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刘卫

月刊

1001-2249

tzzz@public.wh.hb.cn

027-85358206

430022

武汉市汉口万松园路千禧园3号楼1-502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Journal Special Casting & Nonferrous Alloy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也是中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权威性期刊。1997年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0年获得首届国家期刊奖,2003年蝉联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本刊为月刊,64页码,标准16开,国内邮发代号:38-109,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激光选区熔化IN718合金的熔池演化过程数值模拟

    谢文浩李俊周建新计效园...
    490-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离散元(DEM)与流体体积(VOF)相结合的方法,以IN718粉末的激光选区熔化(SLM)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研究了激光功率对熔池尺寸的影响,以及熔池演化和熔道形貌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增大,熔池尺寸逐渐增大,熔池连续性和尺寸均匀性增强,合适的工艺参数(P=200 W,v=1.5 m/s)会获得最佳熔道形貌;由温度梯度引起的表面张力梯度与蒸气反冲压力共同驱动了熔池的演化和熔道形貌的形成;优化层间旋转角(θ=67°)能够降低熔道两端孔缺陷出现的概率.

    激光选区熔化IN718合金熔池演化数值模拟

    单/双尺寸SiCp对AZ91D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马振星游志勇蒋傲雪于杰...
    495-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AZ91D镁合金和平均颗粒尺寸为10 μm和10 nm的SiC颗粒分别作为基体和增强相,通过半固态机械搅拌法制备出单、双尺寸SiC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结果显示,SiCp 体积分数为2%的10 nm SiCp/AZ91D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达到198 MPa,提升了34.7%,屈服强度达到113 MPa,提升了46.7%,伸长率达到6.4%,这主要由于纳米SiC颗粒的晶粒细化作用.断裂机制表明,SiCp/AZ91D复合材料裂纹主要沿微米SiCp-AZ91D的界面扩展.

    SiCAZ91D镁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断裂机制

    Ce2O3含量对WC基硬质合金微观组织和性能影响

    张旭东李秀兰周新军蒋啸...
    500-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同的WC粉末(铸造WC、球形WC和细粒WC)和Ni粉作骨架成分,CuNi合金为黏接金属,采用无压熔渗法在1 200℃下保温1 h制备WC基硬质合金,研究添加不同含量的Ce2O3(0,0.2%,0.4%,0.6%,0.8%和1.0%)对WC基硬质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C在试验温度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解或溶解,同时熔渗过程中有新相生成,如C、W2C和Ni2W4C.微观组织中板条状形貌的WC有利于硬度和抗弯强度的提高,适量Ni2W4C相有利于冲击韧度的提高.当Ce2O3 含量为 0.6%时,合金硬度(HRA)和抗弯强度达到了最高值,分别为93.5和1 844.7 MPa;当Ce2O3含量为1.0%时,冲击韧度最高,为6.45 J/cm2.

    WC硬质合金Ce2O3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Ni含量对铜基粉末冶金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

    刘建秀尼炯樊江磊王铭鑫...
    507-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分别制备了Ni含量为 2%、4%、6%的铜基摩擦材料,研究Ni对铜基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在MM-3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摩擦磨损试验,探究了不同Ni含量的摩擦材料随制动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Ni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细化组织晶粒.加入镍后,摩擦材料的磨损量降低,摩擦因数增大,镍含量为2%时摩擦因数为0.444.在高速摩擦过程中,Ni在材料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且均匀的氧化膜,增加了材料在摩擦过程中的稳定性.

    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硬度摩擦因数

    微观缺陷对Ti/Al3Ti复合材料抗侵彻性能影响研究

    吴佳楠张煌梁壮丽王锦涛...
    511-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热压轧制复合法制备了组织致密、抗冲击性能优异的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观察并分析了金属间化合物Al3Ti层中孔洞、裂纹等缺陷的形貌与形成机理.结合有限元技术深入研究缺陷对复合材料的抗侵彻性能影响,分析了弹体侵彻复合材料的过程,揭示了复合材料在弹体冲击过程中各层能量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孔洞、裂纹等缺陷均会降低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的刚度与强度,从而降低其抗侵彻性能.

    热压轧制孔洞裂纹抗侵彻性能

    半固态改性6061铝合金流变压铸试样组织及力学性能

    张荣晟毛卫民李乃拥
    516-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石墨质蛇形通道浇注复合流变压铸工艺进行半固态改性6061铝合金流变压铸成形.对比分析了传统液态压铸和流变压铸的改性6061铝合金试样的显微组织;研究了Si含量对半固态改性6061铝合金流变压铸试样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液态压铸,半固态改性6061铝合金流变压铸试样组织中的初生α-Al晶粒明显细化和球化,由粗大的枝晶演变为细小的球状晶或近球状晶.增加Si含量可以有效细化试样组织中的初生α-Al晶粒,并提升流变压铸试样的力学性能,当Si含量由0.6%增加至2.6%时,初生α-Al的平均晶粒直径由58 μm左右逐渐减小至31 μm左右,抗拉强度由(107±4)MPa逐渐增加至(209±14)MPa,伸长率由2.2%±0.3%逐渐增加至5.5%±0.5%.

    6061铝合金半固态流变压铸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电磁搅拌对半固态Al-Zn-Mg-Cu合金组织影响及工艺

    李元浩王连登牛渊博吴锦熙...
    52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新型多层电磁搅拌法对半固态Al-Zn-Mg-Cu合金进行试验,研究了搅拌方式、浇注温度、搅拌速率和搅拌时间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使用多层反向搅拌法最佳,优化工艺参数:浇注温度为640℃、搅拌速率为3 000 r/min、搅拌时间为30 s,该条件下能够获得具有良好晶粒尺寸和形貌的半固态浆料组织.采用多层反向电磁搅拌可增强合金熔体的流动性,提高温度场和溶质场的均匀性,使合金熔体的紊乱程度更高,改善初生相的尺寸和形貌.

    多层电磁搅拌法半固态加工Al-Zn-Mg-Cu合金

    TiB2粒子尺寸分布对Al-5Ti-1B晶粒细化效果的影响

    程颖洪涛易浩张鑫泽...
    527-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Al-5Ti-1B中起细化作用的主要物相,TiB2的尺寸分布对晶粒细化效果有重要影响.采用外加TiB2的方式来解决传统氟盐法原位生成TiB2时,TiB2相尺寸分布区间宽且难以准确控制和调整的问题,实现了TiB2尺寸可控的Al-5Ti-1B制备,并通过细化试验和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TiB2 尺寸分布对Al-5Ti-1B在纯铝上细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0.2%的TiB2 添加量和1.5℃/s的冷却速率下,采用中值粒径分别为2.5 μm和1.4 μm的TiB2制备的Al-5Ti-1B在纯铝上的细化效果相应为149.2 μm和137.0 μm,相比于采用氟盐法制备的Al-5Ti-1B进行细化处理时的275.6 μm分别下降了46%和50%.将TiB2尺寸分布向更为细小集中的方向调整将有利于Al-5Ti-1B细化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晶粒细化剂Al-5Ti-1BTiB2尺寸分布细化晶粒预测模型

    Cu、Mg、Ag元素对Al-Cu-Mn合金铸造性能的影响

    吴良玉陈大辉付玉张将...
    53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Al-Cu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断裂韧度,但较差的铸造性能限制了其在复杂铸件上的应用.研究了Cu、Mg、Ag元素对Al-Cu-Mn合金铸造性能的影响,以期提高Al-Cu合金的铸造性能.结果表明,在Al-Cu-Mn合金中,Cu含量从5.5%提升至6.5%时,合金的流动性试样长度从598 mm提升至918 mm,热裂倾向显著降低,热裂环宽度从20 mm降至15 mm以下.单独加入Ag时,能够提高合金的流动性但对热裂倾向影响不大.添加Mg、Ag时,形成的低熔点S-Al2CuMg相使合金液的流动性提升,但降低了抗热裂性能.

    Al-Cu合金热裂流动性MgAg

    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对铁基非晶涂层性能的影响

    董鹏飞吴保磊俞伟元
    536-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同轴送粉激光熔覆工艺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最大熔覆厚度为1 mm的 Fe-Cr-Mo-C-B-Si非晶涂层.研究了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对熔覆层非晶形成能力、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耐磨性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熔覆层中的非晶相含量与激光能量密度密切相关,与熔覆层性能呈正相关.随着激光能量密度增加,熔覆层的非晶相含量、显微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能量密度为125.00 J/mm2时制备的熔覆层具有最好的耐磨及耐蚀性能,这主要是细晶强化和非晶强化的作用.

    激光熔覆激光能量密度显微硬度耐磨性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