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杨平

双月刊

2095-3844

jwtu@whut.edu.cn;jwuttse@whut.edu.cn

027-86538436

430063

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ransport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的前身《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审核,原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学、化学、船舶及海洋工程。机械科学与工程、船舶机械、轮机工程、港口机械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导航与电子系统、电气工程航运技术、交通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本刊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学报、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湖北省及交通部优秀期刊等奖励。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首批入选中国科技期刊英文文摘(CSIA)数据库,并被英国British Maritimes Technology(BMT)和美国Ei page One数据库等收录(1994-200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加线技术的轨道交通临客开行计划优化模型

    姚向明程逸园张皓翔邹庆茹...
    409-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运行图加线技术构建适于计划性临客开行的运行线铺画方法.以运力与客流匹配度最大化、对原运行图调整最小化为优化目标,考虑行车安全、临客加线位置、开行时间域等约束,构建临客运行线铺画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对其线性转换以提高求解效率.以北京地铁8号线某大型活动散场大客流为场景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方法能够在既有运行图上有效铺画临客运行线,满足不同行车密度及停站模式下的临客开行需求.建议在较高密度行车条件下不采用"空车直达"停站模式.

    临客列车线性整数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图加线可预知大客流

    基于自适应动态图卷积循环网络的交通流预测

    唐晨嘉曾伟赵振兴
    415-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实际交通状况中节点之间存在的动态变化关系,提出一种自适应动态图时空预测模型TAGGRU,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网络结构对交通数据动态时空特征融合建模.将节点嵌入与时间编码结合为时空编码,并以此构建动态邻接图,用以表示节点关系的时间演化.将交通流数据与动态邻接矩阵共同输入编码器,通过自适应门控循环单元进行特征提取.编码器和解码器之间添加交互注意力模块,将历史特征进行转换,以生成未来特征表示,通过特征维度变换得到最终输出.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优的预测性能.

    交通流预测时空编码自适应动态图门控循环单元

    考虑突发事件的三峡闸室编排多阶段动态优化调度

    刘清汪猛丛喆王磊...
    421-426,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以平均船闸闸室浪费率、船舶平均待闸时间和鲁棒性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突发事件下的三峡闸室编排多阶段动态优化调度模型和算法.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升了对突发事件的智能响应,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船舶过闸效率.

    三峡船闸闸室编排突发事件多阶段动态优化调度

    网联环境下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与车辆轨迹联合优化方法

    李昆耀褚端峰胡海洋
    427-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提出一种综合考虑交叉口信号配时和车辆轨迹的联合优化法.以车辆的原始轨迹为基础,以交叉口车辆通行时间最小化为信号控制优化目标,建立信号配时优化模型来计算最优的信号周期序列和相位时间,并根据相位时间划分车辆运动轨迹为到达交叉口停车线前的加速、匀速阶段,以及驶过交叉口停车线的加速、匀速阶段,在每个阶段获取最佳的车头时距和期望速度,优化车辆的原始轨迹.基于新的轨迹再次进行信号配时优化.以交通需求量、左转比率和信号周期时长作为考虑因素,进行SUMO仿真实验将所提出的联合优化法与实时信号控制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联合优化法在不同的平衡交通需求量下能够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30.5%;在随机交通需求量下能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17.3%;而在不同的左转比率和信号周期时长情况下能提高通行效率66.6%和21.7%,验证了提出的联合优化方法提高线交叉口通行效率的有效性.

    车路协同信号配时优化车辆轨迹规划滚动时域控制

    城市物流无人机起飞时刻排序问题研究

    常静张启钱张洪海刘文泉...
    435-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基于动态优先级计算了无人机起飞的时刻及起飞顺序.选取货物价值、收货点距离和最晚收货时间作为影响排序的主要因素,根据熵权法判断不同影响因素对物流订单优先级的影响程度,结合模糊聚类与三维优先级表调度规则判定物流订单的任务优先水平.并根据订单优先级设定延误成本系数,以最小总延误成本为目标构建物流无人机起飞时刻排序模型;提出相应的改进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数值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安全高效地安排无人机起飞队列顺序,降低无人机配送的总延误成本.

    城市交通排序问题遗传算法物流无人机

    基于深度学习的交警动态手势检测与识别方法研究

    刘永涛刘永杰孙斐然徐鑫...
    441-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基于深度学习方法设计了交警动态手势检测与识别算法,以Top-down的姿态估计方法获取交警人物关键点建立人体骨架图,采用时空图卷积的方式进行动作识别.设计交警目标检测算法、交警姿态估计算法和交警动态手势识别算法,对输入模型的骨架图设计了尺寸归一化,令算法对不同尺寸的骨架图具有相同的识别性能,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所设计的方法在限制容许错误率在10%、15%、25%以及50%的条件下能够达到最高96.32%的识别率.

    交警手势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手势识别姿态估计

    V形斜缺口薄板结构应力场评估方法研究

    谌伟王宇强梁贵明徐双喜...
    448-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对含有复杂V形倾斜角的薄板结构应力场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研究.通过建立奇异强度因子as与缺口应力强度因子N-SIF的关系,获得无量纲的N-SIF,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系列不同几何尺寸、张开角与倾斜角下的有限板宽的斜裂纹切口薄板模型,对切口的应力场进行简化与拟合.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到奇异强度因子与无量纲N-SIF的关系曲线,拟合得到简易的V形倾斜角的薄板结构应力场和N-SIF评估公式.将拟合出的N-SIF简化计算公式和有限元计算结果与传统文献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与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拟合出的应力场公式精度较高,可实现复杂倾斜角下V形切口应力场的快速评估.

    V形切口奇异强度因子"as"缺口应力强度因子(N-SIF)倾斜角应力场评估

    基于数据均衡化的船舶涡轮增压系统故障诊断

    李星贤肖文张斌龚梅杰...
    453-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船舶涡轮增压系统的故障诊断方面,针对正常状态与故障状态数据不平衡的问题,采用基于熵权重的Entropy-Weight SMOTE方法对数据样本进行增强,改善样本的不均衡性,并结合支持向量机(SVM)进行故障诊断.基于已有SMOTE算法与熵理论,以舰船动力系统仿真平台运行数据作为样本集,搭建基于熵理论的Entropy-Weight SMOTE与SVM的涡轮增压系统故障诊断模型;将舰船动力仿真平台数据样本导入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综合各类评价指标,评判该方法的可行性.仿真实验表明在采用Entropy-Weight SMOTE进行样本均衡化后,分类准确度和综合指标(F-Measure)提升了 5.1%和6.5%.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数据样本不平衡时涡轮增压系统的故障分类效果.

    支持向量机涡轮增压系统样本均衡化故障诊断熵权重

    水下拖曳系统姿态建模与快速预报

    陈家瑞申和平张咏鸥张卫超...
    459-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将拖曳缆等效为多段刚性杆模型,对水听器阵与拖曳缆建立稳定状态下的力平衡和力矩平衡控制方程,采用非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求解方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基于多段杆模型进行非线性方程组求解的快速预报方法.与文献中实验的结果和围绕该实验数据进行的部分文献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在10与18.5 kn两种情况下,该计算与所进行对比的文献仿真计算结果的误差较小,并且与实验结果更为接近,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可以快速解决拖曳阵姿态仿真问题,缩减了计算时间,实现了快速预极的目的.

    水下拖曳系统姿态建模快速预报杆模型

    大跨度双层甲板在轴压载荷下的稳定性研究

    崔海鑫万琪郭珊珊郭开岭...
    464-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跨度双层甲板缩尺模型设计并开展了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缩尺模型的极限承载力以及结构的崩溃特性.计及初始缺陷的影响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双层甲板模型在轴压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及极限承载特性.结果表明:文中研究的双层甲板缩尺模型的失效模式主要是板格屈曲变形,仿真计算得到的模型应力分布情况与试验测量的结果也基本吻合.

    大跨度双层甲板稳定性极限强度轴压试验数值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