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博
文博

徐进

双月刊

1000-7954

zhongxinwenbo@126.com

029-85238907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193号陕西省文物局办公楼

文博/Journal Relics and Museology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历史专业学术性刊物。刊登文物考古与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刊登文物考古与博物馆事业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包括专题研究、田野考古调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馆藏一级品的介绍与研究和文物的科学保护与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见《唐颜允南夫人陆氏墓志》考

    傅清音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颜真卿二兄颜允南夫人陆氏墓志于2021年入藏西安碑林,据此始知琅琊颜氏与吴郡陆氏之联姻关系.陆氏系出吴郡陆氏太尉枝,为南朝著名文学家陆琛玄孙.颜允南家族和陆氏家族在南朝已以家学才行颇有交集,入北之初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期后,琅琊颜氏在隋末唐初因正确的政治立场开启了更为良性的发展轨道.则天、玄宗之后,琅琊颜氏和吴郡陆氏以深厚的家学素养获得社会认可,尤其是顺应科举考试的趋势,家族成员逐渐在政治发展中脱颖而出.二者凭借家族文化和联姻关系,形成相互援引的交游圈,既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关系,又夯实了家族发展的社会基础.

    琅琊颜氏吴郡陆氏联姻关系

    基于分众传播视角的中小型博物馆基本陈列策展策略研究——以株洲博物馆为例

    肖劲
    80-8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博物馆,承担着宣传和传播本区域历史文化的重要职责.随着博物馆界"以观众为中心"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基本陈列的策展过程中,从传播学角度进行观众的分类研究,了解其不尽相同的参观动机和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展览内容架构、陈列语言、辅助展品的分众化设计策略,对于举办适应不同观众群体的高质量陈列展览很有必要.

    分众传播中小型博物馆基本陈列策展策略

    以复调理论为视角的地方博物馆叙事话语初探

    周韵吴铮争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博物馆根植于本地的历史、文化和体验,与地方公众联系紧密,但地方博物馆的叙事常通过单一话语权,传递与国家宏观叙事相关的主题,不能体现地方博物馆代表的价值和特色.本文以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为基础,以葡萄牙圣·布拉斯·德·阿尔波特尔民族服饰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西馆为例,通过开放性的对话、重视思考的价值和遵循个体平等为特征,对地方博物馆的单一叙事话语模式进行复调思考.从地方博物馆的叙事修辞、关系建立和形象更新补充三个方面进行叙事话语的复调阐述,以提升地方博物馆叙事话语的丰富性和多元度.

    地方博物馆复调理论对话叙事话语

    麦积山石窟塑像背光保护加固研究

    杨志强杨韬杨婕岳永强...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麦积山石窟因崖体岩性及环境影响,以崖体为依托的壁画不易保存,故现存洞窟以彩塑居多,而塑像中又以泥塑为主.受时间、赋存环境及其制作工艺的影响,塑像背光会出现空鼓、地仗脱落等病害,其中有些已经塌落,有些随时可能塌毁.对128窟西侧胁侍菩萨背光进行保护修复时,在采用木锚杆挂长麻后往内部填泥的传统方法基础上,结合局部灌浆加固,将处于稳定状态的空鼓部位边缘进行竹片串联封护;94窟主佛背光壁画的保护修复考虑到其复杂的赋存环境,未进行灌浆加固,对木锚杆拉设长麻及空鼓部位边缘封护过程也进行了全局把控,使加固点互为整体.两次保护修复效果表现良好,可为今后麦积山石窟以及其他石窟的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麦积山石窟彩塑背光保护修复优化工艺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小微玻璃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吴晨李源柴怡冯百龄...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与成熟,但对于具有透光、反光特性,细节特点丰富的小微玻璃文物扫描效果不佳.本文基于线激光三维扫描技术,通过调整测试参数,结合纹理贴图技术,解决小微玻璃文物高精度三维信息采集和利用问题.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技术对透光、反光玻璃材质三维建模的有效性,明确了适用范围,并将该技术应用于西安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考古出土战国晚期至秦时期玻璃珠饰的三维建模与数据分析利用上.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玻璃文物数据利用

    流域视角下黄河流域遗产廊道空间构建研究

    杜怡帆史承勇唐英陈聪...
    10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推进,流域内遗产资源认识不全面、保护不系统、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凸显.本文采用CCSPM模型、MC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探讨流域视角下遗产廊道多级空间的构建.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遗产资源共计5917处,集中在晋陕豫黄河干流流域,分布格局呈"整体凝聚、局部分散、分布不均"的特征.遗产廊道空间约29.71万平方千米,分布格局呈"一总六分"的态势,分布方式与形态由河流特征决定,空间破碎化、间断化、异质化问题突出;核心区集中于三晋—关中—中原文化遗产廊道区,约为7.65万平方千米,涵盖2846个遗产资源点,分布形态呈"人"字形,集聚于渭河、汾河、沁河沿线.

    黄河流域遗产廊道空间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