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下B2型血管预判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正彦杨坤张然余海洋...
    953-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 JES分型为基础,阐述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下 B2 型血管对于准确预测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ESCC)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4 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的 140 例 S-ESCC患者.根据术前 ME-NBI内镜下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 B1 型(84 例)、B2 型(53例)和 B3 型(3 例).采用 2×2 诊断软件统计不同 JES分型对 S-ESCC 的效能.同时,应用 Logistic回归和森林图评估 B2 型血管对于 S-ESCC患者过度诊断和诊断不足的原因.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 JES 分型对 S-ESCC 的诊断效能存在差异.B1、B2、B3 型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 88.09%和 68.79%、28.30%和 67.37%、66.66%和 95.37%.在 JES 分型中,B2 型对 S-ESCC 的诊断效能最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较于 MM/SM1 型患者,EP/LPM 型患者的小区域 B2 和 B2 伴炎性侵蚀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同时,与 SM2/SM3 型患者相比,MM/SM1 型患者的内镜下显著特征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B2 型分型对于 S-ESCC的诊断效能较低.小区域 B2、B2 伴炎性侵蚀以及内镜下显著特征是 MM/SM1 型与其他分型之间的主要区别因素.

    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B2型血管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

    机器学习对H.pylori感染患者的特征变量及预测模型研究

    袁一鸣杜结玲洪慧斯韦翠花...
    958-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H.pylori感染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H.pylori感染患者预测模型,为防治H.pylori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 年 7 至 2022 年 5 月在中山市中医院、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中山市南区医院共 1 477 例接受 H.pylori检测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胃镜和14 C、13 C呼气试验的检测结果,将 H.pylori受检人群分为感染组和无感染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受检者基本情况、临床表征、慢性基础病、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共计 63 个变量.采用单因素及机器学习中的 Logistic回归、决策树分析及添加交互项的 Logistic回归对 H.pylori感染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比较 3 个模型的 ROC 曲线下的面积、灵敏度、特异度,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建立 H.pylori感染预测模型,将特征和危险因素建立森林图.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的 AUC 为 0.7361,灵敏度为 0.7615,特异度为0.6034.决策树分析的 AUC为 0.6528,灵敏度为 0.6801,特异度为 0.5773.添加交互项后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 AUC 为 0.7388,灵敏度为 0.7588,特异度为 0.6034.添加交互项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胃胀,口气、口臭,在家煮食午餐,在家无而外出有使用公筷习惯,同居家人有感染,疫情后才使用公筷,居住 4~10 层楼,同时有胃胀及口气、口臭为模型的显著性变量.结论 胃胀,有口气、口臭,同时有胃胀及口气、口臭,在家煮食午餐,居住的楼层数,外出居家是否使用公筷,是否有使用公筷习惯,家人是否感染 H.pylori是感染 H.pylori的特征因素,用 Logistic回归模型作为主模型进行变量筛选,添加交互后的模型,AUC 有所提升,交互项的预测模型对 H.pylori感染者预判能力好,运算容易,使用经济、便利,适合区域性推广.

    幽门螺杆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决策树森林图交互项

    幽门螺杆菌感染抗体分型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及黏膜组织学变化之间的关系

    张宁赵甘婷
    96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 H.pylori感染抗体分型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及黏膜组织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2年 4 月于我院就诊的 507 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205)、中度组(n=180)和重度组(n=122).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按照 1∶1∶1 匹配后三组各为 100 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响重度慢性胃炎发生的临床指标以及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及黏膜组织学变化与 H.pylori抗体分型的相关性分析.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度慢性胃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变量的效应分析.Spearman 相关性检验分析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及黏膜组织学变化与 H.pylori抗体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pylori抗体分型、胃黏膜病变、肠化程度、萎缩程度均为影响重度慢性胃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整体适配情况较好,能很好地反映各影响因素与重度慢性胃炎发生的关系.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及胃黏膜萎缩程度与 H.pylori Ⅰ型感染呈显著正相关(P<0.05),H.pylori抗体阴性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及胃黏膜萎缩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H.pylori感染抗体分型在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及胃黏膜萎缩程度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与慢性胃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及胃黏膜组织学变化关系密切.

    幽门螺杆菌抗体慢性胃炎胃黏膜损伤

    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分析

    李丹胡仁旺兰奥峰
    974-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olate receptor positive circulating tumor cells,FR+CTC)检测在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检测过 FR+CTC 表达量的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 FR+CTC、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CA125、CA199 及 CEA预测胃癌患者合并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肿瘤突破浆膜层及进展期胃癌的 ROC 曲线.研究 FR+CTC值与胃肠道肿瘤标志物和临床常用营养指标相关的相关性.探讨 FR+CTC 值及临床相关指标在不同类型胃癌中表达量的统计学差异情况.结果 FR+CTC诊断胃癌患者合并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肿瘤突破浆膜层及Ⅲ~Ⅳ期胃癌的 AUC值分别为 0.933、0.653、0.614、0.628、0.714、0.703,明显优于传统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通过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FR+CTC值与白蛋白含量呈负相关(R=-0.26,P=0.0043).FR+CTC表达量在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肿瘤突破浆膜层及Ⅲ~Ⅳ期胃癌患者中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R+CTC 值较传统肿瘤标志物能更准确地预测胃癌患者合并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肿瘤突破浆膜层及肿瘤处于Ⅲ~Ⅳ期的概率,并且FR+CTC在这些类型胃癌患者中表达量明显增加,可常规作为新型的临床肿瘤标志物.

    胃癌肿瘤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腹膜转移肿瘤

    BATF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郭明海刘记恩刘小慧张云杰...
    982-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碱性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 2(basic leucine zipper ATF-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2,BATF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11 月 134 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 qRT-PCR法测定 BATF2 的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 BATF2 蛋白表达.分析胃癌患者 BATF2 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 Cox回归分析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Kaplan-Meier 法分析 BATF2 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BATF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为Ⅲ+Ⅳ期、细胞浸润程度为 T3~T4、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胃癌患者 BATF2 蛋白阳性表达比例显著低于淋巴结未转移、TNM 分期为Ⅰ+Ⅱ期、细胞浸润程度为 T0~T2、细胞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的患者(P<0.05).多因素 Cox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细胞分化程度、BATF2 是胃癌患者预后、复发或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表明,胃癌患者 5 年内预后良好率为 74.63%(100/134),BATF2 高表达患者 5 年预后良好率(93.33%)显著高于 BATF2 低表达患者(69.23%)(χ2=6.445,P<0.05).结论 BATF2 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具有密切关系,是胃癌患者复发或死亡的影响因素,BATF2 表达上调可能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

    碱性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2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治疗前肠道菌群多样性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益生菌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马杰聂占国雷婷游云...
    987-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经过益生菌治疗后的肠道菌群变化及疗效评分,探讨治疗前IBS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益生菌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在新疆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 50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 4 周;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粪便样本,采用 16S rDNA 测序,分析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整体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比较显著差异物种;比较治疗前后IBS生活质量(IBS-quality of life,IBS-QOL)、IBS病情严重程度(IBS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胃肠道症状评分(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rating scales,GSRS)、粪便分型量表(Bristol stool form scale,BSFS)评分变化;采用 Pearson相关性分析 IBS患者肠道菌群水平与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肠道菌群 α多样性方面,治疗前 Chao指数、Ace指数低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肠道菌群 β 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肠道菌群中以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占主要优势;治疗后以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等占主要优势;临床疗效方面,治疗后 IBS-QOL评分高于治疗前,IBS-SSS评分、GSRS评分、BSF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梭菌、放线菌、链球菌、粪杆菌、乳杆菌水平与 IBS-QOL 评分呈负相关,与IBS-SSS评分、GSRS评分、BSF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早期应用益生菌能够有效改善 IBS 患者临床症状和肠道菌群失调,而 IBS患者肠道内的菌群水平与益生菌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相关性.

    肠道菌群肠易激综合征益生菌相关性

    沙利度胺治疗1例小肠血管畸形致顽固性消化道出血8年的治疗经验和随访

    陈叶青周红宇雷丝丝王珍香...
    992-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观察报道 1 例沙利度胺治疗小肠血管畸形所致顽固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分析其病例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并对维持时间进行探讨,患者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通过学习该病例,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以减少消化道出血的机会.

    沙利度胺小肠血管畸形顽固性消化道出血

    肠系膜脂膜炎的CT定量影像与分型

    李文华熊瑶耿云平张毅...
    995-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MP)的定量影像学特点并进行分型,提高对 MP 的影像认识.方法 对64 例 MP 患者的临床和 CT检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 CT表现和临床综合诊断将患者分为炎性渗出型、脂肪坏死型和纤维化型.通过对肠系膜病变组织和同层面正常腹膜后脂肪组织进行 ROI勾画和 CT值测量.结果 64 例 MP 患者中 50 例炎性渗出型,8 例脂肪坏死型,6 例纤维化型.病变部位均发生在肠系膜根部,并且向左侧延伸至小肠肠袢,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并出现增生结节.64 例患者中 50 例出现"脂肪环征",56 例出现"假包膜征",37 例同时出现"假包膜征+脂肪环征",9 例同时出现"假包膜征+脂肪环征+血管僵硬、粗细不均".病变肠系膜脂肪密度高于正常腹膜后脂肪组织,MP 区域 CT值为(-55.01±17.88)HU,正常腹膜后脂肪组织为(-99.44±8.67)HU,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分型的肠系膜病变 CT 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MP 的 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同时肠系膜病变的 CT 值可作为 MP 分型的依据,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肠系膜脂膜炎计算机断层扫描假包膜征脂肪环征分型

    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实现教科书式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郭振王子晨张康洋张伟...
    999-10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实现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TO)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1 月至 2024 年 2 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 182 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TO 定义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无再次干预;肿瘤切缘阴性;术后住院时间≤14 d;30 d 内无计划外再住院;90 d 内无死亡;清扫淋巴结数目≥12 枚;术后无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2).结果 共计 182 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 123 例(67.58%)患者术后实现了TO.所有患者均达到了肿瘤切缘阴性和 90 d 内无死亡;179 例(98.35%)患者无再次干预,162 例(89.01%)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4 d,181 例(99.45%)患者 30 d内无计划外再住院,163 例(89.56%)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12 枚,123 例(67.58%)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O组与非 TO组在手术方式、癌结节、NLR、PLR、SII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为 Miles、存在癌结节、术前高 SII是术后实现 TO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手术方式为 Miles、存在癌结节、术前高 SII是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实现 TO的独立影响因素.

    中低位直肠癌教科书式结局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8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中肝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作用

    崔钦奕杨孟利李三强齐婧含...
    1005-1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 8(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8,ADAM8)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中肝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 6~8 周龄的 KM 小鼠 30 只,随机分为 5 组:正常对照组(n=6)、模型组(n=6)、ADAM8-sgRNA1 组(n=6)、ADAM8-sgRNA2 组(n=6)、ADAM8-sgRNA3 组(n=6).正常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质粒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 3 种质粒,模型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将模型组和质粒组小鼠常规喂养 3 d,通过一次经口灌胃 50%酒精 14 mL/kg 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检测各组小鼠 AST、ALT水平,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PAS 染色观察肝组织糖原变化;Western blotting 检测 ADAM8、TNF-α、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BCL2 关联 X 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ADAM8-sgRNA2 组 ADAM8 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 PCNA 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TNF-α、Bax 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ADAM8-sgRNA2 组 PCNA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TNF-α、Bax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 AST、ALT指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ADAM8-sgRNA2 组 AST、ALT指标显著下降(P<0.05).HE染色和 PAS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损伤明显,坏死积分显著升高(P<0.05),糖原含量显著减少(P<0.001);与模型组相比,ADAM8-sgRNA2 组坏死积分明显降低(P<0.05),ADAM8-sgRNA2 组糖原含量明显上升(P<0.001).结论 ADAM8 过表达可抑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中肝细胞的增殖并促进肝细胞的凋亡.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8CRISPR/Cas9增殖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