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旬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Jour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inno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互联互通时代背景下自助型录音空间在城市推广的可行性研究

    李蕊诗王钰乔李宛泽聂佳...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电子智能化潮流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兴起,互联互通的智能化应用搭建起社会各个行业之间的互通桥梁,如何将数字智能化与文化服务有机结合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成为不可忽视的时代新命题.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数字智能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还需探索新的文化服务形式.在此背景之下,自助型录音空间作为一种基于听觉文化服务的新兴文化服务方式,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该文旨在探讨互联互通的时代背景下,自助型录音空间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路径与可行性,评估自助型录音空间的发展前景、潜在优势和可能性挑战,提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自助型录音空间声音录制文化服务科技文化数字智能化

    媒介文化与儿童的双重性互动研究

    张雨婷陶金玲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今我们正面临着视听影像膨胀泛滥的电子媒介饱和时代.视像文化加速度式地渗透进儿童生活的细枝末节,且媒介与儿童的互动呈现出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由于儿童的可塑性、不成熟性,容易被媒介主导思想、控制生活,即时获得的媒介压缩了儿童经验的建构过程,破坏儿童的自然本性生成;另一方面,媒介以传播、连接、组织和创新能力变革了社会生产生活,并且技术对于养育和教育的科学化、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外部支持.该文从媒介批判与儿童本位双视角阐明电子媒介与儿童的双重性互动问题,辨析"传统儿童"在新环境中的消亡,并立足积极的儿童观提出"新儿童"的概念,探寻科学优良方法提升儿童媒介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媒介时代,挖掘自我.

    媒介文化传统儿童新儿童媒介批判儿童本位媒介素养

    高校图书馆电子书平台用户画像应用分析研究

    任君红张琴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简述了高校图书馆电子书平台用户画像的含义、应用目的,调查了用户画像在高校图书馆电子平台应用现状,通过分析发现用户画像在高校图书馆电子书平台应用中存在机构用户问题、个人隐私问题、法律规范问题,并从这三个问题的角度探讨了用户画像在高校图书馆电子书平台应用所受到的限制.还从用户层面、高校图书馆层面、电子书资源供应商层面分别归纳了用户画像的应用对于高校图书馆电子书平台发展的意义,论述了构建用户画像推进高校图书馆电子书平台个性化服务的模式,包括用户分析、构建用户画像、智能匹配资源及实现个性化服务.同时分析了用户画像在应用中存在的易形成信息茧房的弊端,总结了用户画像技术对高校图书馆提升个性化服务的能力,对电子书资源供应商提高资源组织与供应能力的促进作用.

    用户画像高校图书馆电子书个性化服务阅读推广精准服务

    明周琦《东溪日谈录》校勘札记

    王杰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溪日谈录》,明周琦所撰,属子部儒家类著述,是广西历史上第一部理学专书,作为广西少数几部存世的本土理学著作,可谓探究岭右儒学思想演变的重要乡邦文献.由于该书在历史上曾长期以钞本流传,付梓后其刻本亦流传极罕,在长期传抄过程中致书中多有错讹、脱漏、衍倒.为便于学界更好利用此书,考证其版本源流,对其前十三卷详加校勘,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嘉靖十六年吕景蒙刊刻本,明其版本异同,厘正此中讹误,出校两百余条,现择取其中较为典型的53条,附以案语以明去取,以期在更大程度上恢复其本貌,不致有鲁鱼亥豕之误.

    《东溪日谈录》周琦版本源流嘉靖十六年刻本《四库全书》本校勘札记

    《礼记》中的日常生活礼仪规范及现代启示

    艾红玲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记载了先秦时期礼仪制度的产生、内容及变迁,其中有很多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仪表举止之礼,包括仪容端庄、举止稳重、衣冠得体、仪表整齐等;二是日常居家之礼仪,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等;三是与人交往的礼节,包括待人接物之礼和公众场合之礼仪等.从这些礼节中体现出来了诚敬、孝道、尊人等道德精神内涵.这些日常生活礼仪规范及其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对当下我们的德育工作仍有启发,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要做到注意从小事做起,善于立规矩,同时要利用礼文化,来提升德育效果.

    《礼记》礼仪日常生活规范道德价值

    新时代革命文物的多重价值及活化利用——基于浙江现存革命文物的研究

    岳东起周云杰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文物是革命精神的记录、革命历史的见证、革命文化的载体.浙江省域内红色资源丰富,拥有大量革命文物,记录了近代以来革命先烈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断斗争的英勇事迹.对浙江现存革命文物状况进行考察,探究其历史性、多样性、差异性、价值性特点;结合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分析其经济开发、思想教育、文化传承、社会服务方面的多重价值;尝试从贯彻保利结合原则、坚持服务人民立场、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创新传播利用途径及注重发挥教育功能5个方面构建其活化利用策略,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革命文化资源利用和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革命文物多重价值活化利用新时代浙江社会服务

    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承创新的问题与策略

    刘东皓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黄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生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从黄河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然而,新时代的黄河文化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黄河文化产业带缺乏系统统筹、治水文化的挑战、生态文化建设的问题及数字化的新问题.为了分析影响黄河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因素并归纳其路径,该文采用了文献资料和走访调查的方法,提出了加强黄河文化产业联动、重塑黄河治水文化、提升对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加快新时代黄河文化数字化等措施.通过增加民众的了解和参与度,黄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得以持续发展,这对于保护和弘扬丰富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黄河文化数字赋能区域创新生态保护文化产业

    数字化背景下有声民族语传承路径探究——以隆林县天生桥镇壮语为例

    黄仕美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智媒化等新兴技术逐渐融入大众及高校教育教学平台,助力民族区域有声民族语言的传承从传统的录制方式向现代高存储、快传播、多媒介平台录播方式转变.为了能够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当今,更加广泛地传播和传承广西区域有声壮语及延伸其他广西少数民族有声语言传承,该文以广西百色市隆林县天生桥镇壮语为例,从有声民族语言乡间实地调研、多样化保存、应用、推广等方面,挖掘有声民族语传承的多元化路径,如依托区域典型数字壮锦文化、高校数字平台、高校与民族文化相关课程建设等进行有声壮语文化输出、传播及传承.以期在数字化背景下,有声壮语文化传承能够更好地助力民族文化传承,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

    数字化有声民族语壮语天生桥传承路径探究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叶明珍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旨在研究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其次,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以傈僳族射弩体育活动为例,探讨了其传承方式,并提出了将现代艺术、科技元素融入射弩活动的建议.该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鼓励社会参与,提高公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傈僳族射弩

    医学人类学视角下侗族村落多元化医疗模式研究

    韦伊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侗族村寨中多元医疗模式的形成与共存是医学人类学研究内容之一.侗族村寨多元化医疗体系包括传统医学、宗教巫术和现代医学在侗族文化中的交融与互补.在文化"主位""客位"分析下,阐释了多元医疗模式的文化合理性,展示了文化内部的自给自足和对外部知识的开放接纳.从文化功能、文化自资的角度审视,发现多元医疗模式不仅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而且强化社会凝聚、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研究揭示了侗族村寨多元医疗模式的必然性,体现了社区对自身文化、自然环境和现代社会的深刻理解,为跨文化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范本.

    医学人类学侗族村落多元化医疗体系"主位""客位"文化功能文化自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