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徐广文

季刊

1009-4881

whgyxyxb@126.com

027-83956210

430023

武汉常青花园中环西路特1号武汉工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工程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的文稿,其宗旨是报告科研活动、推动和促进学术交流。读者对象为高校师生,相关学科专业、行业的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代谢工程改造解脂耶式酵母合成角黄素

    刘双窦平川蒋珊吴靖叶...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角黄素是一种橙红色的二酮类胡萝卜素,作为着色剂和抗氧化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和化妆品等领域.为生产高水平的角黄素,改造解脂耶氏酵母,通过增加内源栊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供给、引入外源β-胡萝卜素生物合成路径、过表达DNA修复基因rad52、增强还原能量及前体物供应,构建了高产β-胡萝卜素的工程菌株.进一步引入副球菌来源的β-胡萝卜素酮化酶基因,增加基因拷贝数及β-胡萝卜素的前体物供应,回补营养缺陷型标签,构建的工程菌株在摇瓶条件下合成了301.1 mg/L的角黄素.实验结果报告了 目前微生物合成角黄素的最高摇瓶产量,可为角黄素的商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其它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角黄素解脂耶式酵母β-胡萝卜素

    酸枣仁油微乳体系的构建及其性质探析

    王骏高冉余洁陈新...
    11-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酸枣仁油的水溶性和稳定性,采用滴加水法制备酸枣仁油微乳.通过考察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酸枣仁油微乳体系的影响,确定酸枣仁油微乳制备工艺,并研究其稳定性.酸枣仁油微乳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RH40为表面活性剂,PEG400为助表面活性剂,Km=2.以最佳制备工艺制得的酸枣仁油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3∶7时,可制备得到淡黄色澄清透明的微乳.稳定性试验表明:该微乳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宜在不高于80 ℃的条件下使用和储存;酸枣仁油微乳制备工艺可行.

    酸枣仁油微乳制备工艺稳定性

    黄花菜多酚提取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刘颖李婉冰蒋晓宇卢玥...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炎、抗抑郁等多种功效的珍贵植物资源,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多酚化合物,对调节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所导致的压力和抑郁具有一定的作用,市场应用前景广泛,是目前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黄花菜多酚的成分、提取方法和生物活性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黄花菜多酚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黄花菜多酚提取方法生物活性

    苦瓜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对鲜切马铃薯的保鲜研究

    乔勤勤王玥孙雪婷张乐乐...
    27-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天然抗菌物质苦瓜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制成涂膜保鲜剂是一项新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鲜切马铃薯为实验材料,采用苦瓜多糖和不同浓度的大豆分离蛋白制成的复合涂膜液处理鲜切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对感官评价、失重率、褐变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丙二醛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酚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浓度的苦瓜多糖复合液对鲜切马铃薯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10 mg/mL苦瓜多糖和4%大豆分离蛋白复合涂膜液对鲜切马铃薯保鲜效果最佳.

    苦瓜多糖大豆分离蛋白鲜切马铃薯保鲜

    四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比较

    张航陈嘉欣蔡芳芳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沉水植物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水体的污染控制情况,从水生态修复常用的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和穗状狐尾藻四种沉水植物着手,在实验室模拟自然条件下沉水植物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TN、TP和CODMn的净化效果,并对底泥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同时与野外生态围隔实验结果进行比对,进一步评价去污能力.结果表明,四种沉水植物均有一定能力去除水体中的TN、TP、CODMn,改善了水质,但相同的沉水植物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和野外环境中对水体的净化效果不同.各组沉水植物的底泥微生物均具有多样性和丰富度,变形菌门是最主要的微生物,与TN的去除相关.综合多个指标,发现金鱼藻在室内试验中表现较好,可作为中低度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优先选用的物种,轮叶黑藻在野外围隔实验中表现较好,可作为中高度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优先选用的物种.实验可为指导水生态设计提供参考.

    沉水植物净化率TNTPCODMn富营养化生态围隔

    高产DHA裂殖壶菌的诱变选育及转录组分析

    蔺楚彬万霞曾驰
    42-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裂殖壶菌(Aurantiochytrium limacinum)可以积累大量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高含量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获得高产DHA的裂殖壶菌,通过对原始菌株进行电子束(EB)辐射诱变,并结合丙二酸和尼罗红染色法筛选,得到了一个DHA产量提高11.42%的突变体M2-11.转录组结果表明,与原始菌株相比较,M2-11中与脂质合成相关的基因绝大多数被上调,还存在多个差异显著的其他功能基因.本研究为裂殖壶菌的诱变选育和遗传改造提供了参考.

    裂殖壶菌DHA诱变转录组

    Hif-1α在斑马鱼吞噬细胞迁移及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

    汪豪罗舸洋魏泽昊司马重圆...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斑马鱼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在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发育和迁移中所起的作用.将斑马鱼分为野生对照组和Hif-1α基因突变组.使用CRISPR/Cas9技术对斑马鱼的Hif-1α基因进行突变.随后,通过苏丹黑B染色法观察了野生对照组和Hif-1α基因突变组中性粒细胞的染色情况,以及通过中性红染色法观察了巨噬细胞的染色情况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成功构建缺失8个碱基的斑马鱼Hif-1α基因突变体,且Hif-1α基因突变的斑马鱼幼鱼发育3 d后,中性粒细胞迁移到急性损伤部位的数量显著减少,突变型斑马鱼后脑室中的小胶质巨噬细胞数量比野生型显著增多.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斑马鱼Hif-1α基因纯合突变体,同时表明Hif-1α基因具有抑制中性粒细胞向炎症区域迁移的作用,并促进脑室巨噬细胞的生长发育,为后续研究急性损伤模型提供基础.

    Hif-1α基因纯合突变体斑马鱼幼鱼中性粒细胞迁移巨噬细胞发育

    偏高岭土基地聚物道路修补砂浆的制备和性能优化

    唐瑞军刘杰胜
    56-6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弥补传统水泥基修补材料的不足,利用地聚物凝结硬化快、强度高、可持续等优点来制备道路快速修补材料.从力学性能角度出发,采用偏高岭土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复掺的方法,将水玻璃和NaOH作为复合碱性激发剂,制备出了力学性能优良的地聚物道路修补砂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碱性激发剂的水玻璃模数为1.5、胶砂比为0.5的试验条件.结合SEM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水泥掺量、激胶比对地聚物道路修补砂浆早期和后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水泥掺量为40%、激胶比为0.30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地聚物修补砂浆在0.5 d时的抗折强度为3.8 MPa,抗压强度为21.9 MPa.在28 d龄期时,其抗折强度达到了 9.7 MPa,抗压强度达到了最大值47.7 MPa.研究结果将为地聚物道路修补砂浆的可控制备和性能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地聚物偏高岭土道路修补砂浆力学性能

    砂胶比对地聚合物砂浆强度与干缩性能的影响

    张森龙刘杰胜段诗雪张芷瑜...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砂胶比对地聚合物砂浆强度与干缩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砂胶比条件下砂浆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折压比、干缩率以及孔隙率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地聚合物砂浆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随着砂胶比的增大而先增加后降低,且分别在砂胶比为0.4和0.2时达到最大;在探究范围内,折压比随着砂胶比的增大而增大;干缩率随砂胶比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砂胶比在0.3时最小;随着砂胶比的增大,地聚合物砂浆的孔隙率和孔径增大,砂浆的致密性明显降低.试验可为地聚合物砂浆的配比优化和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砂胶比粉煤灰地聚合物砂浆强度干缩率孔隙率

    农户分化对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意愿的影响机制

    高聪聪陈云飞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长江流域冬油菜种植农户为研究样本,开展了农户分化对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意愿的影响机制及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一,农户分化对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意愿有负面影响.分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农户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同时,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生产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意愿.其二,机制分析表明,农户分化通过农业生产性服务提升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意愿.其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户分化影响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意愿在长江流域9省(市)间存在差异,其中:云南省影响较高,湖北省影响较低.基于此,建议从区分不同省(市)继续推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有序开展、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等方面推动农户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

    种植油菜意愿开发利用冬闲田农户分化机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