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熊仕涛

双月刊

1671-8100

Xuebao@mail.wspc.edu.cn

027-84803741

430050

武汉市汉阳区龙灯堤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期刊为双月刊,逢双月的25日出版。主要刊登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发展策略

    赵若洪覃延鑫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源.在对新质生产力概念、内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概括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审视当下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高职育人理念仍以标准化技能为先,教师团队综合性育人素养有待提升,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现状不及预期等.提出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树立"新职教观",革新高职育人观念;提高"综合素养",培育新质师资队伍;深化"产学研用",积极孕育新质人才.

    新质生产力高等职业教育现实困境发展策略

    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进路

    马诗睿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形态的演变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源.新质生产力要求发展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也给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即培养软技术、创造力、高端通识能力等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内核与新质生产力本质要求高度契合.通过分析工匠精神的当代内涵和培育困境,剖析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人本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思考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进路.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逻辑耦合与实践路径

    陈铁友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引擎,其核心内涵表现为创新、提质和融合.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必然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的逻辑耦合在于新质生产力驱动职业教育改革升级;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为推动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职业院校层面提出实践路径:把好"新质"方向盘,树立新质职教新观念;打好"新质"组合拳,打造新质职教新布局;种好"新质"责任田,培育新质职教新生态.

    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逻辑耦合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践行教育家精神探究

    余景波朱少慧赵深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思想.高职院校践行教育家精神,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然而,当前高职院校践行教育家精神主要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问题,制约高职院校践行教育家精神目标达成.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营造教育教学文化环境,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建立教育家成长机制,引导教师做教育家型教师;科学开展教师教育培训,助力教育家成长;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态势等行动路径践行教育家精神.

    高职院校教育家精神践行路径

    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路径优化探析——以梅州市径南镇径心中学为例

    杨月榕陈浪城林文慧周文健...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系统性地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教育强国,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实现乡村教育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从赋权、赋能、赋智等方面探讨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价值意蕴,同时立足梅州市径南镇径心中学探索乡村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探索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优化路径.

    数字技术乡村振兴数字教育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郭彦朋高明雪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扎实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劳动教育是其人才培养的鲜明底色.针对部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出现的内容简单化、实践单一化、实施形式化等问题和一些青年学生中存在的不会劳动、不愿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提出了革新劳动认知、完善课程体系、强化支撑保障、加强劳动教育评价、营造劳动文化氛围等措施,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传承劳动精神,构建劳动教育新格局,引领社会新风尚.

    高职院校五育并举劳动教育

    高职思政教育生态承载力:内涵特征与评价体系

    宋杰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思政教育生态承载力是衡量高职思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呈现出结构体系的系统性、内涵发展的双向保障性、运行保障的协同性等本质特征.依据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构建了"支持性承载—吸引性承载—延续性承载—发展性承载"的高职思政教育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可从促发课程与内容有序化、发挥生态化价值、维持协同性、提升资源配置合理性等方面进行高职思政教育可持续性综合评价.

    高职思政教育生态承载力内涵特征评价体系

    软件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条件、行动路径和协同机制

    张海龙李唯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为软件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和案例启示,以促进市域软件产业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市域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提高市域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围绕软件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条件、行动路径和协同机制展开论述.第一,通过对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定义和内涵进行解析,重点探讨了软件园区、软件学院和产教联合体的关系,以及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条件.第二,针对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路径,提出了以实践为中心、关注产业需求、聚焦资源整合的行动路径.第三,从实体化治理模式、明确各方责权界限和信息互联互通平台三个方面构建了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协同机制.第四,介绍了武汉光谷产教联合体的案例.从实施实体化治理模式、明确各方责权界限和建设信息共享平台三方面,对构建软件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予以启示.

    软件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构建条件行动路径协同机制

    "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社会培训设置与教学探究——以电子技工英语听力与会话社会培训设置与教学为例

    张伟雷荣桂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提出了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的大方向,以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电子技工英语听力与会话培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探究为例研究了如何更好地开展高职类航海专业的社会培训工作.

    电子技工英语听力与会话社会培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基于"三主体、六融合"的邮轮工程技术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吴春芳马晓伟张洋
    51-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邮轮产业的蓬勃发展,对邮轮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邮轮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行业对于高素质现场工程师的需求."三主体、六融合"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场工程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实现了教学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效融合,为邮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邮轮工程现场工程师三主体六融合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