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图书馆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图书馆学研究
图书馆学研究

石丽珍

半月刊

1001-0424

tsgxyj@yahoo.com.cn

0431-85642935

130021

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1162号

图书馆学研究/Journal Researches in Library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图书馆学刊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致力图书馆学、科技情报学、目录学、史料学、版本学、图书馆科学管理,干部培养,图书馆建设与设备、图书馆改革的研究,提高图书馆工作者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城市化转型群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来自成都市温江区的"留灯书屋"建设实践

    黄译萱李睿唐江浩容婧晖...
    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城市化转型群体,成都市温江区探索了分布式24小时的公共图书馆("留灯书屋")服务模式.通过访谈法对使用"留灯书屋"的群体用户进行调研并对体验记录做质性分析,有效验证了该服务模式所提供的时间支持、空间支持、情感支持、环境支持.基于相关社会学理论,阐释了分布式24小时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价值,及其对于城市化转型群体的社会学意义.

    24小时图书馆分布式图书馆城市化转型群体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留灯书屋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特点及进路——基于30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王凤姣石慧昌
    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探索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决策支持.运用文献调研、网络调查等方法,梳理分析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发布的51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中的30个乡村案例,归纳演绎其发展特点.结果表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了多元化、社会化、一体化和协作化的高质量发展特点,需要通过创建多元共治的服务"新样态"、激发素质驱动的服务"内动力"、增强集成配置的服务"硬实力"、营造跨界治理的服务"软环境"来推动其向更高水平发展.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用户需求视角下公共图书馆社交空间优化路径研究

    倪文静苏文成张馨雨王锰...
    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出公共图书馆社交空间优化路径,提升公共图书馆社交空间的服务水平与用户满意度.将具身认知理论与环境行为理论引入图书馆空间研究,识别出18项公共图书馆社交空间需求指标,采用Kano模型进行问卷设计与调查,引入Better-Worse系数构建用户满意度矩阵,识别并优化需求指标的Kano属性,结合眼动追踪的实验手段,以眼动指标数据及其分析结果验证被试对图书馆社交空间需求指标的满意度评价.研究发现,读者对空间动静分区、设置多样化学习空间、配备资源获取设备、配备自助服务设备、设置餐饮区域、更新馆内设施等需求指标有较高的关注度.通过优先改造以上必备型需求,结合推进期望型及魅力型需求改善、关注无差异型需求的长远发展,公共图书馆将实现社交空间的有效优化.

    公共图书馆社交空间Kano模型眼动追踪实验

    公共图书馆法实施后的读者权益保障研究

    赵益民张芷琪全惠彭雪琴...
    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权益需要在法制框架下得以保障.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规范性文件,明确了读者权益的法理内涵,确立了读者权益研究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在云南省5个州市公共图书馆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馆内体验、特殊群体服务等多个维度读者权益保障现状.实证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实施后,读者的核心权益和拓展权益均得到较好的保障,但也面临经费、网络设施、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困境.对此,提出完善我国法律条文、促进法律体系建设、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大法律执行力度、创造读者维权条件等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公共图书馆读者权益权益保障

    公共数字文化沉浸式体验空间用户需求模型构建

    完颜邓邓宋众利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公共数字文化沉浸式体验空间用户需求的构成要素及作用路径,构建用户需求模型,旨在为公共数字文化沉浸式体验空间服务实践提供参考.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对25位使用过公共数字文化沉浸式体验空间的用户进行访谈,并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表明,公共数字文化沉浸式体验空间的用户需求包括猎奇需求、场景需求、交互需求、知识需求,且各需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应通过加强沉浸式体验设计、构建多维叙事空间、以技术赋能多感官交互、深度挖掘在地文化内涵等方式满足用户需求.

    公共数字文化沉浸式体验用户需求扎根理论

    技术性压力视角下智慧图书馆人工智能风险防控体系研究

    王旭程光辉赵鸿玉保林浩...
    5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服务效果,成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技术驱动力.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AI应用带来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科学识别这些风险并建立相应的风险防控体系才可以保障智慧图书馆AI的良性利用.文章依据技术性压力理论,从人机交互层面剖析智慧图书馆中AI应用所带来的风险,并据此提出风险防控体系与对策.AI风险可以从技术与社会两个层面展开:表征技术层面的AI自身风险包括AI失控、情感断裂、AI误判、算法偏见和权责归属混乱;表征社会层面的AI衍生风险包括安全威胁、公平性挑战、版权担忧、法制缺失和职业不适应.据此构建包含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治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效果5个层面的智慧图书馆AI风险防控体系,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风险防控对策.

    智慧图书馆人工智能技术性压力风险类型防控体系防控对策

    大语言模型环境下高校未来学习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刘莉邵波
    70-7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调研法以及网络调查法,对国内外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研究进行回顾,并对大语言模型在未来学习中心的研究现状进行重点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大语言模型环境下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目标以及实施路径,并以南京大学建设未来学习中心的实践为例,探讨大语言模型赋能未来学习中心的成效,以期为大语言模型在高校未来学习中心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嵌入大语言模型的未来学习中心,通过搭建智慧平台,满足了未来学习中心空间再造的要求;聚合学科资源,实现了资源专题定制与智能推荐;更提供Al智能学习助手,辅助了高校的教学与科研.

    未来学习中心大语言模型空间再造辅助教学科研

    大语言模型应用于图书馆建设未来学习中心的适应性、风险与策略

    翟羽佳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综述和理论建构的方法,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图书馆转型为未来学习中心过程中的适应性、风险与应用策略.通过揭示大语言模型自回归性洞察学习过程、自组织性促进知识构建、提示优化拓展主体间互动以及多模态融合提升学习体验等特质,展现其在未来学习中心的应用优势.同时,识别了大语言模型在学习伦理方面的风险,包括算法对创造力的解构、智能依赖与自主学习的失衡,以及知识伪造的可能性.为应对风险,提出构建面向人-机协同学习关系的服务体系,实现促进人-机创造力联结、激发学习共同体主体性、动态管理智能学习生态以及形成全感知多模态的学习场景等目标,旨在为图书馆建设未来学习中心提供学理依据和实践指导.

    大语言模型图书馆转型未来学习中心AIGC人-机协同学习

    东北抗联文献数字化平台资源建设与服务调查研究

    孙萌萌王翠萍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北抗联文献数字化平台作为收集东北抗联资料的主要力量,其建设情况关乎东北抗联文化的传播.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选取了 12个东北抗联文献数字化平台,对其资源收集和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求客观地呈现其建设情况,为进一步的东北抗联文献资源开发等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研究发现,大部分东北抗联文献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处于资源采集、整理和数字化阶段.东北抗联文献资源的组织、开发以及平台的服务功能还不完善.基于此,提出东北抗联文献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可以从加强平台维护力度、完善东北抗联文献组织体系、利用数字人文技术对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以及深化平台服务功能等角度进行改进.

    东北抗联文献数字化平台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

    信息茧房效应下用户情感极化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邱程程彭向斌胡城铭王晰巍...
    9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情感极化与信息茧房现象共存,为网络空间治理带来更大困难.文章利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收集原始数据,基于扎根理论和三元世界理论对原始数据编码,得到47项初始概念、23项基本范畴和10项主范畴,将信息茧房效应下用户情感极化的影响因素归纳整合为物理环境、信息环境和社会关系相互耦合的三元世界影响因素CPS框架中,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从刺激层、调节层、感知层、情感层和作用层对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路径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群内关系、群际关系和第三方视角下的3条主要影响路径.最后针对图书馆服务的知识社区提出治理策略,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情感极化信息茧房影响因素影响路径三元世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