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0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切除回顾分析

    程佳琪聂泽华游云雷婷...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2019 年 6 月至 2022 年 9 月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术的 10 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内镜表现、并发症情况、病理特点及随访情况.结果 共纳入 10 例患者,男 8 例,女 2 例.年龄 54~73 岁,平均年龄 63 岁.入院时合并消化不良 3 例,体检发现 4 例,无症状性胆管扩张 2 例,导管内延伸 1 例;9 例患者的病变局限于壶腹部,1 例为导管内延伸腺瘤;病灶的平均大小为 20.4 mm(8.0~33 mm);8 个病灶整块切除,2 个病灶分块切除.6 例置入胆胰管支架;9 例完全切除,1 例切缘阳性残留,成功切除率为 90%.并发症发生率为 40%(4/10),其中 3 例出血,3 例轻度急性胰腺炎,1 例穿孔,3 例复发.管状腺瘤 2 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3 例,绒毛状腺瘤 3 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1 例,腺癌 1 例,切缘阳性(10%),肿瘤的完全阴性切缘率 90%.结论 内镜下切除十二指肠乳头腺瘤是一种高风险、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胰管支架置入可降低胰腺炎发生率,术后应密切内镜随访及时处理复发与残留.

    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术并发症管理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张旭航路德荣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来个体化预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风险,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9 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 7∶3 比例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使用 R软件构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运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分别通过 ROC 曲线、Calibration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来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结果 共有 513 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训练集 347 例(男 225 例,女 122 例),验证集 166 例(男 115 例,女 51 例),年龄分别为(58.13±10.39)岁和(56.70±11.10)岁.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吸烟、脂肪肝、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有关.该模型的训练集和验证集的 AUC 分别为0.772(95%CI:0.722~0.822)和 0.745(95%CI:0.667~0.823),Calibration校准曲线拟合度良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 基于年龄、BMI、吸烟、LDL、脂肪肝这 5 个预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于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生腺瘤性息肉的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肠息肉腺瘤性息肉列线图预测模型危险因素

    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食管非密集套扎预后评价

    彭亚诗胡孟婷彭俊何君一...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内镜下非密集套扎疗法对肝功能 B级(Child-Pugh B级)、肝功能 C级(Child-Pugh C级)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效果的判断,分析肝功能分级差的患者经套扎治疗后的预后效果是否劣于肝功能分级好的患者.方法 选取 2007 年至 2013 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 76 例,男 47 例,女 29 例,平均年龄 55 岁.试验组:肝功能 B 级,40 例;对照组;肝功能 C级,36 例,均采用六连发套扎器行内镜下治疗,套扎圈≤6 个为非密集套扎.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首次平均套扎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1,P=0.125);两组套扎首次治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85,P>0.05);两组首次套扎总有效率、半年后复查总有效率、1 年后复查总有效率、2 年后复查总有效率、3 年后复查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功能分级的轻重可影响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患者手术治疗后的预后情况.长远看来肝功能 B 级患者预后较肝功能 C级患者好,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前需认真评估肝功能水平.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非密集套扎肝功能分级

    经病理证实的163例胰头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分析

    卓宇果高青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胰头不同性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6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经病理证实的 163 例胰头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资料,分为胰头癌组和非胰头癌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胰头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效能和特点.结果 共纳入 163 例胰头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胰头癌 127 例,非胰头癌 36 例.胰头癌组的年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GGT、CA19-9、CA242 明显高于非胰头癌组(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不同的影像学检查的准确度 CA19-9 为 79.35%、CA242 为 66.67%、CA19-9+CA242 为 84.31%;B 超检查的准确度为 57.14%、增强 CT为 61.04%、MRI为 58.00%、EUS为 88.00%、EUS+CA19-9 为 92.00%.结论 对于胰头占位性病变,尤其是年龄较大、黄疸明显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胰头癌,此时联合检测 CA19-9、CA242,并结合 EUS及 EUS-FNA,可有助于提高对胰头占位病变,特别是早期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能力,从而进行更精准的术前评估,减少不必要的剖腹探查.

    胰腺肿瘤胰头癌诊断

    MYH9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宋猛徐登飞仓顺东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化道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长期以来,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未表现出明显下降的态势,寻找并确定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靶点刻不容缓.MYH9 又称肌球蛋白ⅡA或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 9,是Ⅱ类常规肌球蛋白的一个226 kDa的亚基,以六聚酶的形式存在,由两条重链和两对轻链组成,MYH9 与细胞质中的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参与不同的细胞过程,如细胞运动、细胞迁移和细胞粘附.近来有研究发现,MYH9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中高度表达并促进其侵袭进展.然而,MYH9 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近年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探讨 MYH9 在消化道肿瘤中未来的研究及临床价值.

    消化道肿瘤MYH9lncRNAmiRNAcircRNAs

    TRP通道与炎症性肠病内脏高敏感相关研究进展

    查兰兰余晓云沈磊
    83-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肠道弥漫性炎症和内脏敏感性改变,且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于胃肠道分布广泛,作为多种刺激的检测器、效应器和信号转导器参与调控 IBD 肠道炎症和内脏高敏感(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VHS),并对其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本文就已知主要的 TRP 通道与 IBD中 VHS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疼痛内脏高敏感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炎症性肠病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结肠镜检查质量中的应用进展

    袁雪周旭春赵敬东王若楠...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其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辅助技术有助于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识别及诊断,可使肠镜检查质量得到改善.本文我们综述了计算机辅助技术在结肠镜检查质量中的应用进展.

    结肠镜检查计算机辅助技术人工智能结肠镜检查质量

    基于Treg细胞的免疫疗法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研究进展

    黄卓黄会芳姚佳心付泽花...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需长期依赖于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且停药后疾病易复发.因此,需针对其发病机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的研究指出,AIH 的发病主要源于自身免疫耐受的异常,而其原因主要归结于 Treg细胞数量及功能的下降.近年来研究者针对 Treg细胞在 AIH发病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治疗靶点进行了多项深入研究,如过继转移 Treg细胞、抗原特异性 Treg细胞的开发、免疫微环境对 Treg 细胞的影响、Foxp3 去甲基化表达、针对 Treg细胞的 CD39-CD73-腺苷通路药物靶点研究等,本文综述以上研究,以期为开发 AIH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科学依据.

    自身免疫性肝炎调节性T细胞免疫疗法

    肝脏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于宽勇强光辉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脏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GIST中极为罕见的一种形式,文献仅有零星报道.我们报道 1 例肝脏的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并进行文献复习.

    肝脏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病例报道

    性激素和Treg/Th17失衡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陈玉春高春郑立婷李斌...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脏疾病,大多数患者起病隐匿,无特定的临床表现,且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与 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紊乱,尤其是 Treg/Th17 失衡密切相关.AIH好发于围绝经期女性,性激素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可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表达进而引起 AIH 的发生、发展.本文就性激素和Treg/Th17 失衡在 AIH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围绝经期性激素Treg/Th17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