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旬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Jour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inno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花瑰艺术的传承模式考察与发展路径研究

    周帅翟家辉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瑰艺术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曾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产物,又受到现代艺术的冲击,传承几度濒危,已有的文献对花瑰艺术的关注不够,以传承模式为切入点的研究更是少有.该研究期望通过对其传承模式的考察分析,为其传承发展提出有效建议.该研究运用田野考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客观总结归纳了花瑰艺术传承模式的状况,借鉴传播学理论,从传承主体、传承内容、传承方式、传承目的及传承效果5个维度,探究花瑰艺术的传承模式,发现花瑰艺术的传承模式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参与传承主体的增多、传承内容的拓展、传承方式的多维、传承目的不同角度的侧重、传承效果更加显著.总结了花瑰艺术的传承模式,为花瑰艺术的传承发展提出了一定建议,有利于促进花瑰艺术的传承、保护、发展,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木雕花瑰艺术传承模式澄迈县考察发展路径

    "双减"视域下少年儿童文化产品的供需困境与优化路径

    田卉刘姝秀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以载道、文以植德,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功能决定了少年儿童的文化素质涵育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养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双减"政策落地以来,优化丰富少年儿童文化供给、促进供需匹配以填补"课余真空"显得愈加重要与迫切.文章以文化产品供需研究的视角观察"双减"政策落地后的教育改革实践,总结概括少年儿童课堂内外的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发展的现状,并详细分析少年儿童文化产品市场供需错配、错位的矛盾和困境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路径.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价值意涵,优化儿童文化产品供给,需学校、政府、公共文化机构等多方主体协同配合,借力数字互联势能,打造儿童友好、适配高效的文化产品供给体系.

    文化产品供需困境优化路径少年儿童"双减"政策公共文化服务

    高校文创产品现状与提升路径

    谢雨祺史文莉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文创产品作为高校文化的延伸产物,是传播高校优秀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手段,而国内高校目前的文创产品发展陷入瓶颈,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调整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深入访谈等方法对国外的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地区,以及国内的台湾、大陆地区的现有高校文创产品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目前高校文创产品缺少独特创新、产品使用单一、传播作用较弱等不足,并结合所发现的问题,针对性建议通过文化元素提炼、产品精致化设计、提高产品使用率等方面进行提升,为高校文创产品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角度.

    高校文化文化创意设计文创产品现状调研提升路径艺术设计

    图书馆与河南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及创新发展

    杨会双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书馆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共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是主旋律,不仅是推动"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和文化旅游产业的软实力.文章梳理了当前图书馆在河南文旅融合背景下已有的实践模式,主要包括主题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图书馆+地方特色景区、图书馆+研学旅行,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探索出建立服务品牌、拓展服务范围、深化服务理念和培养服务人才队伍4个方面的对策,来为图书馆与河南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及创新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图书馆河南公共文化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名人故居活化利用策略研究——以无锡钱锺书故居为例

    蒋心怡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名人故居是本地域的宝贵资源和突出优势,对于传承和培育民族文化、构建城市文化品牌有着重要影响.无锡名人故居星罗棋布,活化利用情况却参差不齐.文章以名人故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无锡不同类型的名人故居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以钱锺书故居为例,围绕展陈提升、空间优化、功能叠加、文旅融合等方面对其活化利用现状进行阐述,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强名人文化内涵的研究阐释,推动"文物+"多元融合等策略与建议,从而盘活遗产资源,以合理利用反哺保护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文物保护无锡名人故居钱锺书故居价值挖掘活化利用策略研究

    潍坊"东亚文化之都"建设有效路径研究

    崔会敏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亚文化之都"是中、日、韩三国联合实施的中长期战略性项目.2022年潍坊市当选2024年"东亚文化之都",这对于全面提升潍坊文化建设品质,向世界展示潍坊鲜明独特的多元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因此如何推动潍坊"东亚文化之都"建设,是一项紧迫性兼具挑战性的任务.该文首先阐述了潍坊"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的有利条件,然后探讨了其在"东亚文化之都"建设过程中需坚持共建共享、协调发展、守正创新等原则,最后提出推进潍坊"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的有效路径,包括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努力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等,以期为潍坊"东亚文化之都"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从而加快潍坊市文化旅游事业转型升级,促进潍坊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潍坊的城市影响力与知名度.

    东亚文化之都潍坊城市影响力知名度基本原则主要路径

    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天府旅游名县与地方文化的互动研究

    李娇钟雨祝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乡村文化振兴也紧密相随,有力地推进着,持续为乡村发展助力赋能,激发内生动力."天府旅游名县"建设作为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抓手,不仅为四川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更在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四川乡村文化振兴和繁荣,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该文研究天府旅游名县与地方文化传播的互动现象,对于深入理解乡村文化振兴与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推动四川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揭示两者之间的互动规律,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乡村文化振兴天府旅游名县地方文化文旅融合互动传播乡村建设

    文化自信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助力高校文化建设

    孟剑琴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站位高远、主题鲜明,深刻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其中,"文化"作为一个高频词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在奋进的新征程中,要以新气象引领高校文化建设,明确高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该文首先明确文化自信的底气源于哪些方面,其次分析讲好中国故事对于高校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再次明确高校文化建设中要讲好哪些中国故事,怎样讲好中国故事.该文旨在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发挥高校文化建设对国家文化建设全新局面的助推作用.

    文化自信中国故事助力高校文化建设新气象

    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廉洁教育路径探索

    胡湘梅李斯瑶
    149-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湘红色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近年来,高职院校廉洁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不断成为研究的热点,该文以湖湘红色文化为切入点,探讨湖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及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廉洁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包括认识不到位、形式单一、挖掘力度不够、长效机制不完备等,提出将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廉洁教育的创新路径.湖湘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廉洁教育要从主方向、大思政、廉氛围、常机制等方面进行探寻,切实发挥育人成效,对于推动高职院校廉洁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高职大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和思想意识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湖湘红色文化高职院校廉洁教育路径创新廉洁意识

    不同语言水平学生书面语衔接性的动态发展探究

    杨嘉琪田超男娄迎春
    15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语言水平英语专业学生的衔接性发展路径,研究历时4个学期,共收集46位英语专业学生的限时写作文本数据.笔者借助衔接性测量工具Coh-Metrix3.0并从中选取4项具体测量指标:潜在语义分析、因果连接词、逻辑连接词及时间连接词.研究结果表明,低水平与高水平组学习者逻辑连接词指标上的发展趋势较为同步,而在潜在语义分析和因果连接词变化趋势中交叉发展,但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在衔接性4个指标均值上无显著性差异;学生的写作衔接性趋势受学习者个体、任务本身、语言环境等因素影响.该文以期为二语写作的衔接性研究进行拓展和补充,并为二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写作发展语篇衔接衔接手段高原现象限时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