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旬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Jour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inno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环境新闻宣传性与专业性的统一——以《中国环境报》为例

    高晶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环境新闻传播媒体需要坚持宣传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又要坚持科学报道。宣传性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专业性则是对环境新闻工作者特殊技能的要求。优秀的环境新闻工作者应当做到环境新闻报道宣传性与专业性的统一。一方面,提高新闻的宣传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党性修己,把握好宣传话语权;另一方面,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对环境问题做及时准确客观公正的报道。立足环境问题,找到突破口,从环保生态的角度做好舆论引导。环境新闻宣传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是出产优秀新闻作品的前提,研究和探索如何出产优质的新闻作品,并在现代传播体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传播功能,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时代意义。

    环境新闻宣传性专业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引导美丽中国

    后亚文化视域下主流文化身份认同建构——以文艺青年群体为例

    朱居悦张平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后亚文化视域下,"亚文化"已然成为一种身份选择。以文艺青年群体为主要分析对象,他们在基于自反性的个人叙事中进行身份选择,并在"新部落"的社交仪式之下达成身份认同。在新媒介场域中,文艺青年对主流文化的矛盾表现出从空间到技术的仪式抵抗升级,又由于融媒体的态势与其自身的意义追求,具备与主流文化身份融合的可行性。因此,该文从认同的传播理论出发,主流文化需经过传播机制的"破壁",文化符号的"出圈",并联结个人叙事为集体记忆,融入"新部落"的情感机制中,来建构与深化文艺青年群体的主流文化身份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后亚文化主流文化身份认同文艺青年个人叙事新部落

    数字化赋能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邓艳昕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是我国最鲜亮的底色。赣南苏区红色文化是先进的精神文化财富,是我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的资源优势的分析与挖掘,基于5W模式深入思考数字化技术在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传播中面临的挑战,从增强时效意识、整合意识、传播意识、创新意识与互融意识5个方面深入探寻数字化赋能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以期以数字技术加快推进数字化保护开展落实、打造苏区红色资源数字平台、打造全媒矩阵扩大传播声量、深耕优质内容提升引领活力、引领红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数字化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红色资源传播策略

    仓促而未竟:明武宗南下亲征军事部署研究

    苏洪洋周玲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正德末期明武宗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其平叛军事部署以南下亲征为核心,又部署守卫安庆阻敌继续进攻,部署平叛战争可能波及的湖广、浙江、凤阳、河南、山东防御叛军袭扰,加强南幾地区防御,号召江西各地义兵配合亲征军作战。明武宗南下亲征军事部署未完全展开而平叛主要战事已结束。其南下亲征军事部署推动了战争形势迅速向有利于明武宗方向发展。明武宗南下亲征以被中止的南巡为暗线,以擒获朱宸濠建立不世军功为目标,又忽视了以王守仁为首的江西地区士大夫率军剿灭朱宸濠军队的可能性,始于仓促,终于未竟。明武宗南下亲征军事部署虽有种种缺点,却不失为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积极作为。该文从史料实证出发,深入考察明武宗南下亲征军事部署,有利于推动明代宸濠之乱研究的拓展。

    明武宗南下亲征军事部署宸濠之乱南巡以兵为戏

    孔子礼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以《论语》为核心

    张超陈秋枫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此,新时代下充分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历史渊源、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内涵及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孔子礼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以及重要的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充分探究其历史渊源,理解其深刻内涵,挖掘其当代价值,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论语》为核心文本,对《论语》中蕴含的孔子礼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借以深入探究了孔子礼思想的起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周礼内涵《论语》当代价值

    神话之为艺术——大、小昭寺释迦牟尼等身像的文献与艺术探究

    刘慧栋
    74-7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藏族历史、藏族美术史类文献,很难绕开有关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尊公主故事的记载。文献在介绍成亲故事的同时,常常会叙述拉萨的大昭寺与小昭寺分别供奉着两位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8岁等身像。但在不同类型文献的表述中,关于这两座等身像的说法多有差异,来源、流转、名称的不同说法造成众多文献引用不严谨乃至出现错误。该文对比当下常见的各类文献说法,溯源藏族历史文献记载,最终锚定目前已知最早文献对大、小昭寺的释迦牟尼等身像的说法源头,再结合藏族艺术发展过程中本土艺术对外来艺术借鉴的特点,在松赞干布与两公主故事背景下,提出大、小昭寺两尊佛像可能是藏地早期作品,同时提出作为文献引用更准确的说法。

    释迦牟尼等身像大昭寺小昭寺藏族历史藏族美术史

    多民族互嵌式搬迁安置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基于贵州海坪的调查研究

    刘阳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街道是贵州典型的多民族互嵌式搬迁安置区,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该区域在搬迁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互嵌格局,各民族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积极融入共同的精神家园。海坪注重在文旅融合、节庆活动、艺体活动、饮食、语言、教育等方面,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共有精神家园。然而,当前仍存在文化差异、资源分配等问题。未来,应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同时拓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领域,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社区治理,促进广大群众共有、共享、共创、共建,促进各民族深度融合,共同构建和维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贵州海坪多民族互嵌式搬迁安置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调查研究乡村振兴

    "一带一路"倡议下青岛民俗文化外宣现状及对策研究

    曹慧玲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俗文化是当地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有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然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民俗文化外宣在展现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该文采用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分析了青岛民俗文化的概况、外宣价值及其外宣现状,探索了青岛民俗文化外宣的策略创新。研究发现,当前青岛民俗文化对外传播存在着外宣意识不够强、传播方式不够多、翻译资料不够足、翻译质量需提升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协同增强外宣意识、借助网络平台拓展传播手段、多举措培养翻译人才等方面加以改善。

    "一带一路"倡议民俗文化青岛外宣意识传播手段翻译人才

    大理云龙神话叙事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赵薇方宇豪鲁学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话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大理云龙县作为典型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在长期交往中产生的神话故事超脱神秘,各民族的神话叙事不仅包含云南少数民族同源共祖的集体记忆、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因,也投射出各民族对于天下大同、美美与共的期盼与渴望。云龙神话从民族历史与精神价值层面映射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该文研究大理云龙县神话叙事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唤醒各民族几千年传承的中华根脉,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该文主要采用史料研究法及田野调查法,系统研究各民族民间神话故事及口头叙事,从而归结出其蕴含的同源共祖基因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契合点,为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叙事同源共祖共同体民族团结

    韩国地方性美术馆儿童文化艺术空间运营管理研究——以釜山市立美术馆儿童画廊为例

    陈珏如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国自20世纪中期以来,以1995年的三星儿童美术馆建立为起点,国立、公立和私立美术馆、画廊及综合文化中心等开始盛行多种以儿童为主体的展示策划方式。该文主要针对2022-2023年釜山市立美术馆儿童画廊策划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展览和教育空间的运营管理项目展开研究。研究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和艺术管理的方法。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釜山市立美术馆儿童画廊空间,研究当前韩国地方性美术馆中儿童文化艺术空间的资源开发和运营方法。此外,该文可为国内地方性儿童文化艺术空间提供学术研究参考,为我国儿童美术馆的发展提供借鉴。

    釜山市立美术馆儿童画廊地方性美术馆儿童文化艺术展览空间体验式展览艺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