护理联合理性情绪调节策略,对照组患者则行理性情绪调节策略.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希望水平、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和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以及采取积极行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以及采取积极行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乐观、自强等各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RS-11 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面对、回避、屈服三种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面对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希望理论护理联合理性情绪调节策略不仅可以提高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还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希望理论合理性情绪调节策略脑梗死继发癫痫希望水平应对方式心理弹性

    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肖芝花黄燕张芳娄秋英...
    48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探讨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方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 2022 年 1-12 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120 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肌张力(Ashwoth)评分、上肢运动功能(UL-FMA)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焦虑情绪(HAMA)评分、抑郁情绪(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肌张力和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最佳证据总结的康复护理可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肌张力,提升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可缓解负性情绪,促进身心康复.

    证据总结脑卒中偏瘫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多元化护理宣教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李晓虹彭彩义许娟韦晓媚...
    497-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元化护理宣教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7月—2022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且自愿进入临床研究的住院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护理宣教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率,出院前、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血压、血脂、血糖达标率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各时点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差别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交互<0.05).观察组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护理宣教对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促进其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均有积极的影响.

    多元化护理宣教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抑郁焦虑

    NNN-链接护理模式在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照护者中的应用

    陈美华赵翠平李妍杨海燕...
    503-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NNN-链接护理模式在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照护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2021 年 1-12 月医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96 例及其家庭照护者 96 名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8 例和 48 名.对照组对家庭照护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对家庭照护者实施NNN-链接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及家庭照护者SCL-90各维度评分、家庭照护能力量表(FCTI)各维度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MMSE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 6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MMSE量表中的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注意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家庭照护者SCL-90量表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躯体化、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者SCL-90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家庭照护者FCTI各维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 6 个月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者FCTI量表中适应照顾角色、处理个人情绪、应变以提供协助、调整生活满足照顾需求及评估家人与社区资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NN-链接护理模式可促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照护者身心健康,提高照护能力,从而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NNN-链接护理模式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照护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身心健康照护能力

    多维度疼痛护理联合针刺疗法在偏头痛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陈程范莹赵洁龙燕子...
    510-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维度疼痛护理联合针刺疗法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 2021 年 8 月—2022 年 8 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 12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维度疼痛护理联合针刺疗法.10 d为1个疗程,干预3个疗程后,采用临床症状评价积分分级量化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评分、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伴随症状、头痛持续时间、头痛严重程度、头痛发作次数以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策略性效能、执行力效能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维度疼痛护理联合针刺疗法能够减轻偏头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干预效果满意.

    偏头痛多维度疼痛护理针刺疗法症状评分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改善评价

    脑卒中残疾患者情绪障碍及相关因素调查

    陈胜棣吴明财危娟陆妍楠...
    516-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残疾患者情绪障碍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探索依据.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2023 年 4 月医院收治的 336 例脑卒中后残疾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自我厌恶量表、Barthel指数(BI)、伤残接受度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脑卒中后残疾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共发放问卷336份,回收有效问卷304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我厌恶的影响因素.结果 脑卒中后残疾患者自我厌恶得分为 39.65±7.11 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工作状态的脑卒中后残疾患者自我厌恶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残疾患者自我厌恶总分与BI指数、伤残接受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I指数、伤残接受度总分、社会支持总分是脑卒中后残疾患者自我厌恶的影响因素,这5个因素能够预测53.1%的总变异.结论 脑卒中后残疾患者自我厌恶水平较高,医护人员应早期评估并识别自我厌恶水平高的脑卒中后残疾患者.其中女性脑卒中后残疾患者自我厌恶水平高于男性,年轻的脑卒中后残疾患者自我厌恶水平更高,BI指数(自理程度)得分低的脑卒中后残疾患者自我厌恶水平更高.因此,应给予女性、年轻、自理程度差的患者更多关注,增强其伤残接受度和社会支持水平,降低脑卒中后残疾患者的自我厌恶水平,加强对其健康信息支持并及时疏导负性情绪,鼓励患者亲友对患者增加实质性的援助与情感支持.

    脑卒中残疾自我厌恶伤残接受度自理程度社会支持情绪障碍

    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齐楚怡谭薇谢小华韩碧园...
    52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其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以及早治疗营养不良、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某社区康复医院 2022 年 3 月—2023 年 4 月收治的 144 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的 48h内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收集其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44 例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患者 93 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64.5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认知障碍、上臂围、上臂肌围、NRS2002 评分为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年龄、性别、认知障碍、上臂围、上臂肌围、NRS-2002 评分是影响社区康复医院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对康复患者的营养状况重视,对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时尽早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非急性期脑卒中营养不良影响因素社区医院营养风险康复预后生活质量

    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康复效果不佳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刘齐芳王慧雯孙雁万洪梅...
    529-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康复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警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0 年 8 月—2022 年 10 月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108例,按7:3比例分为建模集(n=76)和验证集(n=32),根据建模集中患者康复效果不同分为康复良好组(n=40)和康复不佳组(n=36),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回归分析法构建风险预警模型,使用R语言软件绘制相应的列线图,采用患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检验预测效能.采用验证集的数据绘制两种曲线对模型的预警效能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前庭症状指数量表(VSI)评分、血管再通程度、合并高血压、合并抑郁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是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康复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以上7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9,最佳截断值0.654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22、0.900,校准曲线结果显示,平均绝对误差(MAE)为 0.047,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的概率之间差异不大,具备较好的预测准确性.验证集的AUC为 0.857,最佳截断值 0.286 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929、0.722,校准曲线MAE为 0.070 外部校准性能一般.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康复效果不佳受年龄、NIHSS评分、VIS评分、血管再通程度等因素影响,基于7种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缺血性脑卒中伴前庭症状患者的康复治疗资源分配提供参考.

    缺血性脑卒中前庭症状康复影响因素预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