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博
文博

徐进

双月刊

1000-7954

zhongxinwenbo@126.com

029-85238907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193号陕西省文物局办公楼

文博/Journal Relics and Museology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历史专业学术性刊物。刊登文物考古与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刊登文物考古与博物馆事业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包括专题研究、田野考古调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馆藏一级品的介绍与研究和文物的科学保护与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南洛阳苏羊遗址2021年度考古调查简报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苏羊遗址所在的洛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较为薄弱,为进一步明晰苏羊遗址的范围、性质、聚落形态和功能分区等情况,2021年3月至5月,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对苏羊遗址进行了系统的田野考古调查,确认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发现了环壕、房址、墓葬、湖沼、灰坑等重要遗迹,为研究仰韶时期该区域聚落形态、社会发展水平、生业模式提供了宝贵材料.

    苏羊遗址考古调查仰韶文化聚落

    陕西城固桔园镇小北村发现商代青铜器

    城固县博物馆
    9-11,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5月,陕西省城固县桔园镇居民在位于湑水河西岸二阶地的小北村,发现埋于一个坑内的10件青铜器.器物年代不晚于商晚期,应为城洋铜器群的组成部分.该发现不但丰富了城洋青铜器的内容,也为追溯其来源和文化归属及探讨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城固小北村城洋青铜器商代晚期

    陕西西安枣园村乐学路汉墓M29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12-18,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枣园村乐学路M29为长斜坡墓道土圹砖室墓,内券砖椁.随葬品虽遭严重盗扰,但墓室内仍残留有四件硬釉陶壶、鎏金铜器以及铜车马器.该墓年代为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规模较同时期中小型汉墓明显更大,随葬的硬釉陶壶在西安地区西汉中晚期大型墓葬中多有出土,表明该墓主人生前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M29的发现为探讨汉长安城周边高等级墓葬埋藏情况提供了新的材料.

    陕西西安枣园村汉墓砖椁硬釉陶

    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西石羊空心砖墓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至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西石羊村清理了一批汉代墓葬.其中发现有6座空心砖墓,时代集中于西汉中期至新莽时期,墓葬形制包括竖穴土圹、竖穴墓道洞室和斜坡墓道洞室等多种结构,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形制特征,对探索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秦汉新城西石羊墓群西汉时期空心砖墓

    戎与狄——西北地区东周戎狄遗存的探索历程与思考

    肖奕昕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北地区的东周戎狄族群,在文献与考古学遗存上都表现出"西戎"与"北狄"的双重特征.21世纪前,"寺洼文化—毛家坪B组遗存"序列与甘宁地区的北方系遗存都被认为是东周西戎,但三者间的关系尚不清楚.21世纪以来,伴随新发现的推进,学界针对三种遗存与东周西戎的关系提出多种认识,其中虽有共识,但仍存在关键分歧.西北地区的东周戎狄遗存应打破单一分类,充实材料,扩大视野,以多元视角阐释遗存与人群的多样性.

    东周戎狄西戎北方系毛家坪B组遗存

    西安地区中小型西汉墓规制探讨

    高博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西汉时期京畿地区,西安地区中小型西汉墓历年发掘极多.从目前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墓葬形制及墓葬各部分的规格尺寸应当与墓主生前的社会等级与财富地位有密切的关联.本文采用类型学与统计学方法,从墓葬形制、尺寸规格方面对西安地区969座中小型西汉墓进行统计分析,概括各类型墓葬数量、尺寸的历时性特征,并对其背后所折射出的西汉时期中小型墓葬所代表的社会阶层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西安中小型西汉墓规制尺寸

    关中地区秦汉空心砖墓与陵邑移民

    陈波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心砖墓作为东周至汉代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制,主要分布于中原和关中地区.两地空心砖墓相似颇多,以往学界多将之归于一体研究,疏于论其关系,缺乏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全面认识.文章通过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葬的梳理,将该地区空心砖墓分为五期.在此基础上对关中地区空心砖墓的分布和文化源流进行探讨,认为该地区空心砖墓的大量出现可能与陵邑徙民活动有关,其发展与衰落受到了中原地区的持续影响.

    关中地区秦汉时期空心砖墓陵邑移民

    铜器刖人形象所见周代刖刑制度

    李楠李钊何嘉宁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铜器中健全人形象与刖人形象进行对比,结合文献资料和体质人类学研究,对周代刖刑制度提出三点新认识:一,刖人的性别男女均有,女性未被排除在外;二,存在单足被刖、双足被刖两种形式,施刑位置固定在小腿下端,存活率有所提高;三,单足被刖者借助"手杖"可站立行走,双足被刖者只能勉强蹲跪.周代刖人的社会地位低贱,日常需承担守囿、守门职责,部分还可能遭到流放,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前及死后饱受歧视,境遇十分悲惨.

    周代青铜器刖人形象刖刑制度

    汉代单耳三足罐研究

    王晓阳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西北地区的一部分汉墓中随葬单耳三足罐,是一种实用器.本研究表明,汉代西北地区单耳三足罐的出现可能与汉代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内迁有关,是游牧民族和中原人群文化互动的结果.这种文化现象在东汉中期以后随着使用者迁移到关中地区并完全融入中原文化而消失.

    汉代单耳三足罐文化交流体质融合

    试论汉画像中太一神格的退隐——以陕北汉代画像资料为例

    郑红莉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从汉武帝在甘泉设立祭祀太一的泰畴并亲往祭祀,太一遂成为国家祭祀体系中的至高神.东汉建立后,将上帝奉为至高神,太一被移出明堂,退出国家祀典,但其在民间却被作为天帝使者,成为升仙信仰的重要主宰者.陕西靖边、定边汉代壁画所见太一图像及其空间位置的演化,展现了其在国家祀典中地位逐步弱化的过程

    太一陕北汉画像资料天帝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