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山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山学院学报
文山学院学报

王光斌

双月刊

1674-9200

wsxyxb@163.com

0876-8886216

663000

云南文山县学府路66号

文山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enshan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 《文山学院学报》刊号为CN 53-1216/Z,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文山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学校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相结合的一个亮点,刊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学术论文。从2010年第1期起,原《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更名为《文山学院学报》,除名称、刊号变更外,学报的卷号、期号等续前不断。,《文山学院学报》从2011年起由季刊变为双月刊,其中第1、2、4、5期(即2月、4月、8月、10月)登载社科类稿件,第3、6期(即6月、12月)登载自科类稿件。 我们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我们共同打造“壮剧研究”、“地方•民族文化研究”和“生物资源开发研究”等特色栏目。此外,我刊继续设立“文学•语言研究”、“历史研究”、“理论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和其他自然科学方面的栏目,欢迎有意者赐稿。学报邮箱为wsxyxb@163.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吴泽霖多元一体的民族观

    刘小云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吴泽霖深入调查研究了云贵两省的少数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观:民族观与国家观融为一体,提倡中华民族一体,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民族观与边疆观融为一体,概括分析了中国边疆的特点及问题并求得应对方策;民族观与发展观融为一体,提出了边疆社会建设两种模式及五项原则,明确了边民主体责任和国家主导作用,设计了优先发展交通并同时推行边民福利事业的积极方案.它顺应了抗战及国家建设需要,也为新时代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吴氏智慧".

    吴泽霖民族观国家观边疆观发展观

    明清时期滇南建水地区的书院与文教发展研究

    马斌斌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院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对地方文教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书院也是王朝国家推行儒学教化的主要场所,是王朝国家文教固边的策略之一.滇南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共在的人文地理范畴,明清时期曾出现了许多书院,作为明清时期滇南重镇的建水地区极具代表性.以建水地区的书院为切入,在历史脉络中呈现书院对地方文教发展的推动作用,借以呈现明清时期王朝国家在西南边地的文教治术.

    书院文教儒学教化

    南诏兵制渊源初探

    高迎翀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诏兵制之渊源大致可分为三元.其中,南诏内部多元文化为根本因素;以唐朝为代表的中原军政文化为直接因素;吐蕃告身、器物等制度文化对南诏兵制的影响则最小,是为表层因素.在南诏与唐、吐蕃的不断交往中,这种既荟萃了多种文化因子,又凝聚了本土特色的多元军事制度逐渐形成.究其实质,是云南地区多元文化走向一体化格局的反映,亦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南诏兵制渊源多元一体

    中间小谢又清发:评谢恩传诗集《南苇》

    李超陈思予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谢恩传是一个诚恳写作的年轻诗人.他用诗歌描绘边地色彩,流露故土之思;他细腻敏锐,直面现实,抒写生活的真实感悟,尤其深刻的是写生命的痛感,令人感怆;他并不悲观,总是憧憬着生活与未来,用诗温暖一片苍凉.艺术上,他以小见大,以物观我,还有象征、比喻手法的运用,并善于锤炼语言和进行语言创新.他的诗可以多维解读.

    谢恩传《南苇》生命的痛感古典的思维

    "人"的悲剧:细读《祝福》

    李文优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祝福》有三层叙述结构,由外到内,从外显到内核,表现了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的悲剧,分别是:祥林嫂的命运、鲁镇人的态度、叙述者"我"的消融.其中,鲁镇是中国旧社会的文化缩影;祥林嫂是想努力活成"人"样的、一般性意义的"人";"我"是毫无觉察地消融于"吃人"环境里的"人".祥林嫂与"我"构成了对比反衬关系,深刻揭示了"人"的悲剧这一中心主题.

    《祝福》叙述结构"吃人"

    不同的社会,相同的境遇:《画中情思》与《红字》女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

    杨淞麟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象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读者了解作家态度和情感的途径之一.《画中情思》和《红字》是泰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巫拉帕和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小说成功塑造了被封建礼教和清教思想毒害,从而失去爱情和幸福的女性形象吉拉娣和海斯特.两部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吉拉娣和海斯特的爱情婚姻的遭遇,揭示了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落后的传统道德观念对女性悲剧的影响,从小角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的恶劣以及女性地位之窘境,从而启发读者思索女性该如何看待自己和认识自身的价值,认识到女性精神独立的重要性.

    吉拉娣形象海斯特形象女性悲剧命运比较文学

    文化"走出去"视角下当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现状、阻滞因素与对策建议

    于瑛王国礼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蓬勃发展,诺贝尔文学奖、雨果奖和卡佛文学奖也收入囊中,多年来中国通过自我推介和他者传播两种方式向海外传播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但就数据来看,传播力度与所得成果不成正比.究其原因,原作遴选、译者功底以及译作的推广方式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为了让中国当代文学的传播之路更为畅通无阻,中国文学作品和精神内涵在世界舞台上更具影响力,需要更加注重培养专业领域译者,开拓多条传播道路,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建议

    以派单制为核心的内部质量监控机制探索与实践——以文山学院为例

    刘伟曹晓慧段江范文星...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部质量监控机制建设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保障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持续改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监控内容、信息反馈、组织改进和再监控等方面分析了质量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包含监控环节、监控内容、问题反馈、意见建议、整改情况及跟踪复查等全过程于一体的监控单为核心,对监控对象实行派单制的内部质量监控机制,以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质量监控效果,推进质量文化建设.

    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派单制监控单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研究

    刘芳李明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安全合力形成的重要使命,必须树立牢固的国家安全意识.在对安徽省五所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要线上线下相结合,即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指导,线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武装新时代大学生头脑、"八个统一"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以铸牢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主阵地,线上借助大数据东风为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提供技术支撑、净化网络空间为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提供安全域场.

    国家安全意识总体国家安全观"八个统一"全人类共同价值大数据

    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张飞祥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事关中国大国形象构建和知华友华爱华青年的培养.当前来华留学生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未引起足够重视,汉语教师普遍课程思政意识不强,加之受到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等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冲击.国际中文教育学界应该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共识,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教学总目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构建汉语教学课程思政体系.

    留学生课程思政汉语教学建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