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皖南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皖南医学院学报
皖南医学院学报

章尧

双月刊

1002-0217

wnyxyxb@yahoo.com.cn

0553-3932553

241002

安徽省芜湖市戈江区文昌西路22号

皖南医学院学报/Journal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Wanna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反映学院科研、教学、医疗的新成果和新经验,促进院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教学、医疗水平的提高,同时为教学实习基地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AG对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外周传入突触传递的影响

    周方云汪萌芽
    307-310,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2-花生四烯酸甘油(2-AG)如何影响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外周传入所诱发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iDR-EPSP).方法:本研究使用8~14d新生SD大鼠,制备400~500 µm厚的脊髓横切片,通过脊髓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2-AG对电刺激同侧背根诱发iDR-EPSP的影响.结果:在11个MN灌流5 μmol/L 2-AG 15 min,观察到伴随膜电阻增大的去极化反应(P<0.01).在15个MN灌流5 μmol/L 2-AG 15 min,观察到iDR-EPSP幅度和曲线下面积均减小(n=15,P<0.01).在9个MN累积灌流1、5和25 μmol/L 2-AG各15 min均可诱导去极化反应,浓度依赖性减小iDR-EPSP的幅度(P<0.01)和曲线下面积(P<0.05).对17个灌流25 µmol/L 2-AG 15 min的MN使用表观受体动力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5 µmol/L的2-AG可降低iDR-EPSP的表观最大反应(Vmax)和表观解离速率常数(K2)(P<0.05),但表观结合速率常数(K1)与表观平衡解离常数(KT)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AG对离体脊髓MN外周传入兴奋性突触传递呈现浓度依赖性抑制效应.

    2-花生四烯酸甘油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和厚朴酚促进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Nishimwe Ange张凌志孙浚皓彭博远...
    31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和厚朴酚(HNK)对H1299、H460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非小细胞肺癌(NSCLC)H1299、H460细胞,用不同浓度的HNK处理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抑制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DZ结合基序的转录共激活因子(TAZ)、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Bcl-2、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量.结果:H1299和H460细胞经HNK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细胞活力均下降且在各处理时间下细胞活力均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AZ、Bcl-2蛋白表达量随着HNK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蛋白表达量随着HNK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aspase-3和PARP蛋白表达量随HNK浓度的增加而无明显变化;不同浓度HNK处理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HNK处理后过表达TAZ,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HNK可以促进NSCLC H1299和H460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AZ发挥作用.

    和厚朴酚细胞凋亡PDZ结合基序的转录共激活因子非小细胞肺癌

    RUNX1通过调节SOX2转录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干性

    黄滔尤琦Ifeanyi Christian Onyebuchi朱少金...
    316-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X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干性的影响.方法:从GEPI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GSE111011)获取RUNX1的表达情况,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基因表达相关性.利用Western blot检测RUNX1、SOX2、OCT4、KLF4 和 c-MYC 蛋白表达情况.利用 qRT-PCR 技术检测 CD271、CD44、CD54、SOX2 和 RUNX1 的 mRNA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SOX2启动子活性.通过细胞成球培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侧群细胞和CD271+/CD44+细胞的数量反映细胞干性.结果:GEPIA数据库、GEO数据库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RUNX1在食管癌中高表达.在Eca-109细胞中敲低RUNX1后,抑制SOX2表达和细胞干性(P<0.01).在KYSE-150细胞中过表达RUNX1后,促进SOX2表达和细胞干性增加(P<0.01).在KYSE-150细胞中同时过表达RUNX1和敲低SOX2后,RUNX1促进的细胞干性增加被逆转(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RUNX1促进SOX2启动子活性,在转录水平调节SOX2表达.结论:RUNX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并通过在转录水平调节SOX2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干性.

    RUNT相关转录因子1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干性食管鳞状细胞癌

    ALDH2 rs671和ADH1B rs1229984多态性与胃癌、食管癌的相关性研究

    朱青尚庆毅刘丽平梁伟...
    32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连云港汉族人群的ADH1B rs1229984和ALDH2 rs671多态性与胃癌、食管癌相关性.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胃癌患者和5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0名汉族健康献血者纳入健康组.检测ADH1B rs1229984和ALDH2 rs671 SNP的多态性,探究连云港汉族人群的ADH1B rs1229984和ALDH2 rs671多态性与胃癌、食管癌相关性.结果:3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健康人群rs1229984 AA、AG和G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2.5%(85 例)、53.5%(107 例)和 4%(8 例).rs671 的基因型频率 AA 为 1%(2 例),AG 为 26.5%(53 例),GG 为 72.5%(145 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有群体代表性.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和食管癌组患者的ALDH2 rs671 AA、AG、GG分布频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ADH1B rs1229984的AA、AG、GG基因分布频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和食管癌的基因分布组成比例与健康人群有显著性差异,ADH1B rs1229984和AL-DH2 rs671多态性与连云港汉族人群胃癌、食管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rs1229984rs671多态性胃癌食管癌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朱伟罗兵冯梅
    326-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指标结果,根据肺功能GOLD分级标准将100例AECOPD患者分为非严重组和严重组.检测患者血清TS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N)、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淋巴细胞计数(L)和纤维蛋白原(FIB);采用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相关分析TSGF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TSGF与AECOPD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TSGF在AECOPD诊断中的预测效能.结果:严重组AECOPD患者的TSGF水平高于非严重组(P<0.05);TSGF与hs-CRP、FIB及RDW呈正相关(P<0.05);高TSGF与AECOPD 加重风险相关(OR=1.391,95%CI:1.210~1.599,P<0.001);TSGF 预测 AECOPD 严重程度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 0.920(95%CI:0.848~0.965,P<0.001),Cut-off 值为 65.5,灵敏度为 96.00%,特异度为 90.00%.结论:TSGF 可能是新的预测AECOPD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瘤床加量在侵犯全层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初步剂量学及毒性反应研究

    丁文评王惠丽陆元元周蔼斌...
    330-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瘤床加量在侵犯全层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初步剂量学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3年8月在弋矶山医院采用瘤床加量治疗的侵犯宫颈全层宫颈癌患者15例,分析瘤床加量前后靶区、危及器官(OAR)剂量学指标及患者的毒副反应.结果:患者瘤床区域加量后,计划瘤床靶区(PGTVtb)的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及最大剂量(Dmax)均高于加量前(P<0.05).患者瘤床区域加量后,膀胱的V30、V40、V50和直肠的V40、V50较加量前均增加(P<0.05),而小肠V30、V40、V50及左右侧股骨头V40、V50加量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床加量治疗后,患者出现了轻度(1、2级)急性生殖泌尿道和下消化道不良反应.9例(60.00%)和5例(33.33%)患者分别出现中度(3级)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出现1例3级血小板下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重度(4级)急性不良反应.结论:宫颈癌术后行瘤床加量,瘤床区域剂量得到提升,毒副反应可接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宫颈癌瘤床加量放射治疗危及器官

    外周血mNGS检测在血液病伴发热患者中的临床分析

    陈玙卫珊珊汪颖刘琼...
    334-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血液病伴发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血液病合并发热并进行外周血mNGS检测的48例患者,总结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影响mNGS病原学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发热前住院时间7.50(2.00,25.25)d.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39例(81.25%),多重感染6例(12.50%)和上呼吸道感染4例(8.33%);mNGS检测中位检出时间 2.00(2.00,3.00)d,检出细菌 7 例(14.58%),真菌 10 例(20.83%),病毒 21 例(43.75%),少见病原体 1 例(2.08%).其中2种以上混合感染11例(22.92%).外周血mNGS常见病原体检出率高于血培养(P<0.001),mNGS中位检出时间较血培养和分泌物培养检出时间均缩短(P<0.05);mNGS阳性的CRP表达水平高于mNGS阴性(P<0.05).结论:血液病合并发热患者外周血mNGS病毒及真菌检出率高、混合感染比例高,mNGS和传统培养方式相比更高效和灵敏,且对于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因此推荐应用于血液病伴发热患者的临床.

    血液系统疾病发热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的临床应用

    陈传荣纪超凡何潇滢何杨...
    338-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口服维生素B6、度洛西汀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辅以针灸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化疗所致外周神经病变(CIPN)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2年11月在弋矶山医院化疗后出现Ⅲ级以上CIPN的33例恶性肿瘤患者资料,予以口服维生素B6、度洛西汀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针灸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治疗.评估治疗后疗效,对比患者的活动自理能力评分,明确影响治疗效果的临床特征.结果: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Ⅲ级以上CIPN的有效率为75.8%(25/33),平均起效时间(14.96±1.00)d.有效组患者的治疗前基线卡劳夫斯基(KPS)评分[(72.80±9.36)分]高于无效组患者[(61.25±3.54)分](P<0.01),治疗后33例患者KPS评分[(83.64±8.22)分]均较治疗前[(70.00±9.68)分]升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KPS评分高是患者治疗有效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策略能显著改善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和患者的KPS评分,有临床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中西医结合化疗周围神经毒性

    弧形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吴兴净陶周善程文静
    342-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弧形改良切口和传统"L"形切口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弋矶山医院手术的43例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3例采用弧形改良切口治疗(改良组),20例采用"L"形切口治疗(对照组).根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跟骨骨折手术前后Gissane角、Böhler角、宽度和高度数值,对两组手术前后组内、诅间各项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将两组手术时间、切口缝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0~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6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跟骨宽度、高度、Gissane角及Böhler角均较术前改善(P<0.001),但改良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影像学指标变化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切口缝合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30.0%),P<0.05.改良组患者AOFAS评分(87.56±4.73)优于对照组(73.95±4.38),P<0.001.结论:弧形改良切口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具有切口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的优点,值得推广.

    跟骨骨折疗效对比弧形改良切口"L"形切口粉碎性

    武汉地区住院患者克罗诺杆菌感染及其临床分离株分子特征与耐药性研究

    余欢毛晓丽费龙
    346-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武汉地区住院患者克罗诺杆菌感染及其临床分离株分子特征与耐药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克罗诺杆菌感染住院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克罗诺杆菌分离株行血清型分型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克隆群结构特征分析与耐药性检验.结果:483例患者检出克罗诺杆菌感染137例,总检出率28.36%.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以低龄(0~6岁)检出率最高,科室分布以儿科检出率最高,感染后易发疾病类型为脑膜炎(P<0.05);血清型分型鉴定以01为主要血清型分型,占比36.50%(50/137),ST型分布以 ST4、ST1 为主,分别占比40.15%(55/137)和31.38%(43/137),CC 结构特征以 CC4、CC7 为主,分别占比32.85%(45/137)和40.15%(55/137);经内切酶Xba Ⅰ和Spe Ⅰ酶切后,分成14个PFGE图谱类型,其中BQ9、BQ11和BQ12相似系数较高(98.0%);耐药性检验结果提示,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强(67.15%),对测定的其他抗生素全部敏感,未发现多重耐药菌株.结论:武汉地区住院患者克罗诺杆菌感染血清型分型以O1型为主,PFGE分子分型具有多样性,其中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强.

    克罗诺杆菌临床分离株分子特征耐药性武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