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潍坊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潍坊医学院学报
潍坊医学院学报

石增立

双月刊

1004-3101

wyxb@wfmc.edu.cn

0536-8462229;8462225

261053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宝通西街7166号

潍坊医学院学报/Journal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Weifang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委批准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本院面向全社会、力求反映现代医学科学研究、教学和临床医疗的最新学术信息以及最新成果和新经验。本刊在国家及省市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热烈欢迎从事医学科研和医疗的科技工作者为学报赐稿,同时非常感谢广大作者对我院学报的大力支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Ki-67在乳腺癌及腋窝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

    宋以宁史明明陈文信邵光东...
    401-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免疫细胞化学逆染Ki-67蛋白在乳腺癌及转移淋巴结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潍坊市中医院2021年12月~2023年6月经影像学评估腋窝可疑转移的61例乳腺癌患者,行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物细针穿刺活检+原发肿物粗针穿刺活检+影像学评估可疑淋巴结的细针穿刺活检术;评估细针穿刺同粗针穿刺的差异;对穿刺腋窝淋巴结证实转移后45例患者行免疫细胞化学逆染Ki-67染色,进行二次分析.结果 61例患者乳腺癌细针穿刺与粗针穿刺比较,诊断乳腺癌准确性同为100%,但对病理类型的分型略有差别.45例证实转移的患者中,Ki-67在转移淋巴结和原发灶的变异率为11.1%.当把转移灶/原发灶Ki-67比值作为研究对象时,患者乳腺癌原发分型和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乳腺癌原发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分期、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行新辅助化疗后pCR单因素分析,乳腺Ki-67[95%置信区间(0.912-0.996)]及腋窝/原发灶Ki-67比值[95%置信区间(7.651-677.567)]具有相关性(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满足P<0.1的变量被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乳腺癌转移腋窝淋巴结/原发灶的Ki-67比值[53.698(5.425-531.538)]与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pCR相关(P<0.05),而乳腺原发灶的Ki-67[0.976(0.920-1.035)]与此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乳腺癌转移腋窝淋巴结/原发灶分子Ki-67表达可能预测新辅助化疗后的pCR.

    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细针吸取免疫细胞化学Ki-67

    益气养血组方对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干预研究

    冯安华曹李娟王杨王成静...
    407-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益气养血组方对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干预作用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23年7月~2024年10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潍坊市中医院接受化疗的18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两组均予常规化疗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养血组方(熟地黄15 g、山茱萸12 g、山药15 g、枸杞子10 g等)口服,每日1剂,28 d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持续时间,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恢复时间等方面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比高,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低(P<0.05);观察组IL-2、IL-6水平低,TGF-β1水平高(P<0.05);观察组乏力、气短等中医证候积分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养血组方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炎症反应,减轻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提示益气养血组方可作为改善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和生存质量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血液恶性肿瘤化疗骨髓抑制益气养血免疫功能中医证候生活质量

    侧枝循环对STEMI患者延期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郑佳辉王婷婷张超王方泽...
    412-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侧枝循环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延期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46例接受延期PCI治疗成功且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0级或1级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为侧枝循环不良组(Rentrop分级为0,1)和侧枝循环良好组(Rentrop分级为2,3).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PCI治疗的影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无复流以及慢血流发生率.随访时间不少于12个月,主要终点为死亡,次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结果 侧枝循环良好组患者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3级的比例较侧枝循环不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侧枝循环良好组患者无复流及慢血流的发生率较侧枝循环不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侧枝循环良好组患者PCI术后即刻CTFC较侧枝循环不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生存率、MACE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性别、年龄、吸烟、既往病史(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脑血管病、既往心绞痛)、eGFR、BNP、Killip分级、梗死部位、单支冠脉病变、发病到PCI时间等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侧枝循环与患者的生存率(HR,1.049;95%CI:0.138-7.971;P=0.963)及 MACE 事件的发生率(HR,0.822;95%CI:0.265-2.552;P=0.734)无显著相关.结论 在接受延期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侧枝循环形成良好的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水平更好,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更低;侧枝循环与患者的生存率、MACE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

    侧枝循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血流灌注预后

    基于微核技术探讨二氧化硫衍生物对小鼠遗传物质的损伤效应

    付竞仪厉海玥王子昊汪鑫...
    417-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对小鼠遗传物质的损伤,评估二氧化硫对生物遗传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48只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染毒试剂为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混合物(摩尔比3:1).其中1-4组为剂量模块组,染毒剂量分别为150 mg/kg、350 mg/kg、550 mg/kg和750 mg/kg,5-7组为时间模块组,染毒时间分别为36 h、48 h和60 h,第8组为空白对照组.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各组小鼠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用Pearson法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剂量组别之间微核率有明显差别(P<0.001),多重比较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550 mg/kg)微核率随之增高(P<0.001);染毒后36、48、60 h后小鼠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组内多重比较显示,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微核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P<0.001).结论 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会导致小鼠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增加,并与染毒剂量与时间呈正向相关.

    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微核小鼠

    支气管超声导向鞘引导技术与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外周病变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邱斌陶慧鑫王志鹏
    42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超声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与支气管超声导向鞘引导技术(EBUS-GS)在肺外周病变活检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2022年3月~2023年9月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行胸部CT发现肺外周结节需要肺穿刺明确诊断的182例患者,随机分为EBUS-GS组(92例)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90例).术前详细记录肺部病变的大小、部位等信息,将所取标本进行病理诊断,明确病理诊断者视为取材满意,而阴性或无法明确病理诊断者则视为取材不满意.术后随访并详细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EBUS-GS组取材满意率和取材成功率稍高于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EBUS-GS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x2=5.325,P=0.029),且假阴性率低于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x2=8.395,P<0.001).与EBUS-GS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患者在穿刺后出现咳血和肺内出血的风险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穿刺次数≥3次及病灶距离胸壁距离≥1 cm是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患者肺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支气管超声导向鞘引导技术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均能够安全有效地诊断肺部外周占位性病变,但EBUS-GS在肺外周病变活检准确率及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

    超声引导肺外周结节EBUS-GS肺穿刺肺肿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iR-124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褚静张楠李晓云胡勇...
    426-430,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iR-124表达及其在CCRF-CEM和CEM-C1细胞株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ALL患儿106例(初诊患儿65例、完全缓解患儿26例和难治复发患儿15例)及行骨髓穿刺检查且骨髓像正常的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RT-PCR技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iR-124表达;用电穿孔转染法对CCRF-CEM细胞转染miR-124抑制物和阴性对照物,对CEM-C1细胞转染miR-124模拟物和阴性对照序列,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miR-124表达;分别给予不同终浓度的喜树碱处理,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计算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LL患儿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iR-124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且初诊患儿miR-124相对表达量低于完全缓解患儿,高于难治复发患儿(P<0.05);初诊患儿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iR-124表达量与WBC计数、危险度分层和脾肿大有关(P<0.05);转染miR-124抑制物的CCRF-CEM细胞IC50=774.17 μg/L,转染miRNA抑制物阴性对照的细胞IC50=27.82 μg/L,RI=27.83;转染miR-124模拟物的CEM-C1细胞IC50=1.06 μg/L,转染阴性对照序列的细胞IC50=199.52 μg/L,RI=188.23.结论 miR-124在AL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表达降低,可能参与了 ALL患儿复发及耐药过程.

    儿童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miR-124骨髓单个核细胞耐药性

    潍坊市区三甲医院住院新生儿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分析

    朱海玲栾清霞戚茂茂赵月华...
    431-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潍坊市区三甲医院住院新生儿近10年病死率及死亡原因,探讨不同影响因素下病死率的变化,为新生儿疾病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潍坊市区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最终死亡的46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入院年份、胎龄、出生体重、母孕期情况、死亡诊断、死亡原因等;分析不同年份、不同胎龄(GA)、不同出生体重(BW)的死亡率,比较前后5年死亡原因的变化.结果 ①2012~2021年,新生儿死亡率为1.1%,呈总体下降趋势,以早产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下降最为明显(P<0.05);②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新生儿死亡率越高(P<0.05),男婴和女婴死亡率无差异(P>0.05);③2012~2016年新生儿首要死因是呼吸窘迫综合征,其次是新生儿败血症,2017~2021年新生儿败血症为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次是新生儿肺出血.结论 近10年新生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因此临床应减少及避免早产,加强围产期管理,控制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生,最终减少新生儿死亡.

    新生儿病死率死亡原因

    互联网+背景下AIDET沟通模式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功能锻炼指导中的应用

    杨帆杨杨王璇璇胡广梅...
    435-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AIDET沟通模式的护理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选择潍坊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关节外科2023年3月~2024年3月接受择期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关节外科常规功能锻炼指导护理,实验组采用基于互联网+AIDET沟通模式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干预6周、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及患者术后12周对功能康复的满意度.结果 ①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0);干预6周后,实验组患者评分(2.37±0.76)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2.75±0.80)(P<0.05);干预12周后,实验组患者评分(0.46±0.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0.64±0.48)(P<0.05).②干预前,两组患者C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2);干预6周后,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72.84±11.55 vs 68.99±12.04,P<0.05);干预12周后,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89.37±4.81 vs 87.71±5.00,P<0.05).③干预12周后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8%vs 92%,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AIDET沟通模式的护理管理可建立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对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互联网+AIDET沟通模式肩袖修补术功能锻炼

    后壁加固缝合改良胰肠吻合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

    陈广野李少华
    440-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后壁加固缝合改良胰肠吻合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3年3月本院医治的78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各39例.常规吻合组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PD)后进行常规黏膜吻合,改良吻合组行后壁加固缝合改良胰肠吻合.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状况,手术前后氧化应激反应,包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术后各时间段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及并发症状况.结果 与常规吻合组相比,改良吻合组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均较短,术中输血率、出血量均较少(P<0.05);术后,与常规吻合组相比,改良吻合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均较短(P<0.05);术后3d,与常规吻合组相比,改良吻合组血清E、GSH-PX、NE水平均较低(P<0.05);与常规吻合组相比,改良吻合组术后VAS评分较低(P<0.05);改良吻合组并发症发生率(2.56%)与常规吻合组(5.1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癌患者采用PD术中行后壁加固缝合改良胰肠吻合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感,改善氧化应激水平,促进术后快速恢复.

    胰腺肿瘤改良胰肠吻合常规黏膜吻合恢复进程术中出血量

    胃充盈超声评估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疗效的可行性研究

    夏晴陈俊香刘玉玺唐建德...
    44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充盈超声评估复合凝乳酶胶囊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和影像改变.结果 治疗结束后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前后餐后饱胀症状积分分别为(2.31±0.18)分,(0.69±0.06)分;早饱症状积分分别为(2.30±0.15)分,(0.69±0.08)分;腹胀症状积分分别为(2.23±0.49)分,(0.50±0.02)分;治疗前后胃排空50%时间分别为(66.77±6.22)min,(49.80±4.76)min,2 h 胃残留率分别为(29.12±4.92)%,(20.29±5.17)%,胃窦收缩指数分别为(0.40±0.02),(0.60±0.04),胃收缩频率分别为(3.82±0.06),(4.82±0.61).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充盈超声能够有效评估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复合凝乳酶胶囊胃充盈超声功能性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