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赵黎 白玲(执行)

月刊

1005-0256

tiyutongbao@sina.com

010-87183059

100061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育运动重构老年社会交往——基于湖北恩施老年气排球亚文化群的探析

    刘霆峰吴林隐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步入老年后,个体常面临社会脱离的挑战,而参与体育锻炼的老年群体则能在活动中重建社交联系,增强社会参与度.本文从老年亚群文化视角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湖北恩施气排球运动中老年人的社交重构,旨在深化对老年体育群体的认识.研究发现:气排球促使老人参与锻炼与社交,使其社交范围扩大,进而延伸"打球"社交的内涵.建议:加强对老年体育活动的关注,构建和谐融洽的社交氛围,深化群落内部与外部的联系.

    气排球老年体育亚文化群社会交往

    服务链理论视域下老年人认知康复数字疗法的模式构建——以海南省项目为例

    付荷惠汤立许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服务链理论从服务保障、服务指导、服务提供与服务评估4个层面构建老年人认知康复数字疗法服务新模式,以海南省认知康复数字疗法试点项目为典型案例,分析老年人认知康复数字疗法服务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在服务保障层面,海南省以政府为主导,从政策支持、支付保障、人力资源、技术供给等方面提供支持;在服务指导层面,发挥龙头医院在服务中的指导角色,针对风险人群开展认知康复数字疗法试点筛查工作,定期开展分区、分批集中培训;在服务提供层面,循着"数据集成—筛查评估—分级管理—精准干预"的赋能逻辑,以支持老年人认知障碍全流程服务支持全流程服务;在服务评价层面,在监管标准的指导下构建涵盖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康复效果等多个方面的评估体系,形成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4个层面相互联结,形成服务网链状结构,以推动我国老年人认知康复数字疗法服务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老年人服务链理论认知功能障碍数字疗法康复干预

    太极拳、广场舞运动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

    陈绍强邓菊会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太极拳、广场舞运动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性别、年龄下这2项运动与认知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宁波市部分社区以及老年运动协会招募具有不同运动特点的健康老年人群(60岁以上),根据其运动特点将其分为太极拳组、广场舞组、对照组.采用中式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CMMSE)对老年人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来探寻与认知分数具有相互关联的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协方差分析来检测太极拳组、广场舞组与对照组3组之间是否存在组间认知差异,均以P<0.05表示.结果:太极拳组、广场舞组的老年人认知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控制影响变量后太极拳、广场舞组认知功能与对照组相比仍然具有组间差异性,但2项运动组之间并不存在认知差异性.女性群体、高龄老年人群体中太极拳、广场舞组老年人认知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2个群体运动组之间都没有认知差异性;此外,男性群体、低龄老年人群体中3组之间都没有发现显著的认知差异性.结论:太极拳、广场舞运动与老年人整体认知功能有很明显的正向相关性,其与更高的认知功能相关,2项运动项目之间并没有显示出认知改善的优越性;此外,在女性群体、高龄老年人群体中进行太极拳、广场舞运动对认知改善效果更显著.

    太极拳广场舞老年人认知功能

    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内在机理、现实困囿与纾解方略

    苏文泉颜能志邱忠鹏
    105-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提供科学指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囿,并提出纾解方略.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内在机理是以新质劳动者为智力驱动引擎、以新质劳动资料为核心动力源、以新质劳动对象为物质基础保障,三者协同作用,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转型条件制约、人才资源瓶颈及数据利用障碍等现实困囿.据此,提出纾解方略: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强化人才支撑,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数据效能,推动数字化转型等纾解方略.

    新质生产力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产业数智化转型

    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实践路径

    胡超超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由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动能共同塑造而成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正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根本依据,通过剖析新质生产力蕴含的四"新"要素,探讨其赋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为:创新引领,开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新征程;高效驱动,铸就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新辉煌;持续护航,稳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根基;融合共进,开辟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新维度.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新产业联动,绽放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新质魅力;新模式引领,激活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新质活力;新业态驱动,铸就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新质未来;新动能助推,点燃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新质引擎.

    新质生产力体育产业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医养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与路径

    吉旖旎朱俊杰
    112-114,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体医养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体医养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与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赋能体医养融合与体医养融合高质量发展双向赋能,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态以及绿色化的共同特征,为体医养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理念遵循和实践驱动,并从技术创新、资源共享、产业协同和绿色模式4个方面进行逻辑引领.最后,提出实践路径:宏观引领调控,完善顶层设计;夯实技术支撑,数字资源生态共享;破除人才壁垒,畅通发展路径;转变固有理念,保障弱势群体.

    新质生产力体医养融合高质量发展内涵逻辑路径

    数字技术驱动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高雨池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与冰雪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推动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对数字技术驱动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机理的分析,探究数字技术驱动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背景和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驱动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境,如数字技术驱动程度不足、复合型应用人才短缺、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和自然条件制约发展等.基于此,提出优化路径:提升冰雪产业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协调优化各类资源;培养和引进复合型技术人才,提升行业创新活力;推动相关政策的实施,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针对冰雪资源因素因地制宜,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数字技术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

    新时代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研究

    李聪聪冯本余
    119-121,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运用PEST分析法探讨新时代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环境现状,梳理各项利好政策,找出阻碍新时代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并提出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新时代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困境为冰雪旅游产业人才之紧缺、冰雪城市"创新动力"之不足、冰雪运动参与人口年龄结构层次不均衡.为抓住机遇、摆脱困境,特提出以下发展路径:培养、引进并全面推进高质量人才建设;塑造冰雪旅游品牌;数字化引领全民参与.

    新时代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困境路径

    游客对体育赛事品牌感知差异研究——以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为例

    孙跃郑颖马磊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游客对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品牌的感知差异,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赛事品牌的建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收集、分析游客对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品牌的感知数据,包括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及整体评价,探讨性别、年龄、学历和收入对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品牌感知的差异.结果:不同性别游客在感知上无显著差异,但年龄、学历和收入方面差异显著;31~40岁、高学历和高收入游客感知较高,而18岁以下、低学历和低收入游客感知较低,体现出赛事品牌在吸引不同群体时的差异性.结论:郑开马拉松赛事品牌整体吸引力较强,但在低感知群体中存在不足.建议:通过丰富赛事活动形式、强化针对性传播策略以及优化服务体验,提高赛事品牌对多样化群体的吸引力和满意度,增强品牌的综合竞争力和长远影响力.

    赛事品牌游客感知感知差异

    体育迷符号消费行为现象研究

    李艳
    127-12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行为作为一种社会沟通的桥梁随处可见.当今社会,人们的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发生了显著变化,符号消费愈演愈烈.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体育消费在社会经济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体育消费中,体育迷的消费行为表现出了典型的符号消费特征,属于超常消费行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体育迷符号消费行为的构建,并从体育迷符号消费行为生发的外部路径、运动员"符号化"背后的价值、体育迷消费行为生发的内部路径、体育迷产生消费行为的动力等方面对体育迷消费行为模型进行阐释,以期为预防符号消费异化、促进体育消费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符号消费体育迷粉丝文化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