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图书情报工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图书情报工作
图书情报工作

初景利

半月刊

0252-3116

journal@mail.las.ac.cn;tsqbgz@vip.163.com

010-82623933

100080

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图书情报工作/Journ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恪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弘扬学术精神、推动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形成了面向实践、注重新技术、追求理论精品的特色,铸就了求实创新的风格,成为中国大陆本学科领域具有权威性与指导性的刊物,而且在海外图书情报界也享有相当的声誉。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工作》的大容量信息将打造其具有学术性、前沿性、实用性的新特色,成为展示学科发展趋势,报道学科发展动态不可或缺的媒介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问卷调查法的设计与实施及其在图书馆学领域的规范应用

    路锦怡徐建华孙宣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问卷调查法作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中的一种,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经常被使用的方法之一.深入了解问卷调查法及其实施流程,厘清图书馆学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为未来图书馆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用提供指导.[方法/过程]回顾问卷调查法相关文献,掌握问卷调查法的内涵,梳理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法的规范应用流程.以图书馆学领域的9种核心期刊为调查对象,对其近5年来发表的345篇使用问卷调查法的文章进行逐篇阅读与分析.[结果/结论]问卷调查法在图书馆学领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普及.现阶段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发表的问卷调查法文章对于抽样方法的使用较往年有了很大的提升,大样本量的问卷调查逐渐增多,问卷回收率也较高.然而,研究者在实施问卷调查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仍有一部分研究没有进行预测试,也没有报告预测试;且对信效度检验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

    问卷问卷调查法图书馆学规范应用实证主义

    案例研究方法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与反思

    樊振佳杨丽娟齐婉莹
    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案例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领域方法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探索和解释现象、检验已有理论、构建新理论,均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为探究当下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中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现状,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主题词聚类、文本分析法,对2018年以来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中使用案例研究方法的299篇中英文文献进行梳理,对其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总结分析图书情报领域案例研究文献的分布情况、主题和应用规范性,发现国内外在"模型/算法+举例验证"行文结构方面的差异,归纳出现有研究在方法论阐述、案例选择、数据收集、信效度检验方面的特点与不足;以3篇文献举例展示案例研究法的具体应用,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此外,还将图书情报领域的案例研究方法与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领域比较,实现对案例研究方法应用的延伸.

    案例研究图书情报学文献综述文本分析

    神经科学方法在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应用综述

    盛东方朱子涵
    2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神经科学方法是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的新兴研究方法,旨在深入理解人类在信息活动中的认知和神经机制.梳理相关研究有助于为深化该方法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SSCI和CSSCI所收录的图书情报领域期刊中相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从文献信息、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3个视角分析该方法的应用现状.基于刺激—状态—反应理论(S-O-R)的整体框架,融合信息生态理论、认知—情感—意动理论和Wilson信息行为一般性模型,构建神经科学方法应用于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主题框架,并梳理当前的研究成果.[结果/结论]神经科学方法在图书情报领域极具应用前景,其中眼动追踪法应用最广泛,其次是脑电图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且常与传统社科研究方法相结合.研究主题集中于人机交互和信息行为领域.最后,文章提出未来的研究机会和挑战.

    神经科学图书情报综述眼动追踪脑电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面向重大突发事件双重响应体系的情报感知研究

    周红磊张海涛张春龙刘彦辉...
    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情报感知作为情报理论和情报工作的衔接,是情报研究落地的可行思路.在智慧应急理念指导下,探索重大突发事件情报感知的新内涵和新方法,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能力提升.[方法/过程]首先,通过界定大情报观下的情报感知内涵,提出集任务感知、资源感知、态势感知及情报刻画为一体的理论模型,并以情报流程视角完善情报感知运行机理;其次,剖析当前突发事件应急治理难题,解读双重响应体系的功能认识,据此提出面向重大突发事件双重响应体系的情报感知架构及实现路径.[结果/结论]研究进一步深化情报流程与功能并重的情报感知方法论,情报感知以主动性及防御性赋能双重响应体系发挥作用,服务于中国式应急管理体系化建设.

    情报感知重大突发事件双重响应体系情报流程应急情报

    政府开放数据个人隐私保护政策保障——基于10个国家政策实践的内容分析

    杨巧云张彦菲李欣李玉林...
    5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随着政府数据开放运动深入开展,数据安全和隐私风险问题日益突出,推动个人隐私保护,使政府开放数据和个人隐私保护的实现动态平衡.[方法/过程]收集英、美、法、加等10个国家政府开放数据个人隐私保护政策文本,构建政策工具、数据管理生命周期、数据主体三维分析框架,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以明晰国外政府开放数据个人隐私保护的政策体系和实践现状.[结果/结论]从完善个人隐私保护政策体系、成立专门的隐私保护机构、构建多元主体协作的隐私保护模式和实现数据全周期管理4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政府开放数据个人隐私保护政策的对策建议.

    政府开放数据个人隐私保护政策法规

    科研机构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研究

    何峻于建军荣晓慧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科研机构绩效评价能够对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及其产出和影响的价值进行有效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方法/过程]设计一套系统性的分领域、分区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支撑科研评价改革提供绩效评价指标构建方法.针对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的特点,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科研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模型.通过分析现有指标体系中指标的贡献值,筛选出绩效评价共性关键指标,同时在优化指标体系中,针对不同学科领域和区域,分别分析其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重要性,优化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的结构权重比例,建立一套系统性的分领域、区域的科研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该指标体系在最大化地满足科研机构评价目标设定的同时,又能针对科研机构学科领域多、区域分布广的特点,对指标进行动态、适度地调整.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随机森林算法

    社会科学数据平台中的数据素养教育模式探究

    孙昕玦李玲
    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探讨社会科学数据平台中的数据素养教育模式,并从中发掘出面向人文社科领域提供数据素养教育的实践经验,为图书馆未来开展体系化、专门化的人文社科数据教育提供借鉴思路.[方法/过程]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外典型社会科学数据平台作研究案例,通过网络调研和文献调研收集平台数据素养教育的相关信息.采用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从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主体4个方面分析其数据素养教育模式,以期为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提供具有价值的启示.[结果/结论]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当前选取的平台案例已经基本形成涵盖明确教育目标、完整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综合教育主体的完整教育模式.这对于图书馆围绕用户为核心,在现有资源与服务的地基上开发新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数据素养数据素养教育社会科学数据平台

    智慧图书馆体系下的知识资源建设探析——以浙江省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和标签标引项目为例

    单骅邵波刘婷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和标签标引"作为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子项目,它的建设意味着开启了知识资源细颗粒管理的新时代.研究该项目的发展,可以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个性化的知识.[方法/过程]阐述浙江省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和标签标引项目的建设过程,并对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结论]提出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和标签标引项目发展策略,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建设目标与规划,规范数字化流程质量管理,严审项目内容的敏感性,开展人员培训及加强颗粒化内容深度挖掘等研究.

    智慧图书馆知识资源建设细颗粒度建设标签标引项目

    数字素养政策框架嬗变及其因果推理:来自复杂网络与机器学习的新证据

    刘春年张允良易岚
    9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对我国数字素养政策进行梳理分析,挖掘我国数字素养政策演进过程中政策要素关联与因果联系,探究数字素养提升治理路径,为促进数字素养政策优化完善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设计一个结合扎根理论、贝叶斯复杂网络和机器学习方法的政策文本分析流程,收集1 087份我国数字素养相关政策文本,构建出我国数字素养政策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运用贝叶斯复杂网络和随机森林方法展开政策要素关联演进分析、政策工具—目标因果推理,归纳出全民数字素养提升路径.[结果/结论]我国数字素养政策主体包含党组织、政府主体、政府外部主体等3类,政策工具涵盖赋能型、培养型、刺激型、扶持型和执行型5类.赋能型工具是核心维度,并对政策目标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最重要影响;培养型工具在各个时期始终与政策目标保持着最大正相关性,同时对政策目标综合得分具有最重要影响;刺激型工具的地位不断上升但潜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掘;在涌现阶段,政策网络中心节点由赋能型工具转变为执行型工具,并且与扶持型工具最为紧密.未来需精准把握不同政策工具的特性,通过优化工具组合、汇聚多元力量、推进素养教育、发展数字经济、开展数字帮扶和提升政策效能来多方位推动全民数字素养提升.

    数字素养政策框架政策工具因果推理

    信息搜索的"顿悟"过程特征及情感体验初探

    王馨悦宋筱璇刘畅
    113-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搜索正处于一个变化的时代,从简单索引到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创造性解决用户搜索困难,提升用户搜索效果与体验成为现阶段的关注.在心理学中,顿悟是突然出现的解决方案,往往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与较好的用户体验和效果提升存在关联.目前,信息行为领域对顿悟的研究还非常有限.本研究关注搜索过程中的顿悟这一特殊现象,对顿悟的过程特征与情感体验开展初步探索.[方法/过程]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利用关键事件技术收集85个信息搜索过程中的顿悟案例,对其中33个案例内容展开访谈和主题分析,以揭示顿悟的阶段性特征;并使用量化统计方法探索用户在不同顿悟阶段中的情感体验.[结果/结论]从认知层勾勒顿悟的产生过程,提出僵局、孵化和重构3个关键阶段,识别不同僵局与重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从情感层构建3项测量顿悟的情感指标,刻画用户在僵局和重构阶段的情感主题.对于顿悟的探索有助于促进用户在搜索过程中克服僵局,积极评估搜索过程,提升搜索效果,生成创造力,并进一步赋能于信息行为领域的研究.

    顿悟信息搜索僵局孵化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