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毒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毒理学杂志
毒理学杂志

高星

双月刊

1002-3127

dulixuezz@163.com

010-64407284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6号

毒理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oxi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毒理学杂志》(原刊名《卫生毒理学杂志》)是我国第一份毒理学专业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属于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本刊坚持办刊宗旨和“面向学者,面向企业,面向社会,面向政府和面向国际的服务方向”。并刊集中了全国从事卫生、环境、食品、遗传、免疫、分子生物学、细胞、放射等各方面的专家和编委。主要内容为工农业、环境、食品、遗传和临床毒理学方面的科研论文以及民用与环境化学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的安全性评价、简报、专题评述等新化学物质的毒性评价、毒理学实验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经验介绍和毒理学新理论;报道国内外学术动态和研究进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毒理学专业的科技人员、各级卫生防疫部门的卫生医师、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部门的技术人员、职业病临床医师、医学院校师生以及生产、使用保健品、化妆品的厂家和有关人员。国外发行到: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 Journal of toxicology(original name:journal of health toxicology) is the first synthetic journal of academic journals in china, which is affiliated to CMPA(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We always insist on the aim of journal, and the direction of service “To face scholar、enterprise、society、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Issued to abroad including U.S.A., British, Canada and so on. The main content contain special subject commentary on industry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product、foodstuff and health product 、cosmetic、drug product、pharmacology、heredity、clinical toxicology、pesticide、veterinary drugs、bait vessel、chemical fertilizer and other related fields, new technology、 new protocol and instruction of experence on toxicological experiment, new concept of toxicology, safety assessment of new chemistry material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both here and abroad. Our journal is founded on 1987, and from that time on we were selected into”Chinese core journals” four times, and be into “science& technology thesis core journals of china”.The journal has been included as source journal by “China science citing articles” and other 20 databases nearly,and be included by authoritative foreign institution of index,such as SCI,CA. Recent years,we gain more prizes those are “Northern excellent journal” awarded by northern journal commission, “Beijing municipal excellent journal”awarded by beijing municipal science& technology commission,”Bo le prize”awarded by CMPA, “Academic quality prize”,“edit quality prize”and“blue ribbon of excellent journals”.Our journal is double-monthly journal,RMB 48 per year. Communication address: beijing municipal east district hepingli middle street;post code:100013. TEL AND TAX:010-64407284;E-MAIL:bjwsdl@sohu.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对人乳腺管癌细胞和大鼠心肌细胞毒性效应的研究

    钟磊胡晓宇曹冬冬傅佳...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展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icyclohexyl phthalate,DCHP)细胞毒性的研究,为科学评估DCHP的人群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 基于高内涵细胞分析系统,利用人乳腺管癌细胞T47D和大鼠心肌细胞H9c2,开展DCHP对这2种细胞细胞活性、细胞凋亡和细胞核变化的检测.结果 DCHP明显提升T47D细胞的细胞活性(24和48 h F值分别为68.038和17.875,P<0.05),增加细胞核的面积,未导致较高的细胞凋亡率;DCHP明显降低H9c2的细胞活性(24和48 h F值分别为96.194和16.857,P<0.05),减少了细胞核面积,同时也导致了较高的细胞凋亡率.结论 DCHP具有较明确的雌激素活性,同时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需进一步关注.

    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细胞毒性细胞凋亡高内涵细胞分析

    十溴二苯乙烷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及豌豆肽的保护保用

    刘彩培郑刘根杨永浩赵祥忠...
    5-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十溴二苯乙烷(decabromodiphenyl ethane,DBDPE)对大鼠雄性生殖系统的损伤作用及豌豆肽的保护作用.方法 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DBDPE低剂量组、DBDPE高剂量组和DBDPE高剂量+豌豆肽组.DBDPE和豌豆肽分别经口灌胃和饮水给予大鼠,连续8周.实验结束,采用精子分析仪分析大鼠精子活力,精子快速染色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别评价大鼠精子形态和睾丸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生殖细胞特异标记蛋白死盒解旋酶4(DEAD-box polypeptide 4,Ddx4)蛋白表达,TUNEL染色检测睾丸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睾丸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BDPE染毒组大鼠精子活力与质量明显下降(P<0.05),染毒组大鼠精子出现畸形;染毒大鼠睾丸生精小管生精上皮厚度降低、空泡化;染毒大鼠生殖细胞Ddx4表达降低;染毒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DBDPE染毒大鼠睾丸组织Ddx4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LSD-t=4.85,LSD-t=6.90,LSD-t=2.94,P<0.05),Bax 和 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cl2表达下降;与DBDPE高剂量组相比,DBDPE高剂量+豌豆肽组的精子活力降低、睾丸形态学损伤在一定上得到改善,大鼠生殖细胞凋亡明显减轻.结论 DBDPE导致雄性大鼠睾丸组织病理损伤、生殖细胞凋亡、精子活力下降,豌豆肽对DBDPE的生殖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十溴二苯乙烷精子活力死盒解旋酶4生殖毒性豌豆肽

    一种抗PD-1单抗食蟹猴26周重复给药毒性及免疫毒性研究

    李斌崔丽娟李振宇岳玲...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抗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520)的毒性反应并对其免疫毒性进行研究,提供毒性反应的靶器官,恢复期4周后观察损害的可逆情况,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方法 食蟹猴分别静脉注射给予低、中、高剂量(6、40和100 mg/kg)的抗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520),每周1次,连续26周,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赋形剂.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濒死/死亡情况,对体重、摄食量、体温、心电图(Ⅱ导联)、眼科、毒代动力学研究、免疫原性研究、T细胞依赖性抗体反应、受体占位、细胞因子检测、血液学和凝血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尿液分析、粪潜血、骨髓涂片、CD69活化水平、脏器重量及系数、大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及肾免疫组织化学等项目进行检查.结果 无濒死/死亡情况发生,临床观察、体重、摄食量、体温、心电图(Ⅱ导联)、眼内科、血液学和凝血指标、血清生化指标、粪尿检测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流式细胞表型分析和体内抗体及补体水平未见明显异常,细胞因子检测中高剂量组个别动物IL-6轻度升高,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中高剂量组多脏器动脉炎/动脉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食蟹猴连续26周,每周1次静脉注射给予抗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剂量分别为6、40和100 mg/kg.最高非严重毒性剂量(Highest Non-Severely Toxic Dose,HNSTD)为 100 mg/kg.

    抗PD-1单克隆抗体重复给药毒性食蟹猴免疫毒性研究T细胞依赖性抗体反应

    增塑剂DEHP通过JAK介导的Akt通路激活促进宫颈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陈果苏容玉尹梓豪龙胜文...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与宫颈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浓度梯度DEHP处理人子宫颈腺癌细胞Hela和鳞癌细胞Siha,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凋亡,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和磷酸化水平.同时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kt上游激酶JAK2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最后通过DEHP与JAK 2抑制剂AG 490共处理,观察细胞的恢复情况.结果 经102和103 nmol/L DEHP暴露后,细胞的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提高,凋亡被抑制;细胞内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升高,上游JAK2表达上调.而JAK2抑制剂处理能缓解DEHP诱导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和Akt的磷酸化.结论 DEHP通过诱导JAK2的表达提高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促进宫颈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DEHP宫颈癌恶性生物学行为JAKAkt

    深圳市大气污染物暴露对慢性病老年人群身体健康的影响

    姜帅田江马玥陈国敏...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深圳市6种大气污染物暴露对慢性病老年人群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深圳市741人的健康体检数据和深圳市环境检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回归和广义估计方程分别分析探讨不同大气污染物的短期暴露与老年人群体检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 参加过1次体检的人群中第一主成分短期暴露(PM10、PM2.5、CO和O3)和长期暴露(PM10、PM2.5、CO、O3和NO2)与结合胆红素的升高相关(β:0.25,95%CI:0.18~0.32;β:0.24,95%CI:0.16~0.32),第二主成分(SO2)长期暴露与结合胆红素的升高(β:0.17,95%CI:0.10~0.24)及血尿素的降低(β:-0.17,95%CI:-0.23~-0.11)相关.在参加过2次体检的人群发现,在污染物的短期暴露下,PM2.5每增加10 μg/m3,结合胆红素升高 3.30 μmol/L(95%CI:2.33~4.30);PM10 每增加 10 μg/m3,甘油三酯升高 2.20 mmol(95%CI:1.30~3.10);NO2 每增加 10 μg/m3,结合胆红素升高 3.20 μmol/L(95%CI:2.10~4.30),尿肌酐升高 2.00 mmol/L(95%CI:1.10~2.90),血小板减少 0.92x108/L(95%CI:0.52x 108~1.32x 108);在污染物的长期暴露下,NO2 平均每增加 10 μg/m3,结合胆红素升高 1.90 μmol/L(95%CI:1.30~2.50);O3平均每增加 10 μg/m3,结合胆红素升高 1.00 μmol/L(95%CI:0.60~1.40),非结合胆红素升高2.60(95%CI:1.60~3.60).结论 空气污染物的暴露和深圳市老年人群心血管系统、肾及肝系统的部分代谢指标的异常波动可能密切相关.应进一步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力度,加密空气质量监测频率,同时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

    空气污染老年人体检指标慢性病

    雷公藤多苷诱导肝损伤大鼠的血清溶血磷脂酰胆碱代谢轮廓

    余雪纯胡聪赵梅玉史欣悦...
    36-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wilfordii multiglucoside,TWM)诱导肝损伤大鼠的血清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代谢轮廓.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定量分析空白组、TWM组和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组大鼠血清中15种LPC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大鼠灌胃TMW或TP后血清中LPC代谢轮廓的变化.结果 定量分析结果显示,TWM组11种LPCs、TP组13种LPCs的血清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明显降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表明,TWM组和TP组大鼠血清LPC代谢轮廓均明显偏离空白组,且TP组偏离程度大于 TWM 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表明,LPC(14∶0)、LPC(20∶4)、LPC(18∶0)、LPC(18∶1)、LPC(17∶0)、LPC(22∶5)、LPC(16∶0)和 LPC(17∶1)对 OPLS-DA模型具有重要贡献,这8种LPCs血清水平与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具有良好相关性(r>0.5,P<0.05),被鉴定为雷公藤多苷肝毒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结论 血清LPC代谢轮廓与TWM和TP诱导的大鼠肝损伤密切相关.

    溶血磷脂酰胆碱雷公藤多苷雷公藤甲素代谢轮廓肝毒性

    余甘子提取物通过miR-34a对高糖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夏延贞霍寅萍王龙珍商雄跃...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余甘子提取物对高糖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 用高糖诱导PC12细胞损伤,并用余甘子提取物处理PC12细胞或通过细胞转染使miR-34a过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和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表达.采用荧光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34a的表达.结果 余甘子提取物明显提高高糖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率、SOD和GSH-Px水平(LSD-t 值分别为-9.62、-9.64 和-12.04,P<0.05),明显降低凋亡率,Bax/Bcl-2 比值,ROS、IL-6、IL-1β 和 miR-34a 水平(LSD-t 值分别为 24.64、25.63、20.63、11.21、13.47 和 13.88,P<0.05).miR-34a 过表达明显降低高糖诱导的 PC12 细胞存活率、SOD和GSH-Px水平(LSD-t值分别为5.95、6.87和7.21,P<0.05),明显提高凋亡率;Bax/Bcl-2比值,ROS、IL-6和IL-1β水平(LSD-t值分别为-9.64、-12.47、-6.69、-8.21和-8.99,P<0.05).甘子提取物可逆转miR-34a过表达对高糖诱导的PC12细胞的影响.结论 余甘子提取物对高糖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余甘子提取物抑制miR-34a表达进而降低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有关.

    余甘子miR-34a糖尿病神经病变PC12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一种新型义齿材料的体外细胞毒性和家兔皮内反应试验研究

    王玉杰陈洁雯潘淑涛范启明...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和家兔皮内反应试验,对新型义齿材料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JSAM-BL材料及2种3D打印试样分别用10%血清培养基、灭菌生理盐水和灭菌棉籽油浸提后,参考国家标准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和皮内反应试验.结果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用10%血清培养基分别浸提JSAM-BL材料、JSAM-SLASH2-D牙冠和JSAM-TL3-D 牙冠,3 种试样 100%浸提液的细胞生存率分别为 2.40%、28.08%和 73.92%(F=537.576,F=19.880,F=67.362,P<0.01).家兔皮内反应试验中JSAM-BL材料、JSAM-SLASH2-D牙冠、JSAM-TL3-D牙冠极性试验组最终评分分别为0.20、0和0,非极性试验组最终评分分别为0、0和0.04.结论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JSAM-BL材料、JSAM-SLASH2-D牙冠具有潜在细胞毒性,JSAM-TL3-D牙冠未显示有细胞毒性.家兔皮内反应试验表明,JSAM-BL材料、JSAM-SLASH2-D牙冠及JSAM-TL3-D牙冠的极性和非极性浸提液均无皮内反应.

    3D打印牙冠体外细胞毒性MTT家兔皮内反应

    砷致雄性生殖损伤的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申凯娜李响利袁敦宣田方舟...
    57-62页

    雄性生殖毒性研究进展

    《毒理学杂志》线上采编系统正式开通

    《毒理学杂志》编辑部
    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