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李伯刚

月刊

1001-6880

trcw@clas.ac.cn

028-85210304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16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Journal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制药公司、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中心合办,是我国最早报道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的学术性双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五味子药材UPLC指纹图谱及一测多评法研究

    刘晓霞位翠杰冯涌微张芳平...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南五味子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和6种木脂素类成分一测多评法(QAMS),为南五味子药材质量标准提高提供参考.采用UPLC法建立南五味子药材指纹图谱,运用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以五味子酯甲为内参物,建立五味子酯丙、五味子酯乙、安五脂素、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酯丁的一测多评法,并与外标法(ESM)测定结果对比,判断方法的准确性.14批南五味子药材指纹图谱确定了 15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7个成分,分别为原儿茶酸、五味子酯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安五脂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丁,其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5以上;通过聚类分析(H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式分析(OPLS-DA)可以将南五味子药材分为4类,峰1(原儿茶酸)、峰2、峰4、峰6、峰7(五味子酯乙)、峰8、峰9、峰12、峰15共9个成分是导致产地差异性的主要标志物.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的五味子酯丙、五味子酯乙、安五脂素、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酯丁含量结果无显著差异.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为南五味子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南五味子指纹图谱含量测定一测多评质量评价

    黄姜花花的化学成分、抗氧化、酶抑制活性及抗炎作用研究

    丁芙蓉贾小演吴相欢吴霞...
    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黄姜花花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抗氧化、酶抑制活性及抗炎作用.本文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得黄姜花花水提物和醇提物,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HPLC-Q-Orbitrap MS)分析其提取物化学成分,共鉴定出58种化合物,包括11种酚类和18种黄酮类化合物.黄姜花花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强,同时能够抑制α-葡萄糖苷酶、酪氨酸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提取物在无毒范围内(62.5、125、250 μg/mL)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促炎症介质(NO和PGE2)和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过度分泌.本实验为黄姜花花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黄姜花提取物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酶抑制活性抗炎活性

    硫酸化制备圆苞车前子低黏多糖及其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曹磊刘伟王俊龙纳森巴特...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圆苞车前子(Plantago ovata Forsk)具有润肠通便,辅助消化等功效,但因高黏特性无法对其多糖成分展开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圆苞车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低黏性圆苞车前子硫酸化多糖(POFP-S),POFP-S经DEAE-650M和Superdex 200凝胶分离纯化获得一种中性和一种酸性均一多糖(POFP-S1、POFP-S2),其中POFP-S1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和葡萄糖组成,分子量为3 556 kDa,硫酸基取代度为0.364;POFP-S2由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分子量为833.7 kDa,硫酸基取代度为1.080;红外光谱(FT-IR)中典型的硫酸基吸收峰证实了硫酸化修饰的成功.X射线衍射(XRD)及刚果红实验结果显示,POFP-S2是具三螺旋结构的,晶体与非晶体结构共存的特殊多糖,也表明硫酸化修饰未影响圆苞车前子多糖的立体结构.采用DPPH、ABTS及OH等自由基清除实验,考察了硫酸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发现POFP-S1和POFP-S2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圆苞车前子多糖的结构与活性提供文献依据,以及开发具有潜力的药食同源产品提供依据,并为高黏性多糖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圆苞车前子多糖硫酸化抗氧化活性

    地卷柏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姜红宇吕敬崑邵金华陈小明...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地卷柏(Selaginella prostrata H.S.Kung)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地卷柏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为 seprostrataoid A(1)、(3S,5R,8S)-5,8-epoxy-6-megastigmadien-3,9-diol(2)、(-)-黑麦草内酯(3)、(3S,5R,6R,7E)-3,5,6-三羟基-7-巨豆烯-9-酮(4)、(7R,8S)-ceplignan(5)、(2R,3S)-二氢-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5-乙酰基苯骈呋喃(6)、5,5'-二甲氧基木香酚A(7)、穗花衫双黄酮(8)、异柳杉双黄酮(9)、扁柏双黄酮(10).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10为首次从地卷柏中分离得到.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7~10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72.14± 2.67、42.68±1.54、61.26±4.32、55.43±2.17 μmol/L.

    地卷柏化学成分倍半萜双黄酮α-葡萄糖苷酶

    柴胡皂苷A抗抑郁的靶点识别及作用研究

    任历邵钰婷秦书华杨文强...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柴胡具有改善抑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作用,柴胡皂苷A(saikosaponin A,SSA)是柴胡主要药效成分,本研究以SSA为研究对象,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小鼠悬尾(tail suspension test,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明确SSA的抗抑郁作用.利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并验证SSA的作用靶点,并利用细胞热转移测定实验(cellular thermal shift assay,CETSA)和药物亲和力靶稳定性实验(drug affinity responsive target stability,DARTS)验证 SSA 的靶标;采用 Western blotting 等技术研究 SSA 的抗抑郁作用机制.CUMS模型TST和FS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SSA能够显著缩短小鼠的不动时间,表明SSA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计算机分子对接证明了 SSA与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OXTR)结合效果较好,表明SSA抗抑郁的作用靶点可能是OXTR.CETSA结果表明在一系列温度梯度处理下,SSA能够明显延缓OXTR的热变性;DARTS实验结果表明,在一系列酶浓度梯度处理下,SSA能够显著降低OXTR对蛋白质水解的敏感性,表明SSA抗抑郁的作用靶点是OXTR.此外,SSA对OXTR下游的ERK通路没有激活作用.本研究表明SSA发挥抗抑郁作用的靶点可能为OXTR,为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治疗和新药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与参考依据.

    抑郁症柴胡皂苷A催产素受体细胞热转移测定实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模型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江西特产中药茶芎化学成分研究

    郑鹏黄敏张金莲郑郁清...
    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芎是江西省九江地区的特产中药材之一,其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对茶芎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及鉴定.采用Titank C18(100 mm × 2.1 mm,1.8 µ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进样量为3 μL;选择电喷雾离子源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分析,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对所得成分的主要色谱峰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茶芎中共鉴定出72个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酞类成分33个,有机酸类成分32个,生物碱类成分5个,其他类成分2个.该研究建立的UPLC-Q-TOF-MS/MS方法可以快速准确且较全面地分析鉴定茶芎中的化学成分,可为其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茶芎UPLC-Q-TOF-MS/MS苯酞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

    云上杜鹃花化学成分及其抑制NO生成活性研究

    段苑婷程琪毕晓旭王莹...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云上杜鹃花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系统分离方法(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对云上杜鹃花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分离与纯化,再采用1H NMR、13C NMR和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利用LPS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评价化合物抗炎活性.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26个化合物,分别为梫木毒素Ⅰ(1)、梫木毒素Ⅱ(2)、pieristoxin S(3)、去氢催吐萝芙木醇(4)、megastigm-5-en-3,9-diol(5)、吐叶醇(6)、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9-one(7)、hydroxy-3-oxo-a-ionol(8)、香叶芳樟醇(9)、negunfurol(10)、2,6,10-trimethyldodeca-6,11-diene-2,3,10-triol(11)、9,10-dihydroxy-6,10-dimethylundec-5-en-2-one(12)、(2Z)-2,6-dimethyl-2,7-octadiene-1,6-diol(13)、medioresinol(14)、松脂素(15)、4-0-甲基雪松素(16)、柚皮素(17)a6,8-di-C-methyldihydrokaempferol(18)、去甲基丁香色原酮(19)、二氢松柏醇(20)、mycophenolic methyl ester(21)、苔色酸甲酯(22)、东莨菪亭(23)、水杨醇(24)、对甲氧基苯乙酸(25)、苔黑酚(26).活性筛选结果表明,13、16、18抑制LPS诱导RAW 264.7细胞中NO生成,化合物16活性较强,IC50值达33.5±1.5μmol/L.

    云上杜鹃抗炎活性吐叶醇结构鉴定

    尖尾芋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及其乳腺癌细胞毒活性研究

    王鹏陈娅彭兰淳郑青竹...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Lour.)Schott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测试化合物对人乳腺癌MDA-MB-231、MCF-7细胞及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从尖尾芋根茎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1)、苯甲酸(2)、香草酸乙酯(3)、没食子酸乙酯(4)、7-羟基香豆素(5)、肉豆蔻酸甲酯(6)、角鲨烯(7)、齐墩果酸(8)、熊果酸(9)、香紫苏醇(10)、香紫苏内酯(11)、原儿茶醛(12)、原儿茶酸(13)、二十八烷醇(14)和没食子酸(15),化合物2~15为海芋属首次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尖尾芋首次分离得到.乳腺癌细胞毒活性研究显示:化合物4、8和9对3种乳腺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尖尾芋化学成分结构鉴定乳腺癌细胞毒活性

    不同产地甘草中核苷和碱基类成分分析与评价

    谢明霞朱正清陈思杜可...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不同产地甘草物质基础不同,本研究采用UPLC-TQ/MS测定153批不同产地甘草样品中12种核苷、碱基类成分含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进行不同产地质量特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总核苷、碱基类成分含量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产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甘草核苷类成分以胞苷和鸟苷含量较高,二者占总核苷和碱基含量的26.2%~47.8%;碱基类成分以腺嘌呤和鸟嘌呤较高,二者占总核苷和碱基含量的19.3%~38.7%.基于测定的12种核苷、碱基类成分,PLS-DA判别分析可以将不同产地的甘草分为两组,一组为宁夏和内蒙古产甘草,另外一组为甘肃和新疆产甘草,主要差异成分为鸟嘌呤、腺嘌呤、尿苷、胞苷和鸟苷.进一步采用PLS-DA分别分析两个组内不同产地的甘草质量特征显示,甘肃和新疆产甘草可以明确区分,宁夏和内蒙古产甘草不能准确区分.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甘草中核苷、碱基类成分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其质量特征.基于核苷、碱基类成分分析,宁夏和内蒙古产甘草质量一致度较高.本研究为揭示不同产地甘草质量存在差异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其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甘草核苷碱基产地质量评价

    基于HPLC-QQQ-MS技术探讨炮制对肉苁蓉中5个活性成分的含量影响

    雷慧博余雅婷韩璐吴岩...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炮制一般会对中药材的成分及药效产生重要作用,本文为了探讨炮制加工对肉苁蓉成分的影响,建立了同时测定炮制前后肉苁蓉中肉苁蓉苷F、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苷、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和松果菊苷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HPLC-QQQ-MS)的检测方法.采用50%甲醇溶液提取药物粉末,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2.1 mm × 150 mm,1.8μm)的色谱柱上,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取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以木通苯乙醇苷为内标成分,以进样量1 μL,流速0.3mL/min,柱温35 ℃,样品管理器温度8℃于HPLC-QQQ-MS进行同一批次炮制前后肉苁蓉中这五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5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2 9~0.998 5之间,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15%~100.2%,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小于4.6%.所建立的研究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肉苁蓉的质量控制,并用于评价炮制对肉苁蓉含量及药效的影响.

    肉苁蓉炮制化学成分含量测定HPLC-QQQ-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