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物季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物季刊
文物季刊

许高哲

双月刊

2097-082X

wwsjzzs2008@163.com

0351-2021472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文庙巷33号

文物季刊/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Antiqu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2023年IE5区发掘简报

    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
    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西吴壁遗址IE5区揭露出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等时期遗存,所见二里头文化时期特殊形制的窑址、二里岗下层与冶铸相关的活动面形制特殊,属中原地区首见,为了解遗址夏商聚落形态,研究夏商冶金工艺提供了直接证据.

    晋南西吴壁遗址窑炉活动面冶铜

    山西静乐丰润遗址考古发掘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忻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静乐县文物保护所
    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丰润遗址位于山西省静乐县丰润镇丰润村东北.2009年4月,为配合太佳高速公路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忻州市文物管理处(现忻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静乐县文物保护所组成考古队,对丰润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获得了一批东周时期的实物资料,对进一步研究晋北地区东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静乐丰润遗址东周时期遗址发掘

    河南三门峡甘棠幼儿园项目M46、M47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
    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1月至2月,为了配合三门峡市开发区甘棠幼儿园项目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对该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其中编号为M46及M47的两座墓葬形制保存完整,随葬品丰富.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组合分析,墓葬年代为战国早期,国别应属魏国.这两座墓葬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三门峡地区战国早期中小型墓葬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材料.

    三门峡墓葬战国

    河北邯郸西小屯墓地HLM1001战国墓发掘简报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邯郸市文物保护中心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5-2006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林村墓群西小屯墓地进行发掘,共清理45座战国墓葬和1座车马坑,其中HXM3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居于核心位置.HLM1001作为HXM3的陪葬墓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等级,出土器物丰富,对研究邯郸赵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邯郸市西小屯墓地战国赵文化

    2022年山西永济东丰路战国至秦墓葬发掘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永济市文物保护中心天津师范大学...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2月至6月,为了配合山西省永济市相关基本建设工作,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永济市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项目范围内的古文化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发掘总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清理墓葬20座,包括竖穴土坑墓、瓮棺墓、瓦棺墓等,为晋南地区战国至秦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永济战国陶器墓瓮棺葬

    山西阳曲狼孟古城考古调查简报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
    6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狼孟古城,位于太原市阳曲县黄寨镇北,是阳曲地区最早的城池之一.本次考古调查,对现存古城遗迹进行了全面了解,第一次在山西找到确定的汉代的角楼和马面遗址,城中遗址出土遗物说明该古城建设于战国时期,北朝时期仍在使用,证实了史书中战国时期赵国在此设置狼孟邑的记载.

    狼孟古城阳曲县战国时期

    夏号考

    冯时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关夏代的国号问题,向无异辞,传世文献及东周金文皆称其为"夏".然而据此梳理夏商及西周史料,对夏史的追寻却了无踪迹.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文邑"朱书,闻喜酒务头商墓出土的文氏铜器,以及传世的有关文氏与文夏的铭文资料,为重建有夏国号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考证夏代初以"文"为其本号,体现了夏道重文崇德的文化传统.商人则以覆屋之形的"文"作为亡夏之氏,更晚又增地名"夏"而以"文夏"为氏,最终则剔除"文"字,仅存"夏"而为国号.有夏国号转变事实的揭示对夏史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号文邑文夏

    商周金文所见"五"族略考——兼论晋南地区在商周之际的特殊性

    徐熠
    8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周时期的(◇◇)族之(◇◇)可以释为"五".晚商时期五族已生活于晋南一带,此后有一支五族人迁往关中居住.西周时期居于晋南的五族氏名为"(覞)",属于姑姓,很可能是晋国的附庸,与倗、霸相类,属于怀姓九宗的一支.五族所作铜器多反映婚嫁情况,且该族亦称姓,与周人近似,而与来自殷商核心区的族氏不同,可能与其所处地域晋南在商周之际历史中的特殊性有关.

    殷遗民"五"族(覞)氏晋南

    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M1034出土叔肯父簋所见史事暨制度

    黄锦前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M1034出土叔肯父簋年代为穆王前期.器主叔肯父系晋国高级贵族,与"侯"即晋侯或为兄弟,或系身份特殊的重臣.墓主系昭穆时期(主要活动于穆王前期)霸国的中等贵族,其生前或系领兵作战的武将,与其邻近的M2002的墓主霸伯尚之子格仲皆殁于搏戎之役.叔肯父簋出自霸国墓地,应系馈赠或赗葬所致.商周时期王或诸侯为臣下修建宗庙宫室,或为其娶妻成家,或亲临臣下宫室宗庙祭享,皆系常制,以体现君侯对身份特殊或功勋卓著者的特殊礼遇和关照,周人沿袭商人礼俗.凡此有助于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商周时期的政治、社会及礼乐制度.

    叔肯父簋晋国霸国搏戎礼制

    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M5出土铜器铭文柬释

    查飞能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M5出土有铭铜器释文尚有可商之处,部分关键字的写法亦具有重要文字学意义.本文释读了 M5:18燕仲鬲"毕",校释了 M5:18、M5:23燕仲鬲自名"(鬻)"及M5:28燕仲匜"为",补释了 M5:28燕仲匜自名"匜".

    燕仲鬲燕仲匜