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山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山学院学报
文山学院学报

王光斌

双月刊

1674-9200

wsxyxb@163.com

0876-8886216

663000

云南文山县学府路66号

文山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enshan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 《文山学院学报》刊号为CN 53-1216/Z,是云南省教育厅主管、文山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学校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相结合的一个亮点,刊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学术论文。从2010年第1期起,原《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更名为《文山学院学报》,除名称、刊号变更外,学报的卷号、期号等续前不断。,《文山学院学报》从2011年起由季刊变为双月刊,其中第1、2、4、5期(即2月、4月、8月、10月)登载社科类稿件,第3、6期(即6月、12月)登载自科类稿件。 我们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我们共同打造“壮剧研究”、“地方•民族文化研究”和“生物资源开发研究”等特色栏目。此外,我刊继续设立“文学•语言研究”、“历史研究”、“理论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和其他自然科学方面的栏目,欢迎有意者赐稿。学报邮箱为wsxyxb@163.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0年以来壮族土司研究述评

    郑蓉陈潘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壮族是我国西南地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壮族土司是中国土司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 年以来,学术界产出了一批新的壮族土司研究成果,研究内容包括壮族土司的土司文化、认同、军事、建筑、书写文献、改土归流等,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与理论、资料的运用、研究区域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但还需加大壮族土司相关问题深化和细化方面的研究力度,拓展空间.

    土司研究壮族土司文献综述

    五彩画笔下的滇西世界:李霖灿云南游记解读

    石健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霖灿把中国艺术审美精神,较为完美地融入滇西游记创作中.这些作品还表现了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对于不幸底层人民的巨大悲悯,以及对黑暗丑恶现象的猛烈挞伐.李霖灿的滇西游记,丰富了云南乃至整个现代游记的书写,值得深入解读.

    李霖灿滇西游记中国艺术审美精神理想人格悲悯批判

    《我的安东尼娅》中工业文明批判的生态意义

    项云光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的安东尼娅》是薇拉·凯瑟的代表作,属她"内布拉斯加小说"系列中艺术成就最高之作.小说以极具地域特色的美国中西部为背景描写了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揭示了与工业文明关联的生态问题,主张回归自然以治疗工业社会带来的心灵创伤.薇拉·凯瑟对美丽大草原的描写和对城市生活异常现象的展示有着深刻的工业文明批判意义.从工业文明批判视角解读小说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可为如何处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建设生态文明带来一定的反思和启示.

    《我的安东尼娅》工业文明批判生态意义

    "搭子"词义及其特征研究

    邹雨橙谢宜珈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搭子"是汉语方言词,不同程度地见于吴语、江淮官话等方言.基于词典工具书与BCC语料库的分析,可归纳"搭子"的三个特征:一是"搭子"作为构词语素时,自由度与词义外延成正比;二是历时层面"搭子"词义数量在明清时期扩充,共时层面则体现为指人词义的频次显著增加;三是诸多词义中,指人之义口语色彩强,指物之义书面色彩强.

    搭子BCC语料库词义特征汉语方言

    扎根中国"田野"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邢静静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走进社会的实践教学覆盖面窄、难以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践获得感有待提高这三大教学痛点,提出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扎根中国"田野"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即高校思政课田野实践教学模式,并运用教育实验检验之.以在C大学 2020 级本科生中运用高校思政课田野实践教学模式为例,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分析、实验组内部的前-后测对比分析来检验一个实验假设:高校思政课田野实践教学模式可以以低成本的方式提高走进社会的实践教学覆盖面,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紧密结合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获得感.经过为期 6 个月的教育实验,验证实验假设成立,扎根中国"田野"的高校思政课田野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在解决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痛点中推动"大思政课"的建设.

    实践教学田野教学田野调查教育实验

    就业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以文山学院为例

    王宏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如何充分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境,是摆在地方高校面前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意义,从就业的视角探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优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建议.

    就业创新创业教育优化提升

    "西畴精神"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探究

    刘小燕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畴精神"教学案例库的构建对于丰富教学资源、推动跨学科教学、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遵循真实性、实用性和开放性三大原则,通过案例素材的收集、筛选、编写、实践检验、评估反馈、编号入库、在线推广及持续更新维护等步骤,确保案例库的高质量和有效传播.针对案例素材单一、更新维护滞后、知识产权保护难、应用范围有限及针对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拓宽素材渠道、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扩大宣传推广和增强案例差异性与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西畴精神"教学案例库建设

    本刊声明

    文山学院学报编辑部
    105页

    西畴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杜廷伟夏云冬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西畴精神是西畴人民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劳实干、开拓奋进中孕育出的伟大实践精神,其核心是"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西畴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劳动教育的育人理念具有内在联系性,二者结合,不仅能丰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还能为劳动教育实践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强化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因此,以将西畴精神融入劳动教育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利用西畴精神中的劳动榜样进行价值引领;再加之运用西畴精神教育基地强化劳动实践,对实现以劳育人、以劳筑人和以劳化人具有现实意义.

    西畴精神大学生劳动教育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语文革命题材篇目教学探析

    陈雅风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 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四个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初中语文革命题材篇目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革命题材篇目的教学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分析,寻求提升革命题材篇目教学的更好策略,以期提升该题材篇目的教学,更好地发挥其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方面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核心素养革命题材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